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70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包括:苗床本体,其顶部设置有透光罩和遮阳帘;可移动架体,可移动架体设置在苗床本体内,其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放置板,放置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多个植株种植盆,且分别放置在多个放置板上,每个植株种植盆均包括: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第一盆体的盆底一侧端一体连接有插接凸起,第二盆体的盆底一侧端开设有插接凹槽,插接凸起与插接凹槽插接连接。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可分离,从而能够快速将植株种植盆内的培育植株取出,不需要刨挖工具将植株刨挖取出,防止了植株根系的损坏,提高了植株成活率,另外透水孔和出水孔的设置,便于水的流通,以及保障培育植株底部的透气性,提高了植株扦插的生根率。的生根率。的生根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


[0001]本技术涉及苗木扦插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

技术介绍

[0002]文冠果苗又名文官果、文冠花、文登阁,蒙古族称其僧灯毛遂,属无患子科,落叶乔木或灌木。该树种具有较强适应性,耐寒、耐旱、耐瘠和盐碱,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的10个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广布于我国“三北”地区,种植资源丰富,是我国北方固沙保土、涵养水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乡土经济树种。近期研究发现,文冠果种仁含油量高(可达60%以上),而且富含油酸(30%左右)、亚油酸(45%左右)以及独特的神经酸(3%~7%),是生产天然功能性药品、食品以及化妆品的优质原料,也是值得推广的生物柴油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0003]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工厂化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然而目前,文冠果的苗木繁育还是以实生繁殖为主,最新研究文冠果扦插育苗也有所突破,在扦插大棚中对文冠果扦插体进行培育,待文冠果扦插生根后移栽到室外苗圃中,但是在移栽过程中会造成对移栽植株的须根遭受损伤,导致培育植株移栽后的存活率降低;另外,植株在基质中的透气性较差,降低植株扦插的生根率。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避免培育后将植株移栽过程中造成对移栽植株的根须也遭受挖刨工具的损伤,提高植株成活率和提高植株扦插生根率的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避免培育后将植株移栽过程中造成对移栽植株的根须也遭受挖刨工具的损伤,提高植株成活率和提高植株扦插生根率的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包括:
[0008]苗床本体,所述苗床本体顶部设置有透光罩,所述透光罩上设置有遮阳帘;
[0009]可移动架体,所述可移动架体设置在所述苗床本体内,所述可移动架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
[0010]植株种植盆,所述植株种植盆为多个,且分别放置在多个所述放置板上,每个所述植株种植盆均包括: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所述第一盆体的盆底一侧端一体连接有插接凸起,所述第二盆体的盆底一侧端开设有插接凹槽,所述插接凸起与所述插接凹槽插接连接,所述第一盆体和所述第二盆体的盆底均开设有与所述透水孔连通的出水孔。
[0011]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文冠果
苗木扦插苗床,将文冠果植株培养在植株种植盆内,待文冠果植株生根稳定后,将第一盆体和第二盆体分离,从而能够快速将植株种植盆内的培育植株取出,不需要刨挖工具将植株刨挖取出,防止了对于植株根系的损坏,大大提高了植株成活率;另外,透水孔和出水孔的设置,便于水的流通,以及保障培育植株底部的透气性,提高了植株扦插的生根率。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盆体的盆体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插接板,所述第二盆体的的盆底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插接板,所述放置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L型插接板和所述第二L型插接板插接固定的插接孔。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可将植株种植盆稳固在放置板上,避免可移动架体在移动时,植株种植盆晃动而掉落。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盆体和所述第二盆体的盆口外缘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提手和第二提手。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植株种植盆的拿取和移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苗床本体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植株种植盆内的植株进行喷淋灌溉的喷淋机构。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喷淋机构可对文冠果植株进行自动喷淋灌溉,无需人工灌溉,省时省力。
[0018]进一步的,所述喷淋机构包括:
[0019]水箱,所述水箱固定在所述苗床本体外侧;
[0020]喷淋管,所述喷淋管横向设置在所述苗床本体内部顶部,所述喷淋管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喷淋方向朝向所述植株种植盆的喷淋头,所述喷淋管通过输水管与所述水箱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水泵。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灌溉时,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吸到喷淋管内,经喷淋头喷出,对文冠果植株进行喷淋灌溉,无需人工灌溉,省时省力。
[0022]进一步的,所述苗床本体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利于苗床本体内的水的排出。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附图为图1中局部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见图1

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包括:
[0029]苗床本体1,苗床本体1顶部设置有透光罩2,透光罩2上设置有遮阳帘;
[0030]可移动架体3,可移动架体3设置在苗床本体1内,可移动架体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放置板4,放置板4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41;
[0031]植株种植盆5,植株种植盆5为多个,且分别放置在多个放置板4上,每个植株种植盆5均包括:第一盆体51和第二盆体52,第一盆体51的盆底一侧端一体连接有插接凸起511,第二盆体52的盆底一侧端开设有插接凹槽521,插接凸起511与插接凹槽521插接连接,第一盆体51和第二盆体52的盆底均开设有与透水孔41连通的出水孔501。
[0032]第一盆体51的盆体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插接板512,第二盆体52的的盆底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插接板522,放置板4上开设有用于第一L型插接板512和第二L型插接板522插接固定的插接孔42。
[0033]第一盆体51和第二盆体52的盆口外缘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提手513和第二提手523。
[0034]苗床本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对植株种植盆5内的植株进行喷淋灌溉的喷淋机构6。
[0035]喷淋机构6包括:
[0036]水箱61,水箱61固定在苗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苗床本体(1),所述苗床本体(1)顶部设置有透光罩(2),所述透光罩(2)上设置有遮阳帘;可移动架体(3),所述可移动架体(3)设置在所述苗床本体(1)内,所述可移动架体(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放置板(4),所述放置板(4)上开设有多个透水孔(41);植株种植盆(5),所述植株种植盆(5)为多个,且分别放置在多个所述放置板(4)上,每个所述植株种植盆(5)均包括:第一盆体(51)和第二盆体(52),所述第一盆体(51)的盆底一侧端一体连接有插接凸起(511),所述第二盆体(52)的盆底一侧端开设有插接凹槽(521),所述插接凸起(511)与所述插接凹槽(521)插接连接,所述第一盆体(51)和所述第二盆体(52)的盆底均开设有与所述透水孔(41)连通的出水孔(5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文冠果苗木扦插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盆体(51)的盆体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L型插接板(512),所述第二盆体(52)的盆底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L型插接板(522),所述放置板(4)上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兵于海燕李迎超吴健毕泉鑫刘肖娟陶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