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033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位于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一阀体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插筒,所述第二阀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筒套,所述插筒插接在所述筒套的内部;方便操作人员对阀体进行检修,通过按压两个凸块,然后拉动第一阀体或者第二阀体,即可将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拆卸开来,从而方便检修人员对整个阀体的内部进行检修,安装的时候,直接将第一阀体上的插筒插入到第二阀体上的筒套中,凸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会在对应的位置贯穿筒套,从而可以将高压单流阀组装完毕,组装更加的方便快捷。组装更加的方便快捷。组装更加的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
,具体为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高压单流阀就是其中的一种,传统的高压单流阀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多个螺丝将多段阀体组装呈一整个阀门,另外一种是通过浇铸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阀门,此两种方式所形成的高压单流阀,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均不方便操作人员对其内部的部件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一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位于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一阀体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插筒,所述第二阀体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筒套,所述插筒插接在所述筒套的内部,且所述插筒的外侧壁对称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固定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的相背端均固定有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均贯穿所述筒套,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出口,所述出口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进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阀体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上凸环,所述上凸环的上表面设有上密封块,所述上密封块的上表面固定有上弹簧,所述上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下凸环,所述下凸环的下表面固定有下弹簧,所述第一阀体的内部下表面设有下密封块,所述下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下密封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上密封块的直径和所述下密封块的直径分别大于所述上凸环的内径和所述进口的直径。
[0008]优选的,所述上密封块的外表面和所述下密封块的外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层。
[0009]优选的,所述插筒的顶部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阀体的下表面紧密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凸块远离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为圆弧形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阀体的顶部和所述第一阀体的底部均固定有连接法兰。
[0012]优选的,所述上凸环的下表面和所述下凸环的上表面均固定有磁体,所述磁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式的孔洞。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更加方便操作人员对阀体进行检修,通过按压两个凸块,然后拉动第一阀体或者第二阀体,即可将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拆卸开来,从而方便检修人员对整个阀体的内部进行检修,安装的时候,直接将第一阀体上的插筒插入到第二阀体上的筒套中,凸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会在对应的位置贯穿筒套,从而可以将高压单流阀组装完毕,组装更加的方便快捷。
[0016](2)本技术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繁体中的磁体可以将流体介质中的金属屑进行吸附,从而使流体基质更加纯净。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磁体的俯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连接法兰;4、下凸环;5、上凸环;6、出口;7、上弹簧;8、上密封块;9、磁体;10、下弹簧;11、下密封块;12、进口;13、插筒;14、复位弹簧;15、凹槽;16、密封圈;17、筒套;18、凸块;19、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二阀体2和第一阀体1,第二阀体2位于第一阀体1的顶部,且第二阀体2与第一阀体1相连通,第一阀体1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插筒13,第二阀体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筒套17,插筒13插接在筒套17的内部,且插筒13的外侧壁对称开设有凹槽15,两个凹槽15的内部均固定有复位弹簧14,两个复位弹簧14的相背端均固定有凸块18,两个凸块18均贯穿筒套17,第二阀体2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出口6,出口6与第二阀体2的内部相连通,第一阀体1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进口12,进口12与第一阀体1的内部相连通,第二阀体2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上凸环5,上凸环5的上表面设有上密封块8,上密封块8的上表面固定有上弹簧7,上弹簧7的顶端与第二阀体2的内部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阀体1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下凸环4,下凸环4的下表面固定有下弹簧10,第一阀体1的内部下表面设有下密封块11,下弹簧10的底端与下密封块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使用的时候,当流体介质通过进口12进入到此高压单流阀中后,在流体介质的推力下,下弹簧10会被压缩,可以将下密封块11向上推起,流体介质会进入到高压单流阀中,然后在流体介质的推力下,上弹簧7会被压缩,此时上密封块8会被向上推起,然后流体介质会从出口6排出,当流体介质反向运动的时候,在流体介质的压力下,上密封块8会紧紧的贴合在上凸环5上,避免流体介质反流,此高压单流阀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操作
人员将该高压单流阀从管道上拆卸下来后,通过按压两个凸块18,从而可以使两个凸块18向凹槽15的内部移动,然后向外拉动第二阀体2或者第一阀体1即可将高压单流阀拆卸开来,方便操作人员对其内部进行检修,并且当检修完毕后直接将第一阀体1上的插筒13插入到第二阀体2上的筒套17中,然后插筒13上的两个凸块18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会在对应的位置贯穿筒套17,从而可以将高压单流阀组装完毕,组装更加的方便快捷。
[0024]进一步的,上密封块8的直径和下密封块11的直径分别大于上凸环5的内径和进口12的直径,通过上密封块8和下密封块11可以将此高压单流阀进行密封。
[0025]进一步的,上密封块8的外表面和下密封块11的外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层,使上密封块8和下密封块11的密封效果更好。
[0026]进一步的,插筒13的顶部固定有密封圈16,密封圈16的上表面与第二阀体2的下表面紧密贴合,避免流体介质从插筒13与第二阀体2之间的间隙中溢出。
[0027]进一步的,凸块18远离复位弹簧14的一端为圆弧形结构,方便第二阀体2或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单流阀的改良结构,包括第二阀体(2)和第一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2)位于所述第一阀体(1)的顶部,且所述第二阀体(2)与所述第一阀体(1)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1)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插筒(13),所述第二阀体(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筒套(17),所述插筒(13)插接在所述筒套(17)的内部,且所述插筒(13)的外侧壁对称开设有凹槽(15),两个所述凹槽(15)的内部均固定有复位弹簧(14),两个所述复位弹簧(14)的相背端均固定有凸块(18),两个所述凸块(18)均贯穿所述筒套(17),所述第二阀体(2)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出口(6),所述出口(6)与所述第二阀体(2)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1)的底部中心处开设有进口(12),所述进口(12)与所述第一阀体(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阀体(2)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上凸环(5),所述上凸环(5)的上表面设有上密封块(8),所述上密封块(8)的上表面固定有上弹簧(7),所述上弹簧(7)的顶端与所述第二阀体(2)的内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1)的内侧壁一体成型有下凸环(4),所述下凸环(4)的下表面固定有下弹簧(10),所述第一阀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成张新春杨兴利焦伟杰杨海龙魏宁李璐王建宁杨凡谢新刚
申请(专利权)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