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烟气净化及余热发电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336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烟气净化及余热发电一体化装置,包括烟气冷却用蒸汽发生器、传动构件、斯特林发动机和发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可将烟气中过热蒸汽冷凝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零部件及构造达到了气流在每支换热支管内的气流均匀的效果,具有余热回收充分、换热效率高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减少或避免换热支管中的粉尘及低沸点有机挥发物及水蒸气等冷凝产生的雾滴发生堵塞换热管路的现象发生,同时达了到脱除某些粉尘和冷凝物使烟气净化的效果,减少或避免不同零部件连接点因热应力造成的开裂漏汽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动构件将多台斯特林发动机的动力汇集后向一个发电机提供动力,具有设备紧凑、空间占用小、寿命长、安全性好的特点。安全性好的特点。安全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烟气净化及余热发电一体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能源动力
,尤其是一种热烟气净化及余热发电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各种窑炉及燃烧设施产生的含有大量过热蒸汽、且同时含有粉尘和可冷凝的挥发物,因所含可冷凝的挥发物在冷却过程中冷凝雾滴堵塞(换热)管道,使尾气余热得不到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通常采用几种工序、几种设备并用的方式和装备对烟气进行冷却回收其中的余热,存在回收热效率低、回收环节多、流程长、工序设备种类多,空间占用大、投资大等缺点,若能提供一种在烟气冷却过程中即可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可避免冷凝雾滴堵塞(换热)管道、传热效率高、设备紧凑、空间占用小的热烟气净化及余热发电一体化装置,对减少设备空间占用及投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主要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点,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在可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可脱除热烟气中某些粉尘及冷凝物并可避免冷凝雾滴堵塞(换热)管道、传热效率高、设备紧凑、空间占用小的烟气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烟气净化及余热发电一体化装置,包括烟气冷却用蒸汽发生器、传动构件(1)、斯特林发动机(2)和发电机(3),其特征在于:烟气冷却用蒸汽发生器由气流匀布器件(4)、进气管组件(5)、冷却气出口管(6)、补水管(7)、液位计(8)和箱壳组件构成,气流匀布器件(4)由多个均气管(9)、一个断面为倒立等腰三角形状的均气管插装内架(10)、一个断面为倒立等腰三角形状的均气管固定外架(11)构成,均气管插装内架(10)为由两个形状一致的斜立侧板(12)和一个水平顶板(13)围成,斜立侧板(12)上设有多排均气管插装孔(14),水平顶板(13)上设有一排均布的进气支管插装固定孔(15),每个进气支管插装固定孔(15)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同一排上的每个进气支管插装固定孔(15)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均气管固定外架(11)为由两个形状一致的斜置侧板(16)和一个水平盖板(17)围成,斜置侧板(16)设有多排均气管固定孔(18),水平盖板(17)设有一排均布的进气支管插装过孔(19),水平盖板(17)上的进气支管插装过孔(19)与水平顶板(13)上的进气支管插装固定孔(15)个数相等且位置上、下对应匹配,均气管插装内架(10)的水平顶板(13)与均气管固定外架(11)的水平盖板(17)匹配的固定在一起,均气管插装内架(10)的两个斜立侧板(12)分别与均气管固定外架(11)的两个斜置侧板(16)相互对应、平行,相互平行的斜立侧板(12)与斜置侧板(16)之间的距离匹配的小于均气管(9)的长度,相互平行的一对斜立侧板(12)与斜置侧板(16)上的均气管插装孔(14)的个数与均气管固定孔(18)的个数相等,且每个均气管插装孔(14)匹配的对应一个均气管固定孔(18),对应匹配的均气管插装孔(14)和均气管固定孔(18)的中心轴线重合,均气管(9)为内腔由渐缩锥管(20)经光滑匹配的喉口直管(21)与渐扩锥管(22)相通连而成的管件,均气管(9)的喉口直管(21)处设有一个以上的径向通孔(23),径向通孔(23)与均气管(9)的中心轴线垂直,径向通孔(23)的内径与喉口直管(21)的内径匹配,均气管插装内架(10)与均气管固定外架(11)的两端分别由一块气流均布架堵头板(24)密闭的连接在一起,箱壳组件由水平断面为长方形状的、且一个直立端的壳面上设有进气总管插装孔的筒状外壳(25)、壳筒顶盖(26)、水箱底板(27)、倒梯台状的底壳(28)和两个水箱侧立板(29)构成,壳筒顶盖(26)为四边外廓与筒状外壳(25)的内廓匹配的平板件,壳筒顶盖(26)上设有不少于两排的换气活塞缸安装固定孔(30),每排的换气活塞缸安装固定孔(30)的个数不少于两个,每排上的换气活塞缸安装固定孔(30)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且位于一个直立平面,同一排换气活塞缸安装固定孔(30)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与另一排的中心轴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水箱底板(27)为边部设有多个均布的透气通孔(31)、且四边外廓与筒状外壳(25)的内廓匹配的板件,底壳(28)大口端的端面与筒状外壳(25)的下端面匹配且密闭的固定在一起,壳筒顶盖(26)、水箱底板(27)相互平行均密闭匹配的固定于筒状外壳(25)的内侧壁,水箱底板(27)的下表面设有导风裙板(32),导风裙板(32)位于透气通孔(31)所在区域之内且导风裙板(32)的高度匹配的大于冷却气出口管(6)的外径,壳筒顶盖(26)位于筒状外壳(25)的上顶端,水箱底板(27)位于筒状外壳(25)的下段,水箱底板(27)与筒状外壳(25)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与冷却气出口管(6)的内径相匹配,水箱侧立板(29)为设有多排换热管插装固定孔(33)、且高度和长度分别与筒状外壳(25)的高度、宽度相匹配的立板件,每块水箱侧立板(29)相互平行且均与壳筒顶盖(26)上的一排换气活塞缸安装固定孔(30)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立平面平行,每块水箱侧立板(29)的下端位于边部透气通孔(31)之内并密闭的与水箱底板(27)固定在一起,水箱侧立板(29)的上端位于换气活塞缸安装固定孔(30)之外并与壳筒顶盖(26)密闭固定相连,水箱侧立板(29)的两
侧端面分别匹配密闭的与筒状外壳(25)两端的内壁固定相连,进气管组件(5)由一个水平的且一端封闭的进气总管(34)及多个均布的直立支管(35)相通相连而成,进气总管(34)位于壳筒顶盖(26)之下、两排换气活塞缸安装固定孔(30)之间,进气总管(34)与筒状外壳(25)的一个直立端面上的进气总管插装孔密闭固定相连,进气总管(34)的开口端伸出筒状外壳(25)之外,进气总管(34)封闭端位于与筒状外壳(25)之内,直立支管(35)的位置与气流匀布器件(4)上的进气支管插装过孔(19)、进气支管插装固定孔(15)的位置对应匹配、个数相等,直立支管(35)的下端对应的分别插装于进气支管插装过孔(19)、进气支管插装固定孔(15)且密封的与气流匀布器件(4)固定相连,筒状外壳(25)及气流匀布器件(4)的长度方向与进气总管(34)的中心轴线走向一致,每个水箱侧立板(29)上的换热管插装固定孔(33)个数与相邻的气流匀布器件(4)上的均气管(9)的个数相等、且换热管插装固定孔(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洵王振峰
申请(专利权)人:普霖太阳郑州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