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72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固定技术领域的一种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组件,包括转筒,所述转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纹,所述转筒的顶部外侧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内侧穿插有缝合线,所述转筒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侧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一滑槽,将转轴的底端插入转筒的内侧,然后向下压转轴,此时转轴将触碰移动环,内杆在振动时会上下移动,在第二滑槽和第三滑块的配合下,内杆将在外筒的内侧上下移动,不断的拉伸或压缩减震弹簧,从而减震弹簧上的力慢慢的被分解,达到了减震的目的,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降低了装置在固定时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震动。定时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震动。定时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固定
,具体为一种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撕脱骨折、肌腱及韧带断裂等骨科创伤疾病中肌、腱、骨等部位损伤后需通过修复手术进行复位固定连接,修复手术中需通过缝合锚钉对损伤部位进行复位、固定、连接,一般通过螺钉固定于骨质内,在螺钉尾端固定连接缝线,通过缝线将撕脱的骨折块或断裂的韧带缝合固定于骨面,然而现有的软组织固定器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在固定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些震动,无异于给病人带来了痛苦,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组件,包括转筒,所述转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纹,所述转筒的顶部外侧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通孔,两个所述通孔的内侧穿插有缝合线,所述转筒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侧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顶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外侧壁与第一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环,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侧位于移动环的顶部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卡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位于第一滑块的下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个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盘,所述转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对称分布的减震杆,四个所述减震杆的底部均与第一活动腔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顶部内侧插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的外侧壁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两个所述第三滑块相远离端与外筒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贯穿内杆的底部延伸至内杆的内侧且固定连接限位杆,所述滑杆的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顶部与内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的底部与外筒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转筒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与第一滑槽相适配,且第一滑槽的截面图呈T型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卡槽与卡盘相适配,且卡槽的截面图与卡盘的截面图均呈五边形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三滑块相适配,且第二滑槽的截面图呈T型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内杆的内侧开设有活动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医务人员可以将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然后将转轴的底端插入转筒的内侧,然后向下压转轴,此时转轴将触碰移动环,在向下压动转轴的过程中转轴将带动移动环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滑块将在第一滑槽的内侧向下滑动,此时将复位弹簧拉伸,再向下压动转轴直到转轴的底部内侧的卡槽卡接在卡盘的外侧,此时医务人员可以启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将转筒固定在软组织内进行缝合,在转轴转动时带动转盘转动,转轴在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从而带动转盘振动,从而带动内杆振动,内杆在振动时会上下移动,在第二滑槽和第三滑块的配合下,内杆将在外筒的内侧上下移动,从而不断的拉伸或压缩减震弹簧,从而减震弹簧上的力慢慢的被分解,从而使得内杆上下移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从而达到了减震的目的,从而使得转筒在转动时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震动,此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使用,降低了装置在固定时产生的一些不必要的震动,给工作人员带来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减震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转盘的俯视图。
[0015]图中:1、转筒;2、螺纹;3、缝合线;4、转轴;5、通孔;6、第一滑槽;7、复位弹簧;8、第一滑块;9、移动环;10、卡盘;11、第二滑块;12、减震杆;13、转盘;14、第一活动腔;15、卡槽;16、内杆;17、第二滑槽;18、第三滑块;19、外筒;20、滑杆;21、减震弹簧;22、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组件,包括转筒1,所述转筒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纹2,所述转筒1的顶部外侧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通孔5,两个所述通孔5的内侧穿插有缝合线3,所述转筒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活动腔14,所述第一活动腔14的内侧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一滑槽6,两个所述第一滑槽6的顶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两个所述复位弹簧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的外侧壁与第一滑槽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块8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环9,所述第一活动腔14的内侧位于移动环9的顶部插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卡槽15,两个所述第一滑槽6的内侧位于第一滑块8的下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1之间固定连接有转盘13,所述转盘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盘10,所述转盘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对称分布的减震杆12,四个所述减震杆12的底部均与第一活动腔14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12包括外筒19,所述外筒19的顶部内侧插接有内杆16,所述内杆16的外侧壁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二滑槽
17,两个所述第二滑槽17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18,两个所述第三滑块18相远离端与外筒19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外筒19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有滑杆20,所述滑杆20的顶部贯穿内杆16的底部延伸至内杆16的内侧且固定连接限位杆22,所述滑杆20的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21,所述减震弹簧21的顶部与内杆1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21的底部与外筒19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转筒1的底部呈圆锥形结构,在使用时底部呈圆锥形结构的转筒1可以很容易的钻进软组织内,便于装置的固定和使用;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滑块8与第二滑块11均与第一滑槽6相适配,且第一滑槽6的截面图呈T型结构,在使用时第一滑块8和第二滑块11可以在第一滑槽6的内侧滑动,便于装置的使用;
[0020]请参阅图1和图3,卡槽15与卡盘10相适配,且卡槽15的截面图与卡盘10的截面图均呈五边形结构,在使用时卡盘10可以卡接在卡槽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组织固定器及软组织固定组件,包括转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螺纹(2),所述转筒(1)的顶部外侧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通孔(5),两个所述通孔(5)的内侧穿插有缝合线(3),所述转筒(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活动腔(14),所述第一活动腔(14)的内侧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一滑槽(6),两个所述第一滑槽(6)的顶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7),两个所述复位弹簧(7)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8),所述第一滑块(8)的外侧壁与第一滑槽(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块(8)之间固定连接有移动环(9),所述第一活动腔(14)的内侧位于移动环(9)的顶部插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卡槽(15),两个所述第一滑槽(6)的内侧位于第一滑块(8)的下端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两个所述第二滑块(11)之间固定连接有转盘(13),所述转盘(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卡盘(10),所述转盘(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对称分布的减震杆(12),四个所述减震杆(12)的底部均与第一活动腔(14)的底部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12)包括外筒(19),所述外筒(19)的顶部内侧插接有内杆(16),所述内杆(16)的外侧壁贯穿设置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第二滑槽(17),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金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泉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