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34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包括侧框架和后板,所述侧框架和后板之间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反光膜、导光板、扩散片、棱镜膜、液晶屏、玻璃板、聚光膜和反差滤光片;所述侧框架的竖直内壁设置有LED灯,所述侧框架的水平内壁设置有第一反光膜,所述后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反光膜,所述第二反光膜和第一反光膜之间通过光学透明胶粘贴有发散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侧框架与聚光膜之间装入反差滤光片,以此来将彩色置换成单色明暗,配合三棱镜将光线从竖直面射出到侧框架上部的右侧面,同时第四反光膜将到达的光线进行散色,可避免在侧框架与聚光膜之间形成黑态漏光,石墨烯材质制成的高强度侧框架和后板,也可以防止黑态漏光的产生。漏光的产生。漏光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屏
,尤其涉及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高速发展,人们对电脑的美观也要求越来越高,液晶显示器模组黑态漏光的问题,会影响人们使用电脑的视觉效果,在受到外力的挤压作用时,容易产生黑态漏光现象,影响了客户的视觉效果。而黑态漏光主要发生在液晶模组侧框架与上表面的间隙处,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包括侧框架和后板,所述侧框架和后板之间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反光膜、导光板、扩散片、棱镜膜、液晶屏、玻璃板、聚光膜和反差滤光片;
[0005]所述侧框架的竖直内壁设置有LED灯,所述侧框架的水平内壁设置有第一反光膜,所述后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反光膜,所述第二反光膜和第一反光膜之间通过光学透明胶粘贴有发散透镜;
[0006]所述侧框架上部延伸部位的下侧角设置有三棱镜,所述反差滤光片的右侧面与三棱镜的左棱相平,所述三棱镜的右下侧棱呈圆弧形,且圆弧面镀有一层第四反光膜。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侧框架和后板均使用石墨烯材质,且两者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第二反光膜和第一反光膜均位于导光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反光膜的下表面与扩散片的下表面相平,所述第二反光膜的上表面与第三反光膜的上表面相平。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第三反光膜、导光板、扩散片、棱镜膜、液晶屏、玻璃板、聚光膜和反差滤光片从下到上依次通过光学透明胶粘贴。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反差滤光片的上表面紧贴侧框架上部延伸部位的下表面,所述反差滤光片的厚度为0.4mm。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LED灯上端嵌入侧框架水平内壁处,下端嵌入后板的上表面的边缘处。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第三反光膜嵌入后板内,且上表面与后板的上表面相平。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通过在侧框架与聚光膜之间装入反差滤光片,以此来将彩色置换成单色明暗,配合三棱镜将光线从竖直面射出到侧框架上部的右侧面,同时第四反光膜将到达的光线进行散色,可以避免在侧框架与聚光膜之间形成黑态漏光。
[0021]2、与传统技术相比,该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使用石墨烯材质制成的侧框架和后板,具有好的强度,可以减少该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按,减少黑态漏光的产生,同时还可以促进散热。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的剖视图;
[002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侧框架;2、第一反光膜;3、LED灯;4、第二反光膜;5、发散透镜;6、第三反光膜;7、后板;8、导光板;9、聚光膜;10、玻璃板;11、液晶屏;12、棱镜膜;13、扩散片;14、三棱镜;15、反差滤光片;16、第四反光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参照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包括侧框架1和后板7,用于为该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进行散热,同时石墨烯材质具有超高的强度,可以防止在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搬运过程中产生不可逆变形,侧框架1和后板7均使用石墨烯材质,且两者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侧框架1和后板7之间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反光膜6、导光板8、扩散片13、棱镜膜12、液晶屏11、玻璃板10、聚光膜9和反差滤光片15,第三反光膜6、导光板8、扩散片13、棱镜膜12、液晶屏11、玻璃板10、聚光膜9和反差滤光片15从下到上依次通过光学透明胶粘贴,反差滤光片15的上表面紧贴侧框架1上部延伸部位的下表面,反差滤光片15的厚度为0.4mm,可以将彩色置换成单色明暗,防止该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在聚光膜9和侧框架1上部延伸部位的下表面之间形成彩色的光线外射;
[0029]侧框架1的竖直内壁设置有LED灯3,侧框架1的水平内壁设置有第一反光膜2,后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反光膜4,第二反光膜4和第一反光膜2用于将LED灯3发射出到两者之上的光线在发散透镜5左侧反射到发散透镜5上,将发散透镜5右侧的外散光线反射回导光板8内,第二反光膜4和第一反光膜2之间通过光学透明胶粘贴有发散透镜5,用于将光线发散;
[0030]侧框架1上部延伸部位的下侧角设置有三棱镜14,反差滤光片15的右侧面与三棱镜14的左棱相平,三棱镜14的右下侧棱呈圆弧形,且圆弧面镀有一层第四反光膜16,用于将透过聚光膜9到达三棱镜14的光线散色,避免形成黑态漏光。
[0031]第二反光膜4和第一反光膜2均位于导光板8的外侧,第一反光膜2的下表面与扩散片13的下表面相平,第二反光膜4的上表面与第三反光膜6的上表面相平。
[0032]LED灯3上端嵌入侧框架1水平内壁处,下端嵌入后板7的上表面的边缘处,这样安装可以提高稳定性。
[0033]第三反光膜6嵌入后板7内,且上表面与后板7的上表面相平,可以减少光线在第三反光膜6和后板7的间隙之间形成阴影。
[0034]工作原理:LED灯3射出光线经过发散透镜5发散到导光板8内,对于未直接到达发散透镜5的光线经过第一反光膜2和第二反光膜4的反射作用到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包括侧框架(1)和后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1)和后板(7)之间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三反光膜(6)、导光板(8)、扩散片(13)、棱镜膜(12)、液晶屏(11)、玻璃板(10)、聚光膜(9)和反差滤光片(15);所述侧框架(1)的竖直内壁设置有LED灯(3),所述侧框架(1)的水平内壁设置有第一反光膜(2),所述后板(7)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反光膜(4),所述第二反光膜(4)和第一反光膜(2)之间通过光学透明胶粘贴有发散透镜(5);所述侧框架(1)上部延伸部位的下侧角设置有三棱镜(14),所述反差滤光片(15)的右侧面与三棱镜(14)的左棱相平,所述三棱镜(14)的右下侧棱呈圆弧形,且圆弧面镀有一层第四反光膜(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1)和后板(7)均使用石墨烯材质,且两者通过螺丝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光式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琦贾杰
申请(专利权)人:泰和县齐山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