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56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丝杆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设备主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塞筒,所述设备主体的正面和背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设备主体的右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凹槽的上表面连通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楔形板,通过一系列结构的设置使得本装置便于将提取后的海水进行封存且能够便于将控制开关进行隐藏处理,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微藻检查设备
,具体是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微藻不是一个分类学的名词,而是指那些在显微镜下才能辨别其形态的微小的藻类群体。微藻通常是指含有叶绿素a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的总称,属于原生生物的一种。目前应用生物技术进行大量培养或生产的微藻分属于4个藻门:蓝藻门、绿藻门、金藻门和红藻门,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0003]由于微藻种类繁多,在海洋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产毒微藻,我国海域也存在着相当数量的产毒藻类,现有资料显示,分布在我国沿海的产毒微藻至少有30种,且产毒藻种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海域有害藻类水华频发,规模之大,危害严重。有害藻类已成为影响海洋生态环境、渔业经济及水产食品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亟待对产毒藻类进行实时监控以减少经济损失并防止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有的微藻含量检测设备不便于携带,由于设备表面设置有按键开关,导致在搬运携带时容易触摸按键,一旦不小心按到控制开关键后容易导致设备意外打开,使设备内部电量使用完后断电,无法进行检测,且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提取海洋中的水分,一般是用细胞固定液固定从水中分离出来浮游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浮游植物细胞的形态,根据细胞不同的形态来判断微藻细胞的活性,但是在进行提取水分时,现实中由于没有及时对海水进行封存,导致微藻在被取出后活性降低,加大后期检测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柱,所述设备主体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内部穿插设置有活塞杆,所述设备主体的正面和背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表面套设有齿盘,所述空心柱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所述第一齿板和所述齿盘啮合,所述设备主体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板,所述第二齿板和所述齿盘啮合,所述设备主体的底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一滑块之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设备主体的右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壁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凹槽
的上表面连通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楔形板。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设备主体的左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螺纹套筒和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空心柱和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空心柱套设在所述螺纹套筒的外表面。
[0009]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塞筒的底端连通有吸盘,所述吸盘贯穿并延伸至所述设备主体的下表面,所述吸盘的内壁设置有粗过滤网。
[0010]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活塞筒的右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挡板相匹配的开口,所述挡板通过开口延伸至所述活塞筒的内部,且所述活塞筒为长方形设置,且开口的内壁设置有密封条。
[0011]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块的左侧面和所述第三滑块的左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均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楔形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设备主体的右侧面开设有与所述推块相匹配的条形开口。
[0013]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三角板,所述三角板和所述楔形板相匹配。
[001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在设备主体左侧壁的驱动电机,带动了丝杆转动,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配合,进而当丝杆转动时带动了螺纹套筒向下移动,螺纹套筒向下移动带动了第一齿板向下移动,从而通过空心柱带动了活塞杆向下移动,第一齿板向下移动,通过齿盘带动了第二齿板向上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杆带动了挡板向右移动,此时活塞杆的底端移动至活塞筒的底端,反向开启驱动电机,使丝杆反转,从而使活塞杆向上移动,将海水进行吸收,操作简单。
[0015]2.通过活塞杆向上移动,通过第一齿板、齿盘和第二齿板配合,进而带动了挡板向右移动,将吸收后的海水进行封存处理,防止海水内部微藻活性降低。
[0016]3.通过设置在设备主体右侧面的凹槽,在凹槽的上表面连通有卡槽,向下推动推块,带动了楔形板向下移动至凹槽底端,通过楔形板和三角板配合,使控制开关向左移动,同时对弹簧进行挤压,从而将凹槽进行密封处理,当向上推动推块时,通过弹簧的弹性作用,将控制开关向右弹出,从而便于使用,且通过弹簧的作用,一旦控制开关收到外界的撞击,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进一步保护了控制开关。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中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中凹槽闭合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设备主体;2、驱动电机;3、丝杆;4、螺纹套筒;5、限位槽;6、限位块; 7、空心柱;8、活塞筒;9、活塞杆;10、吸盘;11、粗过滤网;12、转杆;13、齿盘; 14、第一齿板;15、第一滑槽;16、第一滑块;17、第二齿板;18、第二滑槽;19、第二滑块;20、连接杆;21、挡板;22、凹槽;23、第三滑槽;24、第三滑块;25、控制开关; 26、固定块;27、弹簧;28、三角板;29、卡槽;30、楔形板;31、推块;32、条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2]请参阅图1

3,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型号为YE2

80M1

2,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3,丝杆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4,螺纹套筒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柱7,设备主体1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塞筒8,活塞筒8的内部穿插设置有活塞杆9,设备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12,转杆12的外表面套设有齿盘 13,空心柱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14,第一齿板14和齿盘13啮合,设备主体1 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5,第一滑槽1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左侧壁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3),所述丝杆(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筒(4),所述螺纹套筒(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空心柱(7),所述设备主体(1)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活塞筒(8),所述活塞筒(8)的内部穿插设置有活塞杆(9),所述设备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外表面套设有齿盘(13),所述空心柱(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14),所述第一齿板(14)和所述齿盘(13)啮合,所述设备主体(1)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5),所述第一滑槽(1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6),所述第一滑块(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板(17),所述第二齿板(17)和所述齿盘(13)啮合,所述设备主体(1)的底壁开设有第二滑槽(18),所述第二滑槽(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9),所述第二滑块(19)和所述第一滑块(16)之间铰接有连接杆(20),所述设备主体(1)的右侧面开设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的底壁开设有第三滑槽(23),所述第三滑槽(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块(24),所述第三滑块(2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25),所述控制开关(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6),所述凹槽(22)的上表面连通有卡槽(29),所述卡槽(29)的内部设置有楔形板(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微藻含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向远陈丹邢向上乔盼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格河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