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碳纤维布的自动模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5963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布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工碳纤维布的自动模压装置,包括底板、上模具和下模具,底板的顶端左部和顶端右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底板的上侧设置有顶板,底板的顶端中部和下模具的底端连接,第一支板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进模机构,第二支板的中部设置有退模机构,顶板的中部设置有下压机构,进模机构包括托板、架板、第一电机、第一螺杆、传动板、延伸板和定位板,下压机构包括电动推杆、转接板、滑动轴、支撑板和限位装置,通过下压机构带动上模具移动,通过退模机构带动上模具从下压机构中移出,通过进模机构带动上模具进入下压机构,其省时省力,便于使用者更换模具。用者更换模具。用者更换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碳纤维布的自动模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碳纤维布加工
,具体为一种加工碳纤维布的自动模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纤维布是碳纤维制成的布状材料,其具有抗拉、抗震和加固性能较好的优点,碳纤维布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碳纤维布进行模压,公开号为CN211591371U的专利提供了一种加工碳纤维布的自动模压装置,涉及碳纤维布加工领域,包括机座及机架,机座上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升降机构及横杆,升降机构一端与机架连接,升降机构的另一端与横杆连接,升降机构分别与竖杆A和竖杆B连接,竖杆A与锁紧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锁紧机构的另一端与竖杆B连接,锁紧机构与上模具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压紧机构、安装架、转动块、压板、插杆、插孔、固定块、凹槽、移动杆、弹簧、固定槽及固定孔,其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要使用者搬动模具进行拆装,费时费力,在需要更换较多次模具时,对使用者的体力和时间浪费较大,不便于使用者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省时省力,便于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碳纤维布的自动模压装置,包括底板(1)、上模具(11)和下模具(2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左部和顶端右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板(2)和第二支板(3),所述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顶板(12),所述底板(1)的顶端中部和所述下模具(28)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板(2)的中部设置有多个进模机构,所述第二支板(3)的中部设置有退模机构,所述顶板(12)的中部设置有下压机构;所述进模机构包括托板(5),所述托板(5)的右端和所述第二支板(3)的左端连接,所述托板(5)的顶端连接有架板(4),所述托板(5)的左端安装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端连接有第一螺杆(7),所述第一螺杆(7)的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传动板(8),所述传动板(8)呈“T”型板状,所述传动板(8)的顶端连接有延伸板(9),所述托板(5)的顶端和架板(4)的底端均设置有和所述传动板(8)的上部相对应的限位孔,所述上模具(11)位于所述托板(5)的右部,所述上模具(11)顶端连接有定位板(10),所述定位板(10)为倒“T”型状;所述下压机构包括电动推杆(13),所述电动推杆(13)的底端和所述顶板(12)的顶端连接,所述电动推杆(13)的输出轴端连接有转接板(16),所述转接板(16)的顶端左部和顶端右部均连接有滑动轴(14),所述转接板(16)的底端通过螺钉连接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的内部设置有和所述定位板(10)相对应“T”型槽,所述支撑板(17)的左部设置有限位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碳纤维布的自动模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模机构包括防护箱(18),所述防护箱(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挡板(19),所述挡板(19)的右端安装有第二电机(20),所述第二电机(20)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21),所述第二螺杆(21)的圆周外壁通过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涛涛金云峰毕程程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沂和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