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45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包括治具主体,治具主体采用圆柱体三段阶梯状结构,其中第一段圆柱体表面为螺纹设计,螺纹尺寸和编织下模上的螺纹尺寸一致,第二段圆柱体外直径和编织上模外尺寸一致,第三段圆柱体外表面为交叉拉槽防滑设计。可提高更换上下模具后的对中校直准确有效性,保证和改善同轴电缆的物理结构和回波损坏特性,提升生产效率。有效解决因编织上下模未对中导致的铝箔包覆一侧压痕深和上下模间隙太大或者太小导致的金属丝断丝问题,从而改善铝箔包覆品质。改善铝箔包覆品质。改善铝箔包覆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同轴电缆编织生产制造,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于同轴电缆编织生产制造中的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带屏蔽铝箔的同轴电缆的编织生产过程中,都需配套安装一个编织上模和一个编织下模,编织上模用来对金属丝起集束作用,编织下模用来对铝箔起包覆成型作用,且为防止铝箔一侧压痕过深和芯线刮伤,编织上下模模孔需处于垂直对中状态,且为减少金属丝断丝次数,上下模最佳间隙间距需控制在2cm左右。而在编织生产不同规格和尺寸的同轴电缆产品时,编织上下模是需拆卸更换的,在模具更换安装完成后,都是完全凭借操作人员肉眼目视观察上下模的垂直对中状态和间隙距离,当上下模对中情况有稍微错位歪斜时,很难通过肉眼观察出来,只能通过编织首件检验时的铝箔包覆情况和芯线外观情况来判断上下模是否对中,再来对编织上下模情况进行对中调整,且调整后的上下模间隙是否为2cm,还需要用尺子量测一遍后再做调整,因此上即存在一定的品质隐患,也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同轴电缆的编织生产过程中存着模具更换安装完成后只能通过编织首件检验时的铝箔包覆情况和芯线外观情况来判断上下模是否对中,再来对编织上下模情况进行逐步对中调整,导致更换上下模具之后的上下模对中调整效率低,存在品质控制隐患问题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可提高更换上下模具后的对中校直准确有效性,保证和改善同轴电缆的物理结构和回波损耗特性,提升生产效率的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主体,治具主体采用圆柱体三段阶梯状结构,其中第一段圆柱体表面为螺纹设计,螺纹尺寸和编织下模上的螺纹尺寸一致,第二段圆柱体外直径和编织上模外尺寸一致,第三段圆柱体外表面为交叉拉槽防滑设计。可提高更换上下模具后的对中校直准确有效性,保证和改善同轴电缆的物理结构和回波损耗特性,提升生产效率。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段圆柱体、第二段圆柱体和第三段圆柱体的圆柱体外周径尺寸依次递增。提高与模具上下模之间的对中校直准确配合适应有效性。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段圆柱体表面为螺纹设计,螺纹尺寸为M24*1.5,螺纹尺寸和编织下模螺纹尺寸一致。提高对编织下模的对中校直准确配合适应有效性。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段圆柱体外尺寸直径为27.5mm,第二段圆柱体和编织上模外尺寸直径一致,第二段圆柱体长度为40mm,比编织上模高度长20mm。提高对编织上模的对中校直准确配合适应有效性。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三段圆柱体外表面为交叉拉槽防滑设计,外尺寸直径比第二段圆柱体大5mm。提高治具的对中校直操作便捷轻有效性。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提高更换上下模具后的对中校直准确有效性,保证和改善同轴电缆的物理结构和回波损耗特性。可有效解决因编织上下模未对中导致的铝箔包覆一侧压痕深和上下模间隙太大或者太小导致的金属丝断丝问题,从而改善铝箔包覆品质,提升生产效率。而且本技术设计巧妙,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推广运用性较强,目前我司已批量推广使用,改善效果十分明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包括治具主体,治具主体采用圆柱体三段阶梯状结构,其中第一段圆柱体1表面为螺纹设计,螺纹尺寸和编织下模上的螺纹尺寸一致,第二段圆柱体2外直径和编织上模外尺寸一致,第三段圆柱体3外表面为交叉拉槽防滑设计。交叉拉槽防滑便于作业人员在拆装治具时手部有受力点,拆装更加轻松快捷。第一段圆柱体、第二段圆柱体和第三段圆柱体的圆柱体外周径尺寸依次递减增。进一步的,第一段圆柱体表面为螺纹设计,螺纹尺寸为M24*1.5,螺纹尺寸和编织下模螺纹尺寸一致。进一步的,第二段圆柱体外尺寸直径为27.5mm,第二段圆柱体和编织上模外尺寸直径一致,第二段圆柱体长度为40mm,比编织上模高度长20mm。进一步的,第三段圆柱体外表面为交叉拉槽防滑设计,外尺寸直径比第二段圆柱体大5mm。
[0013]使用时,如附图1所示,在安装编织上下模之前将该治具穿过高编机上编织上模和编织下模的模座孔,带螺纹的第一段圆柱体1放入编织下模模座孔,第二段圆柱体2放入编织上模模座孔,然后通过第三段圆柱体3将本治具拧紧,此时编织上下模模座中心孔便已垂直对中,再将该治具拧松取出后将编织上下模安装上去,此时编织上下模模孔也已垂直对中,上下模之间的间隙也刚为20mm。
[0014]该治具可在上编织上下模安装前对模具模座进行对中校直,且在校直的过程中上下模模座的间隙也已自动调整至20mm,可有效解决因编织上下模未垂直对中导致的铝箔一侧压痕深、芯线刮伤情况和上下模间隙过大或者过小导致的金属丝断丝情况,从而保证和改善同轴电缆的物理结构和回波损耗特性,提升生产效率。
[0015]在本技术位置关系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治具主体,治具主体采用圆柱体三段阶梯状结构,其中第一段圆柱体表面为螺纹设计,螺纹尺寸和编织下模上的螺纹尺寸一致,第二段圆柱体外直径和编织上模外尺寸一致,第三段圆柱体外表面为交叉拉槽防滑设计。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直对中及间隙控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段圆柱体、第二段圆柱体和第三段圆柱体的圆柱体外周径尺寸依次递增。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编机编织上下模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柱彭明松汪真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马集团特种电子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