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08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支撑顶架和升降机构,支撑顶架包括两个钢架,升降机构设置有四个,分别与两个钢架的两端活动连接,两个钢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两个钢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面活动卡接有三个支撑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蜗轮与蜗杆配合具有自锁性,其顶部所传达的作用力无法使蜗轮反转,解决了支撑架支撑后容易产生形变的问题;通过螺杆转动相对于连接板上升或下降,在螺杆转动使顶压板与建筑顶面接触后,建筑顶面的重力由支撑顶架承受,解决了临时拼接的支撑行架无法调节与建筑之间的微小细缝的问题。之间的微小细缝的问题。之间的微小细缝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但混凝土在浇筑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需要采用建筑行架支撑相应的壳体来对混凝土进行塑形,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0003]1、现有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均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由多根杆件彼此连接组成的支撑架支撑建筑顶面,而位于高处的混凝土较重,在支撑架支撑后容易产生形变,从而使建筑顶面易发生坍塌的情况;
[0004]2、现有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均是临时性可拼装壳体结构,在使用时拼装成为相应建筑的形状,但是临时拼接的支撑行架无法调节与建筑之间的微小细缝,难以快速的根据建筑顶面不同来调整自身的支撑高度与区域。
[0005]因此,现有的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通过蜗轮与蜗杆配合具有自锁性,其顶部所传达的作用力无法使蜗轮反转,解决了支撑架支撑后容易产生形变的问题;通过螺杆转动相对于连接板上升或下降,在螺杆转动使顶压板与建筑顶面接触后,建筑顶面的重力由支撑顶架承受,解决了临时拼接的支撑行架无法调节与建筑之间的微小细缝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包括支撑顶架和升降机构,所述支撑顶架包括两个钢架,两个钢架平行放置,且两个钢架均是中间向两侧高度递减,升降机构设置有四个,分别与两个钢架的两端活动连接,用于调节此装置的整体高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顶架还包括连接杆和支撑单元,两个所述钢架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继而固定两个钢架,两个钢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面活动卡接有三个支撑单元。
[0010]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外套管和滑动杆,外套管的底部与建筑地面接触,且垂直与地面,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侧且位于外套管内部固定连接有齿条,齿条与滑动杆同时在外套管内部升降,所述外套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单元。
[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包括内螺环和顶压板,所述内螺环固定卡接在连接板内部,内螺环的中间啮合有螺杆,螺杆在转动时,由于内螺环固定不动,继而螺杆相对于连接板上升或下降,所述螺杆的底部滑动卡接有转动杆,便于转动螺杆,螺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
顶压板,顶压板的顶面为H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齿轮和蜗杆,所述齿轮位于外套管的一侧,且与外套管内部齿条啮合,继而在齿轮转动时,齿条随之升降,所述齿轮位于外套管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下方啮合有蜗杆,由于蜗轮与蜗杆配合具有自锁性,在蜗杆转动使升降机构调节至适当高度后,其顶部所传达的作用力无法使蜗轮反转,所述蜗杆的一端与外套管转动连接,蜗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便于转动蜗杆,所述齿轮的外部转动连接有外壳,且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外套管的一侧,外壳的内部贯穿有转轴,且齿轮与蜗轮均由转轴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杆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钢架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且所述通孔与连接座活动卡接,继而使滑动杆与钢架转动连接。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通过蜗轮与蜗杆配合具有自锁性,在蜗杆转动使升降机构调节至适当高度后,其顶部所传达的作用力无法使蜗轮反转,继而使外套管与滑动杆始终保持调节后的高度,解决了支撑架支撑后容易产生形变,从而使建筑顶面易发生坍塌的问题。
[0016]2、本技术通过螺杆转动时,由于内螺环固定不动,继而螺杆相对于连接板上升或下降,在螺杆转动使顶压板与建筑顶面接触后,建筑顶面的重力由支撑顶架承受,从而支撑建筑,解决了临时拼接的支撑行架无法调节与建筑之间的微小细缝的问题。
[0017]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顶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顶架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调节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滑动杆与钢架连接示意图。
[0026]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7]100、支撑顶架;110、钢架;111、连接座;120、连接杆;130、连接板;140、支撑单元;141、内螺环;142、螺杆;143、转动杆;144、顶压板;200、升降机构;210、外套管;220、滑动杆;221、通孔;230、齿条;240、调节单元;241、齿轮;242、蜗轮;243、蜗杆;244、转盘;24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请参阅图1

7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包括支撑顶架100和升降机构200,支撑顶架100包括两个钢架110,两个钢架110平行放置,且两个钢架110均是中间向两侧高度递减,可适用于顶面为斜面或带有吊顶的建筑,升降机构200设置有四个,分别与两个钢架110的两端活动连接,用于调节此装置的整体高度,且四个升降机构200位于钢架110两侧可独立调节,继而使钢架110可倾斜,便于适应建筑顶面。
[0030]其中如图2

4所示,支撑顶架100还包括连接杆120和支撑单元140,两个钢架11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20,继而固定两个钢架110,两个钢架1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板130,连接板130的顶面活动卡接有三个支撑单元140;支撑单元140包括内螺环141和顶压板144,内螺环141固定卡接在连接板130内部,内螺环141的中间啮合有螺杆142,螺杆142在转动时,由于内螺环141固定不动,继而螺杆142相对于连接板130上升或下降,螺杆142的底部滑动卡接有转动杆143,便于转动螺杆142,螺杆14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顶压板144,顶压板144的顶面为H形,在螺杆142转动使顶压板144与建筑顶面接触后,建筑顶面的重力由支撑顶架100承受,从而支撑建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包括支撑顶架(100)和升降机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架(100)包括两个钢架(110),升降机构(200)设置有四个,分别与两个钢架(110)的两端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架(100)还包括连接杆(120)和支撑单元(140),两个所述钢架(11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20),两个钢架(1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板(130),所述连接板(130)的顶面活动卡接有三个支撑单元(1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00)包括外套管(210)和滑动杆(220),所述外套管(210)的内部滑动卡接有滑动杆(220),所述滑动杆(220)的一侧且位于外套管(210)内部固定连接有齿条(230),所述外套管(2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调节单元(24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撑行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40)包括内螺环(141)和顶压板(144),所述内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石颖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达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