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包芯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52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包芯纱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式包芯纱,包括加强芯纱、衔接骨架、玻璃纤维和涤纶纤维层,所述加强芯纱的外部包覆连接有衔接纤维层,且加强芯纱与衔接纤维层之间填充有黏胶纤维,所述衔接纤维层的外部套设连接有衔接骨架,且衔接骨架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衔接槽,所述衔接槽的内部连接有聚酰胺纤维,且聚酰胺纤维的外侧连接有同样设置在衔接槽内部的玻璃纤维,所述衔接骨架的外部包覆连接有羊毛纤维层,且羊毛纤维层的外部包覆连接有涤纶纤维层,并且涤纶纤维层的外部包覆连接有加强防护层。该复合式包芯纱,亲肤性高,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并且抗高温性和阻燃性高,强度和耐磨性高。耐磨性高。耐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包芯纱


[0001]本技术属于包芯纱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包芯纱。

技术介绍

[0002]包芯纱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纱线,包芯纱又包括有复合式包芯纱,随着科技的发展,复合式包芯纱的种类越来越多,但目前的复合式包芯纱仍有许多不足。
[0003]一般的复合式包芯纱,亲肤性差,影响舒适度,并且抗高温性和阻燃性差,强度和耐磨性低,因此,我们提供一种复合式包芯纱,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包芯纱,旨在解决一般的复合式包芯纱,亲肤性差,影响舒适度,并且抗高温性和阻燃性差,强度和耐磨性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式包芯纱,包括加强芯纱、衔接骨架、玻璃纤维和涤纶纤维层,所述加强芯纱的外部包覆连接有衔接纤维层,且加强芯纱与衔接纤维层之间填充有黏胶纤维,所述衔接纤维层的外部套设连接有衔接骨架,且衔接骨架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衔接槽,所述衔接槽的内部连接有聚酰胺纤维,且聚酰胺纤维的外侧连接有同样设置在衔接槽内部的玻璃纤维,所述衔接骨架的外部包覆连接有羊毛纤维层,且羊毛纤维层的外部包覆连接有涤纶纤维层,并且涤纶纤维层的外部包覆连接有加强防护层。
[0006]优选的,所述加强芯纱包括芯纱纤维、聚乳酸纤维和聚烯烃弹性纤维,芯纱纤维的外部缠绕连接有聚乳酸纤维,聚乳酸纤维的外侧设置有同样缠绕连接在芯纱纤维外部的聚烯烃弹性纤维。
[0007]优选的,所述聚乳酸纤维与聚烯烃弹性纤维采用螺旋式缠绕连接,且聚乳酸纤维的缠绕方向与聚烯烃弹性纤维的缠绕方向相同。
[0008]优选的,所述聚酰胺纤维和玻璃纤维均在衔接骨架内等角度设置,且聚酰胺纤维和玻璃纤维之间相互交错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聚酰胺纤维和玻璃纤维均与衔接槽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且聚酰胺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尺寸等于玻璃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尺寸。
[0010]优选的,所述加强防护层包括阻燃涤纶纤维、阻燃氨纶纤维和阻燃涂层,阻燃涤纶纤维的外侧粘接连接有阻燃氨纶纤维,阻燃氨纶纤维的外侧涂覆连接有阻燃涂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式包芯纱,亲肤性高,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并且抗高温性和阻燃性高,强度和耐磨性高。
[0012]1、设有聚乳酸纤维和聚烯烃弹性纤维,通过芯纱纤维的外部缠绕连接有聚乳酸纤维,使得聚乳酸纤维能够提高亲肤性,提高使用的舒适度,再通过聚乳酸纤维与聚烯烃弹性纤维采用螺旋式缠绕连接,能够提高芯纱纤维、聚乳酸纤维和聚烯烃弹性纤维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3]2、设有阻燃涤纶纤维和阻燃氨纶纤维,通过阻燃涤纶纤维的外侧粘接连接有阻燃
氨纶纤维以及阻燃氨纶纤维的外侧涂覆连接有阻燃涂层,能够提高抗高温性和阻燃性;
[0014]3、设有聚酰胺纤维和玻璃纤维,通过聚酰胺纤维和玻璃纤维之间相互交错设置,能够提高强度,再通过聚酰胺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尺寸等于玻璃纤维的横截面面积尺寸,能够提高对加强芯纱进行保护,提高耐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加强芯纱和衔接纤维层连接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衔接纤维层和衔接骨架连接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加强防护层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加强芯纱、101

芯纱纤维、102

聚乳酸纤维、103

聚烯烃弹性纤维、2

衔接纤维层、3

黏胶纤维、4

衔接骨架、5

衔接槽、6

聚酰胺纤维、7

玻璃纤维、8

羊毛纤维层、9

涤纶纤维层、10

加强防护层、1001

阻燃涤纶纤维、1002

阻燃氨纶纤维、1003

阻燃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包芯纱技术方案:包括加强芯纱1、芯纱纤维101、聚乳酸纤维102、聚烯烃弹性纤维103、衔接纤维层2、黏胶纤维3、衔接骨架4、衔接槽5、聚酰胺纤维6、玻璃纤维7、羊毛纤维层8、涤纶纤维层9、加强防护层10、阻燃涤纶纤维1001、阻燃氨纶纤维1002和阻燃涂层1003,加强芯纱1的外部包覆连接有衔接纤维层2,且加强芯纱1与衔接纤维层2之间填充有黏胶纤维3,衔接纤维层2的外部套设连接有衔接骨架4,且衔接骨架4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衔接槽5,衔接槽5的内部连接有聚酰胺纤维6,且聚酰胺纤维6的外侧连接有同样设置在衔接槽5内部的玻璃纤维7,衔接骨架4的外部包覆连接有羊毛纤维层8,且羊毛纤维层8的外部包覆连接有涤纶纤维层9,并且涤纶纤维层9的外部包覆连接有加强防护层10。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芯纱1包括芯纱纤维101、聚乳酸纤维102和聚烯烃弹性纤维103,芯纱纤维101的外部缠绕连接有聚乳酸纤维102,聚乳酸纤维102的外侧设置有同样缠绕连接在芯纱纤维101外部的聚烯烃弹性纤维103;
[0023]进一步的,使得聚乳酸纤维102能够提高亲肤性,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0024]在本实施方式中,聚乳酸纤维102与聚烯烃弹性纤维103采用螺旋式缠绕连接,且聚乳酸纤维102的缠绕方向与聚烯烃弹性纤维103的缠绕方向相同;
[0025]进一步的,能够提高芯纱纤维101、聚乳酸纤维102和聚烯烃弹性纤维10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26]在本实施方式中,聚酰胺纤维6和玻璃纤维7均在衔接骨架4内等角度设置,且聚酰胺纤维6和玻璃纤维7之间相互交错设置;
[0027]进一步的,能够提高强度;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聚酰胺纤维6和玻璃纤维7均与衔接槽5采用卡合的方式相连接,
且聚酰胺纤维6的横截面面积尺寸等于玻璃纤维7的横截面面积尺寸;
[0029]进一步的,能够提高对加强芯纱1进行保护,提高耐磨性;
[0030]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防护层10包括阻燃涤纶纤维1001、阻燃氨纶纤维1002和阻燃涂层1003,阻燃涤纶纤维1001的外侧粘接连接有阻燃氨纶纤维1002,阻燃氨纶纤维1002的外侧涂覆连接有阻燃涂层1003;
[0031]进一步的,能够提高抗高温性和阻燃性。
[003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首先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通过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式包芯纱,包括加强芯纱(1)、衔接骨架(4)、玻璃纤维(7)和涤纶纤维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芯纱(1)的外部包覆连接有衔接纤维层(2),且加强芯纱(1)与衔接纤维层(2)之间填充有黏胶纤维(3),所述衔接纤维层(2)的外部套设连接有衔接骨架(4),且衔接骨架(4)的内部均匀开设有衔接槽(5),所述衔接槽(5)的内部连接有聚酰胺纤维(6),且聚酰胺纤维(6)的外侧连接有同样设置在衔接槽(5)内部的玻璃纤维(7),所述衔接骨架(4)的外部包覆连接有羊毛纤维层(8),且羊毛纤维层(8)的外部包覆连接有涤纶纤维层(9),并且涤纶纤维层(9)的外部包覆连接有加强防护层(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包芯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芯纱(1)包括芯纱纤维(101)、聚乳酸纤维(102)和聚烯烃弹性纤维(103),芯纱纤维(101)的外部缠绕连接有聚乳酸纤维(102),聚乳酸纤维(102)的外侧设置有同样缠绕连接在芯纱纤维(101)外部的聚烯烃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化艮钱峰谢观树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金特佳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