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85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支架相关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包括外壳、抗震连接挂件和第二斜撑杆,所述外壳上方设置有升降套,且升降套内壁上方设置有升降杆,所述抗震连接挂件设置在外壳两侧,且抗震连接挂件外壁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外壁下方设置有第一斜撑杆,且第一斜撑杆内壁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同时第二固定螺栓外壁下方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一侧设置有卡槽,且卡槽外壁下方设置有钢管。该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通过升降套和升降杆的设置,可对支架进行有效的升降调节作用,在使用时将升降套通过升降杆与外壳进行有效的连接,在使用时可以挺过升降杆进行长度调节,提高了抗震支架的使用性。使用性。使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支架相关
,具体为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

技术介绍

[0002]抗震支架是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抗震支架在地震中应对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可靠的保护,承受来自任意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抗震支架应根据其承受的荷载进行验算,组成抗震支架的所有构件应该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件应便于安装,保温管道的抗震支架限位应按照管道保温后的尺寸设计,且不应限制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
[0003]但是现有的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不具备对支架旋转调节的效果,在使用时无法对支架进行升降调节,导致需要制定尺寸支架,从而造成支架成本较高,导致实用性不高。
[000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不具备对支架旋转调节的效果,在使用时无法对支架进行升降调节,导致需要制定尺寸支架,从而造成支架成本较高,导致实用性不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包括外壳、抗震连接挂件和第二斜撑杆,所述外壳上方设置有升降套,且升降套内壁上方设置有升降杆,所述抗震连接挂件设置在外壳两侧,且抗震连接挂件外壁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外壁下方设置有第一斜撑杆,且第一斜撑杆内壁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同时第二固定螺栓外壁下方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一侧设置有卡槽,且卡槽外壁下方设置有钢管,所述钢管外壁表面设置有卡箍,且卡箍上方设置有限位块,同时限位块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斜撑杆设置在外壳外壁一侧,且第二斜撑杆内壁下方设置有合页。
[0007]优选的,所述升降套、升降杆与外壳构成升降结构,且升降杆以外壳垂直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抗震连接挂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外壳螺纹连接,且第一固定螺栓与外壳平行分布。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斜撑杆通过第二固定螺栓与外壳螺纹连接,且第二固定螺栓在第一斜撑杆内呈等间距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卡块通过卡槽与外壳卡合连接,且卡块与卡槽的尺寸相吻合。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块通过限位槽与卡箍卡合连接,且限位块与限位槽尺寸相吻合。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斜撑杆、合页与外壳构成旋转结构,且第二斜撑杆与外壳平行分布。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
[0014]1、该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通过升降套和升降杆的设置,可对支架进行有效的升降调节作用,在使用时将升降套通过升降杆与外壳进行有效的连接,在使用时可以挺过升降杆进行长度调节,提高了抗震支架的使用性;
[0015]2、该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通过设置抗震连接挂件与第一固定螺栓的设置,在使用时将抗震连接挂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安装于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上,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固定,防止使用途中掉落,提高了使用寿命;
[0016]3、该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通过设置第二斜撑杆与合页的设置,在使用时将合页安装于第二斜撑杆内部,在使用时可以对第二斜撑杆进行有效的旋转调节,同时在不使用时可以通过合页进行有效的折叠收纳,提高了该抗震支架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卡箍与限位块相互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外壳;2、升降套;3、升降杆;4、抗震连接挂件;5、第一固定螺栓;6、第一斜撑杆;7、第二固定螺栓;8、卡块;9、卡槽;10、钢管;11、卡箍;12、限位块;13、限位槽;14、第二斜撑杆;15、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包括外壳1、抗震连接挂件4和第二斜撑杆14,外壳1上方设置有升降套2,且升降套2内壁上方设置有升降杆3,抗震连接挂件4设置在外壳1两侧,且抗震连接挂件4外壁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5,第一固定螺栓5外壁下方设置有第一斜撑杆6,且第一斜撑杆6内壁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7,同时第二固定螺栓7外壁下方设置有卡块8,卡块8一侧设置有卡槽9,且卡槽9外壁下方设置有钢管10,钢管10外壁表面设置有卡箍11,且卡箍11上方设置有限位块12,同时限位块12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槽13,第二斜撑杆14设置在外壳1外壁一侧,且第二斜撑杆14内壁下方设置有合页15。
[0024]进一步的,升降套2、升降杆3与外壳1构成升降结构,且升降杆3以外壳1垂直分布,通过升降套2和升降杆3的设置,可对支架进行有效的升降调节作用,在使用时将升降套2通过升降杆3与外壳1进行有效的连接,在使用时可以挺过升降杆3进行长度调节,提高了抗震支架的使用性。
[0025]进一步的,抗震连接挂件4通过第一固定螺栓5与外壳1螺纹连接,且第一固定螺栓5与外壳1平行分布,通过设置抗震连接挂件4与第一固定螺栓5的设置,在使用时将抗震连
接挂件4通过第一固定螺栓5安装于第一斜撑杆6和第二斜撑杆14上,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固定,防止使用途中掉落,提高了使用寿命。
[0026]进一步的,第一斜撑杆6通过第二固定螺栓7与外壳1螺纹连接,且第二固定螺栓7在第一斜撑杆6内呈等间距分布,通过第一斜撑杆6和第二固定螺栓7的设置,在使用时将第一斜撑杆6通过第二固定螺栓7安装于外壳1一侧,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二固定螺栓7对第一斜撑杆6进行有效的固定,防止使用时掉落损坏。
[0027]进一步的,卡块8通过卡槽9与外壳1卡合连接,且卡块8与卡槽9的尺寸相吻合,通过卡块8和卡槽9的设置,在使用时将卡块8和卡槽9分别安装于外壳1内壁两侧,使其与第一斜撑杆6和第二斜撑杆14连接,可通过卡块8、卡槽9进行整体拆卸,便于安装使用。
[0028]进一步的,限位块12通过限位槽13与卡箍11卡合连接,且限位块12与限位槽13尺寸相吻合,通过卡箍11、限位块12和限位槽13的设置,在使用时将限位块12通过限位槽13与卡箍11连接,可以对钢管10进行有效的固定,使其在连接时不会掉落,从而有效固定。
[0029]进一步的,第二斜撑杆14、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包括外壳(1)、抗震连接挂件(4)和第二斜撑杆(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方设置有升降套(2),且升降套(2)内壁上方设置有升降杆(3),所述抗震连接挂件(4)设置在外壳(1)两侧,且抗震连接挂件(4)外壁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5),所述第一固定螺栓(5)外壁下方设置有第一斜撑杆(6),且第一斜撑杆(6)内壁下方设置有第二固定螺栓(7),同时第二固定螺栓(7)外壁下方设置有卡块(8),所述卡块(8)一侧设置有卡槽(9),且卡槽(9)外壁下方设置有钢管(10),所述钢管(10)外壁表面设置有卡箍(11),且卡箍(11)上方设置有限位块(12),同时限位块(12)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槽(13),所述第二斜撑杆(14)设置在外壳(1)外壁一侧,且第二斜撑杆(14)内壁下方设置有合页(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靠性高的抗震金属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套(2)、升降杆(3)与外壳(1)构成升降结构,且升降杆(3)以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久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