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571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包括移动车、升降杆、热像仪、以及用于承载承托盘的承托板;所述移动车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移动车的顶部,所述限位板内设有限位槽,所述承托板与所述限位槽相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接,所述热像仪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移动车向所述承托盘的方向移动,所述升降杆抬升或降下所述承托板,以使承托板沿移动至所述承托盘的下方并承载所述承托盘,所述热像仪对准位于所述承托板上的承托盘。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能够非接触式的对沥青混凝土样品进行检测的优点。青混凝土样品进行检测的优点。青混凝土样品进行检测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温度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研究表明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自修复性能的材料。在荷载间歇期,沥青混凝土中的部分微裂纹会自动闭合,使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一自修复特性实际上是沥青分子通过浸润、扩散等热力学运动而产生的结果,且提高温度可以促进自修复过程的进行。即通过微波诱导加热使得沥青温度达到软化点附近,此时沥青表现为近流动流体,毛细管流动速率大大增加,自修复性能得到增强,从而使产生的裂纹逐渐闭合。作为一种新型养护方式,微波诱导自修复技术具有加热效率高、深度大、温度均匀等优点。
[0003]实验室的沥青混凝土微波加热装置一般由壳体、玻璃门、波导、磁控管等组成。将混凝土样品放入加热装置并接通电源后,由磁控管将管内产生电子在相互垂直的恒定电磁场束缚下,产生相互作用后将电能转化为微波辐射。产生的微波辐射通过波导馈入壳体内,作用于沥青混凝土样品中而出现放热效应。但在热效应的观测过程中,由于加热装置是一个正方体封闭装置,作为热效应观测装置的红外热像仪,无法透过壳体、玻璃门观测沥青混凝土样品的热效应情况,只能打开玻璃门拍摄或将混凝土样品从加热装置中取出拍摄,但两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如果打开玻璃门拍摄,装置内空气因为自身吸波及传导所产生的热量场会干扰混凝土热效应的观测;而传统人工取出过程中,不仅会与混凝土样品接触而发生热交换,影响热效应观测效果,另一方面人工的不精确转移过程会影响加热后混凝土样品的结构,温度较高的样品在转移过程中甚至会出现整体松散的情况。上述方式均不能有效观测沥青混凝土微波诱导自修复养护过程中的热效应。
[0004]因此,提供一种热效应检测装置,能够非接触式的对沥青混凝土样品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非接触式的对沥青混凝土样品进行检测。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包括移动车、升降杆、热像仪、以及用于承载承托盘的承托板,所述升降杆安装在移动车的顶部,所述承托板安装在升降杆上,所述热像仪位于所述承托板的上方;
[0007]所述移动车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移动车的顶部,所述限位板内设有限位槽,所述承托板与所述限位槽相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接,所述热像仪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0008]所述移动车向所述承托盘的方向移动,所述升降杆抬升或降下所述承托板,以使承托板沿所述限位板移动至所述承托盘的下方并承载所述承托盘,所述热像仪对准位于所述承托板上的承托盘。
[0009]优选地,所述移动车为一设有四个车轮的移动车,所述移动车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升降杆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0]所述移动车上设有驱动电机,用于带动移动车向所述承托盘的方向移动。
[0011]优选地,所述升降杆为液压升降杆,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液压升降杆相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两侧设有滑轨,所述承托板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适配的滑块,以使所述承托板沿所述滑轨进行升降。
[0013]优选地,所述承托板包括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直接连接,所述第一平板的宽度小于第二平板的宽度,所述热像仪对准所述第一平板。
[0014]优选地,所述承托盘的底部设有贯通的承托通道,所述承托通道为所述承托盘的底部向上凹陷形成;
[0015]所述承托通道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一平板的形状、尺寸相适配。
[0016]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承托板相平行,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升降杆相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承托盘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所述热像仪为红外线热像仪。
[0018]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包括移动车、升降杆、热像仪、以及用于承载承托盘的承托板,其中,所述移动车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板,所述限位板内设有限位槽,结构简单。
[0020]本技术通过移动车向所述承托盘的方向移动,升降杆抬升或降下所述承托板,以使承托板沿所述限位槽升降至所述承托盘的下方并承载所述承托盘,通过热像仪对准位于所述承托板上的承托盘,完成对承托盘内沥青混合料的热效应检测,移动以及检测期间无需人手接触承托盘,使检测数据精准可靠。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种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的结构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的仰视图;
[0023]图3是是图1所示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的俯视图;
[0024]图4是图1所示承托盘的底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仅此声明,本技术在文中出现或即将出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方位用词,仅以本技术的附图为基准,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定。
[0026]结合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包括移动车1、升降杆2、热像仪5、以及用于承载承托盘8的承托板3,所述升降杆2安装在移动车1上,所述承托板3安装在升降杆2上,所述热像仪5位于所述承托板3的上方;其中,所述移动车1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11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板12,所述限
位板11位于所述移动车1的顶部,所述限位板11内设有限位槽111,所述承托板3与所述限位槽111相连接,所述安装板12与所述限位板11相连接,所述热像仪5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2上,结构简单。
[0027]本技术通过移动车1向所述承托盘8的方向移动,升降杆2抬升或降下所述承托板3,以使承托板3沿限位槽111升降至所述承托盘8的下方并承载所述承托盘8,通过热像仪5对准位于所述承托板3上的承托盘8,完成对承托盘8内沥青混合料的热效应检测,移动以及检测期间无需人手接触承托盘,使检测数据精准可靠。
[0028]具体的,结合图1至图3,移动车1为一设有四个车轮13的移动车1,使移动车1可移动并靠近承托盘8。进一步,移动车1上设有驱动电机7,用户可通过对驱动电机7进行控制,使驱动电机7带动移动车1向所述承托盘8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升降杆2为液压升降杆2,移动车1内设有安装槽14,液压升降杆2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4内,以提升承托板3的升降范围。其中,所述安装槽14内还设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与所述液压升降杆2相连接,通过输送信号给伺服电机4,使伺服电机4为液压升降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车、升降杆、热像仪、以及用于承载承托盘的承托板,所述升降杆安装在移动车的顶部,所述承托板安装在升降杆上,所述热像仪位于所述承托板的上方;所述移动车上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限位板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移动车的顶部,所述限位板内设有限位槽,所述承托板的端部与所述限位槽相连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限位板相连接,所述热像仪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移动车向所述承托盘的方向移动,所述升降杆抬升或降下所述承托板,以使承托板沿所述限位槽移动至所述承托盘的下方并承载所述承托盘,所述热像仪对准位于所述承托板上的承托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为一设有四个车轮的移动车,所述移动车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升降杆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移动车上设有驱动电机,用于带动移动车向所述承托盘的方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式沥青混合料微波诱导加热效应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为液压升降杆,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郭立成曾国东李浩方杨徐艺珅丁思尹袁妙成浩曾荫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