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输油泵结构,包括:泵体,在所述泵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油通道,在所述泵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油通道,在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之间的泵体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主动转轴转动设置在泵体内,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伸出泵体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通过从动转轴转动设置在泵体内,在所述进油通道内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滤网环座通过压环压设在限位环上,所述压环通过螺纹与泵体相连接,在所述滤网环座内设置有过滤网,在所述过滤网与压环之间的滤网环座上端设置有清洗喷头。之间的滤网环座上端设置有清洗喷头。之间的滤网环座上端设置有清洗喷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输油泵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输油泵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输油泵的作用是保证燃油在低压油路内循环,并供应足够数量及一定压力的燃油给喷油泵,其输油量应为全负荷最大喷油量的3
‑
4倍。输油泵分为齿轮式输油泵,膜片式输油泵,柱塞式输油泵,管道式输油泵等等。由于燃油自身含有许多杂质,一旦直接输送至输油泵内会对传动部件造成影响,尤其是齿轮式输油泵,杂质会导致齿轮磨损率变高,降低输油泵的使用寿命,市场上也有一些输油泵在进油通道内增加过滤网,但过滤网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差,一旦时间长了不清洗容易造成进油通道堵塞,导致输油泵不能提供足够压力的燃油,使用效果差,而且每次清洗时都要将整个泵体拆卸后才能对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操作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过滤网进行在线冲洗的汽车输油泵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输油泵结构,包括:泵体,在所述泵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油通道,在所述泵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油通道,在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之间的泵体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主动转轴转动设置在泵体内,所述主动转轴的一端伸出泵体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通过从动转轴转动设置在泵体内,在所述进油通道内固定设置有限位环,滤网环座通过压环压设在限位环上,所述压环通过螺纹与泵体相连接,在所述滤网环座内设置有过滤网,在所述过滤网与压环之间的滤网环座上端设置有清洗喷头,在所述滤网环座上端的泵体内设置有与清洗喷头相互连通的进油腔和与进油腔相互连通的进油口,在所述泵体的上端设置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的一端与进油口相互连通,所述清洗管的另一端与出油通道相互连通,在所述清洗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在所述过滤网与压环之间的滤网环座下端设置有锥形杂质沉积口,在所述滤网环座下端的泵体内设置有与锥形杂质沉积口相互连通的排杂孔,所述排杂孔通过排杂管与过滤器的上端相连接,在所述排杂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过滤器的下端通过回流管与限位环远离滤网环座一端的进油通道相互连通,在所述回流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在所述压环靠近滤网环座的一端内侧设置有锥形杂质阻挡面。
[0005]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过滤网包括:在进油通道往出油通道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金属过滤网和无纺布过滤网,在所述金属过滤网和无纺布过滤网之间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
[0006]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压环远离滤网环座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锥形导流面。
[0007]本技术的优点是:上述汽车输油泵结构,结构新颖,过滤网采用金属过滤网和无纺布过滤网组成,并在金属过滤网和无纺布过滤网之间增加活性炭吸附层,能够对燃油内不同大小的杂质进行过滤,对能够吸附的杂质进行吸附,过滤效果好,同时,利用输油泵自身在出油通道内产生的带压燃油输送至过滤网处,能够对过滤网进行在线冲洗,将过滤网表面以及沉积下来的杂质冲入到外置过滤器中,保证输油泵进油通道的畅通,外置过滤器可单独拆卸清洗,省去了需要将整个泵体拆卸的麻烦,延长了过滤网以及泵体的使用寿命,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汽车输油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图1中过滤网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泵体,2、进油通道,3、出油通道,4、主动齿轮,5、从动齿轮,51、从动转轴,6、主动转轴,7、限位环,8、滤网环座, 9、压环,10、过滤网,101、金属过滤网,102、无纺布过滤网,103、活性炭吸附层,11、清洗喷头,12、进油腔,13、进油口,14、清洗管,15、第一电磁阀,16、锥形杂质沉积口,17、排杂孔,18、排杂管,19、过滤器,20、第二电磁阀,21、回流管,22、第三电磁阀, 23、锥形杂质阻挡面,24、锥形导流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技术的具体内容。
[0012]如图1、图2所示,汽车输油泵结构,包括:泵体1,在所述泵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油通道2,在所述泵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油通道3,在所述进油通道2和出油通道3之间的泵体1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4通过主动转轴6转动设置在泵体1内,所述主动转轴6的一端伸出泵体1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5通过从动转轴51转动设置在泵体1内,在所述进油通道2内固定设置有限位环7,滤网环座8通过压环9压设在限位环7上,所述压环9通过螺纹与泵体1相连接,在所述滤网环座8 内设置有过滤网10,在所述过滤网10与压环9之间的滤网环座8上端设置有清洗喷头11,在所述滤网环座8上端的泵体1内设置有与清洗喷头11相互连通的进油腔12和与进油腔12相互连通的进油口 13,在所述泵体1的上端设置有清洗管14,所述清洗管14的一端与进油口13相互连通,所述清洗管14的另一端与出油通道3相互连通,在所述清洗管14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5,在所述过滤网10与压环9 之间的滤网环座8下端设置有锥形杂质沉积口16,在所述滤网环座8 下端的泵体1内设置有与锥形杂质沉积口16相互连通的排杂孔17,所述排杂孔17通过排杂管18与过滤器19的上端相连接,在所述排杂管18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0,所述过滤器19的下端通过回流管 21与限位环7远离滤网环座8一端的进油通道2相互连通,在所述回流管21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22,在所述压环9靠近滤网环座8的一端内侧设置有锥形杂质阻挡面23。
[0013]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例中,所述过滤网10包括:在进油通道2往出油通道3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金属过滤网101和无纺布过滤网102,在所述金属过滤网101和无纺布过滤网102之间设置有活性炭吸附层103。
[0014]如图1所示,在本实例中,在所述压环9远离滤网环座8的另一端内侧设置有锥形导流面24。
[0015]工作时,将进油通道2与油箱管路连接,出油通道3与喷油泵连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转轴6转动,主动转轴6带动主动齿轮4 转动,主动齿轮4带动与其相互啮合的从动齿轮5转动,从动齿轮5 通过从动转轴51在泵体1上转动,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5将进油通道2内的燃油增加一定压力后送往出油通道3,进油通道2内的过滤网10可以对杂质进行过滤,金属过滤网101能够过滤较大杂质,无纺布过滤网102能够过滤较小杂质,金属过滤网101和无纺布过滤网102之间的活性炭吸附层103能够对一些可吸附杂质进行吸附,从过滤网10处沉积下来的杂质在锥形杂质沉积口16处沉积并会落入排杂孔17和排杂管18内。
[0016]清洗过滤网10表面附着的杂质时,打开第一电磁阀15、第二电磁阀20和第三电磁阀22,经过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5输送至出油通道3内的带压燃油从清洗管14进入,依次经过进油口13和进油腔 12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输油泵结构,包括:泵体(1),在所述泵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油通道(2),在所述泵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油通道(3),在所述进油通道(2)和出油通道(3)之间的泵体(1)内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4)和从动齿轮(5),所述主动齿轮(4)通过主动转轴(6)转动设置在泵体(1)内,所述主动转轴(6)的一端伸出泵体(1)与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从动齿轮(5)通过从动转轴(51)转动设置在泵体(1)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油通道(2)内固定设置有限位环(7),滤网环座(8)通过压环(9)压设在限位环(7)上,所述压环(9)通过螺纹与泵体(1)相连接,在所述滤网环座(8)内设置有过滤网(10),在所述过滤网(10)与压环(9)之间的滤网环座(8)上端设置有清洗喷头(11),在所述滤网环座(8)上端的泵体(1)内设置有与清洗喷头(11)相互连通的进油腔(12)和与进油腔(12)相互连通的进油口(13),在所述泵体(1)的上端设置有清洗管(14),所述清洗管(14)的一端与进油口(13)相互连通,所述清洗管(14)的另一端与出油通道(3)相互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加高,徐跃,杜琴,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高跃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