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522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辅助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机组和冷却塔组,制冷机组中每个制冷机均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第一负载装置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第一蒸发器的出水口连通连接,第一制冷机的第一负载装置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路、第四连通管路、第五连通管路与第一蒸发器的进水口连通连接,第二制冷机的第二负载装置通过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二蒸发器的出水口连通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进水口通过第四连通管路与第一蒸发器的进水口连接,且在第四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的中间位置还连接有第五连通管路。原有的相互独立的制冷系统回水总管进行局部合并,制冷量下降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制冷机,减轻负载压力提高制冷效率。可广泛应用于空调与制冷技术领域。制冷技术领域。制冷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辅助制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与制冷
,具体为一种辅助制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业制冷出于工艺的目的,系统处于常年运行状态,一些老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冷机的效率越来越低,尤其是采用涡旋等制冷技术的制冷设备,制冷量下降造成不能满足工艺生产的需要,而全部更新设备又造价昂贵,辅助增加小型制冷机又无法顺利的接入原有系统。因此当冷冻机衰减制冷量下降时,用户只能牺牲产品质量或者生产速度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通过将管路局部合并,按需增加制冷机的方式来减轻负载装置压力,增加制冷量来满足生产要求的一种辅助制冷装置。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辅助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机组和冷却塔组,制冷机组中每个制冷机均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制冷机组包括第一制冷机和第二制冷机,第一制冷机的第一负载装置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路与第一蒸发器的出水口连通连接,第一制冷机的第一负载装置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路、第四连通管路、第五连通管路与第一蒸发器的进水口连通连接,第二制冷机的第二负载装置通过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二蒸发器的出水口连通连接,第二蒸发器的进水口通过第四连通管路与第一蒸发器的进水口连接,且在第四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的中间位置还连接有第五连通管路。
[0005]优选的,制冷机组制冷时,第一冷凝器与第一冷却塔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第二冷凝器与第二冷却塔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0006]优选的,第一连通管路上连接设有第一冷冻水泵,第三连通管路上连接设有第二冷冻水泵,第一冷却塔的出水口与第一冷凝器的进水口间连接设有第一冷却水泵,第二冷却塔的出水口与第二冷凝器的进水口间连接设有第二冷却水泵。
[0007]优选的,在第五连通管路上还并联有第三制冷机,在第五连通管路上设有A连接点、B连接点两个连接点,A连接点通过第六连通管路与第三制冷机的第三蒸发器的进水口连通连接,B连接点通过第七连通管路与第三制冷机的第三蒸发器的出水口连通连接,第三蒸发器通过第六连通管路和第七连通管路并联在第五连通管路上形成循环回路。
[0008]优选的,第三冷凝器和第三冷却塔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
[0009]优选的,第六连通管路上连接设有第三冷冻水泵,第三冷却塔的出水口和第三冷凝器的进水口之间连接设有第三冷却水泵。
[001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辅助制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的辅助制冷装置,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能显著提高制冷效率,
将相互独立的制冷系统的回水总管进行局部合并,局部合并为总管的管路布局方式,实现不影响原有的设备流量基础之上,经过合并的管路非常稳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后续增加制冷系统也不会影响原有冷冻系统的水力平衡,显著提高了制冷效率,节省制冷成本,符合当今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
[0012](2)本技术的辅助制冷装置,采取局部合并为总管的管路布局方式,合并后的管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一台新的辅助制冷机:第三制冷机,第三制冷机只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补充的制冷量进行选择配置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大容量制冷机,使整体结构更加简便,降低了整体使用和维护成本,并且可随时进行更换,延长整个辅助制冷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3]另外,新增的第三制冷机的冷冻水泵从总回水管中抽水进行部分冷却后,再送回总回水管,此种控制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原有制冷机的负载压力,满足了生产要求,提高了制冷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未增加第三制冷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第一冷凝器、2.第一负载装置、3.第二负载装置、4.第一蒸发器、5.第二冷凝器、6.第二蒸发器、7.第一连通管路、8.第二连通管路、9.第三连通管路、10.第四连通管路、11.第五连通管路、12.第一冷却塔、13.第二冷却塔、14.第一冷却水泵、15.第二冷却水泵、16.第一冷冻水泵、17.第二冷冻水泵、18.第六连通管路、19.第七连通管路、20.第三冷冻水泵、21.第三冷却塔、22.第三冷凝器、23.第三蒸发器、24.第三冷却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辅助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机组和冷却塔组,制冷机组中每个制冷机均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制冷机组包括第一制冷机和第二制冷机,第一制冷机的第一负载装置2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路7与第一蒸发器4的出水口连通连接,第一制冷机的第一负载装置2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路8、第四连通管路10、第五连通管路11与第一蒸发器4的进水口连通连接,第二制冷机的第二负载装置3通过第三连通管路9与第二蒸发器6的出水口连通连接,第二蒸发器6的进水口通过第四连通管路10与第一蒸发器4的进水口连接,且在第四连通管路10和第二连通管路8的中间位置还连接有第五连通管路11。第五连通管路上还并联有第三制冷机,在第五连通管路11上设有A连接点、B连接点两个连接点,A连接点通过第六连通管路18与第三制冷机的第三蒸发器23的进水口连通连接,B连接点通过第七连通管路19与第三制冷机的第三蒸发器23的出水口连通连接,第三蒸发器23通过第六连通管路18和第七连通管路19并联在第五连通管路11上形成循环回路。第三冷凝器22和第三冷却塔21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第六连通管路18上连接设有第三冷冻水泵20,第
三冷却塔21的出水口和第三冷凝器22的进水口之间连接设有第三冷却水泵24。新增的第三制冷机只需要根据需要补充的制冷量进行配置即可,冷冻水泵从总回水管—第五连通管路抽水进行部分冷却后、再送回总回水管,从而减轻原有制冷机的负载压力,满足了生产要求,显著提高了制冷效率,节省制冷成本,符合当今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
[0020]本技术将相互独立的制冷系统的回水总管进行局部合并,使经过负载装置的水合并到第五连通管路11,再由第五连通管路11分流出去流回蒸发器,将相互独立的制冷系统的回水总管进行局部合并,局部合并为总管的管路布局方式,实现不影响原有的设备流量基础之上,经过合并的管路非常稳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的后续增加制冷系统也不会影响原有冷冻系统的水力平衡,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显著提高了制冷效率,节省制冷成本。
[0021]制冷机组制冷时,第一冷凝器1与第一冷却塔12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第二冷凝器5与第二冷却塔13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第一连通管路7上连接设有第一冷冻水泵16,第三连通管路9连接上设有第二冷冻水泵17,构成冷冻水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制冷装置,包括制冷机组和冷却塔组,所述制冷机组中每个制冷机均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组包括第一制冷机和第二制冷机,所述第一制冷机的第一负载装置一端通过第一连通管路与第一蒸发器的出水口连通连接,所述第一制冷机的第一负载装置另一端通过第二连通管路、第四连通管路、第五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水口连通连接,所述第二制冷机的第二负载装置通过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二蒸发器的出水口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器的进水口通过第四连通管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进水口连接,且在所述第四连通管路和所述第二连通管路的中间位置还连接有第五连通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制冷机组制冷时,第一冷凝器与第一冷却塔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第二冷凝器与第二冷却塔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循环回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管路上连接设有第一冷冻水泵,所述第三连通管路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通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