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3458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治疗装置领域,具体为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用于治疗的治疗机构和用于显示的显示机构,所述治疗机构包括接收转换器、导管收放器、治疗头、治疗手柄,所述导管收放器设置在所述治疗手柄的内中部,内窥导管贯穿设置在所述治疗手柄内部,且所述内窥导管中部缠绕在所述导管收放器上,所述内窥导管内部设有药物输送管道和线路管道,所述治疗头设置在所述内窥导管的前端,所述治疗头包括冷光源、微型摄像头和微型雾化器,所述冷光源与微型摄像头呈圆形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治疗头的外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显示机构,从而可以将影像显示在显示屏上,这样可以多名医护人员同时观察分析,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治疗装置领域,具体是涉及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侧颅底外科,听力学及平衡科学,鼻内镜外科,鼻神经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外科,喉显微外科,嗓音与言语疾病科,小儿耳鼻咽喉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咽喉科的内容。
[0003]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快速治愈各类耳鼻喉慢性疾病成为耳鼻喉科的新趋势。美国低温等离子、德国STORZ鼻内窥镜、CZT8F声频共振耳聋治疗仪、日本奥林巴斯纤维喉镜、德国蔡司手术显微镜等尖端设备,可治疗鼻炎、鼻息肉、咽喉炎、扁桃体、鼾症、耳鸣、中耳炎等几乎所有耳鼻咽喉科疾病,甚至可替代九成以上的耳鼻咽喉科开放手术。
[0004]现有的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在显示时采用的是辅助眼镜显示,导致只能一个医护人员观察患处情况,导致不能多名医生观察进行分析,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采用显示机构,从而可以将影像显示在显示屏上,这样可以多名医护人员同时观察分析,使用方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用于治疗的治疗机构和用于显示的显示机构,所述治疗机构包括接收转换器、导管收放器、治疗头、治疗手柄,所述导管收放器设置在所述治疗手柄的内中部,内窥导管贯穿设置在所述治疗手柄内部,且所述内窥导管中部缠绕在所述导管收放器上,所述内窥导管内部设有药物输送管道和线路管道,所述治疗头设置在所述内窥导管的前端,所述治疗头包括冷光源、微型摄像头和微型雾化器,所述冷光源与微型摄像头呈圆形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治疗头的外侧面,所述微型雾化器设置在所述治疗头的内部并与所述药物输送管道连接,控制按键设置在所述治疗手柄的外侧面,且与所述导管收放器电性连接,所述接收转换器通过所述内窥导管的所述线路管道与所述微型摄像头电性连接,药液腔设置在所述接收转换器的一侧,密封盖设置在药液腔的上端,加压器连接在所述药液腔的底部,所述加压器通过所述内窥导管的所述药物输送管道与所述治疗头连接,所述显示机构包括显示屏、显示屏支架、把手、卡槽,所述显示屏卡在所述显示屏支架上成型的所述卡槽内侧,所述显示屏支架两侧安装有所述把手,所述内窥导管通过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内部的导线与所述显示屏连接。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治疗机构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设置在所述接收转换器和所述药液腔的下方,分别为所述显示屏、所述治疗手柄、所述接收转换器和所述加压器提供电能。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接收转换器包括接收电路、转换电路、存储电路和发射电路,所述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冷光源传输的数据,所述转换电路用于数字信号和图像信号之间的转换,所述存储电路用于存储数据,所述发射电路用于发射数据或指令。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把手与所述显示屏支架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把手与所述显示屏支架连接紧固以使医护人员更稳定握持所述把手拿取所述显示屏支架和所述显示屏。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治疗手柄外表面设有防滑条,以使医护人员更稳定的握持所述治疗手柄。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内窥导管的管径为0.2

0.4CM,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治疗使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治疗头上的冷光源和微型摄像头进行工作,将耳朵、鼻子或口腔内的影像传输至接收转换器,接收转换器将数据转换为影像后传输至显示屏显示,便于观察,通过把手可以方便拿取显示屏,并且显示屏可以多人同时观察,使用更方便。
[0015]本技术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的显示屏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的内窥导管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所述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的治疗头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治疗机构;101、接收转换器;102、接收电路;103、转换电路;104、存储电路;105、发射电路;106、电源;107、药液腔;108、密封盖;109、加压器;110、内窥导管;1101、药物输送管道;1102、线路管道;111、控制按键;112、导管收放器;113、治疗头;1131、冷光源;1132、微型摄像头;1133、微型雾化器;114、治疗手柄;2、显示机构;201、显示屏;202、显示屏支架; 203、把手;20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包括用于治疗的治疗机构1和用于显示的显示机构2,治疗机构1包括接收转换器101、导管收放器112、治疗头113、治疗手柄114,导管收放器112 设置在治疗手柄114的内中部,治疗手柄114外表面设有防滑条,以使医护人员更稳定的握持治疗手柄114,内窥导管110贯穿设置在治疗手柄114内部,内窥导管110的管径为0.2

0.4CM,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治疗使用,且内窥导管 110中部缠绕在导管收放器112上,内窥导管110内部设有药物输送管道1101 和线路管道1102,治疗头113设置在内窥导管110的前端,治疗头113包括冷光源1131、微型摄像头1132和微型雾化器1133,冷光源1131与微型摄像头1132 呈圆形等距间隔设置在治疗头113的外侧面,微型雾化器1133设置在治疗头113 的内部并与药物输送管道1101连接,控制按键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耳鼻喉科用多功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治疗的治疗机构(1)和用于显示的显示机构(2),所述治疗机构(1)包括接收转换器(101)、导管收放器(112)、治疗头(113)、治疗手柄(114),所述导管收放器(112)设置在所述治疗手柄(114)的内中部,内窥导管(110)贯穿设置在所述治疗手柄(114)内部,且所述内窥导管(110)中部缠绕在所述导管收放器(112)上,所述内窥导管(110)内部设有药物输送管道(1101)和线路管道(1102),所述治疗头(113)设置在所述内窥导管(110)的前端,所述治疗头(113)包括冷光源(1131)、微型摄像头(1132)和微型雾化器(1133),所述冷光源(1131)与微型摄像头(1132)呈圆形等距间隔设置在所述治疗头(113)的外侧面,所述微型雾化器(1133)设置在所述治疗头(113)的内部并与所述药物输送管道(1101)连接,控制按键(111)设置在所述治疗手柄(114)的外侧面,且与所述导管收放器(112)电性连接,所述接收转换器(101)通过所述内窥导管(110)的所述线路管道(1102)与所述微型摄像头(1132)电性连接,药液腔(107)设置在所述接收转换器(101)的一侧,密封盖(108)设置在药液腔(107)的上端,加压器(109)连接在所述药液腔(107)的底部,所述加压器(109)通过所述内窥导管(110)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华佘小伟卢爽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