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334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右侧下端设置转动组件,所述固定板左端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圈设置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置直杆,所述直杆后端设置螺旋天线。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固定板下端设置转动组件,转动组件转动能够带动固定板及固定在固定板上的螺旋天线转动,同时,螺旋天线能够在固定板内进行360度旋转,便于用户根据治疗需求调节螺旋天线的角度,提高了便捷性,并且,将螺旋天线通过直杆安装在固定板内,不需要人工手持,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
[0003]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外,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局部的病灶靶点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疗、靶向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内照射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
[0004]在靶向治疗中,靶向天线用于向患者局部施加高强度的生物电场产生的高频信号,靶向天线从可用的多波电磁场中进行频率选择,该靶向天线位于人体的某个区域,以增加该位置的电流并增强愈合过程,目前靶向天线一般由螺旋天线、直杆、绝缘手柄组成,但现有的靶向天线一般需要用户手持对准治疗区域,长时间将靶向天线举在空中容易造成用户疲劳,且靶向天线不易调整角度,对治疗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右侧下端设置转动组件,所述固定板(1)左端设置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第一轴承(2),所述第一轴承(2)内圈设置第一套管(3),所述第一套管(3)内设置直杆(4),所述直杆(4)后端设置螺旋天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固定板(1)前后侧壁,所述第一轴承(2)外圈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2)内圈与所述第一套管(3)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套管(3)内壁与所述直杆(4)外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天线(5)与所述直杆(4)采用一体成型设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6)、第一转轴(7)及支撑板(8),所述第一电机(6)设置在所述支撑板(8)上表面,所述第一电机(6)输出端设置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远离所述第一电机(6)一端与所述固定板(1)右侧下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3)与所述固定板(1)均采用绝缘材质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下方还设置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底座(9)及第一电动伸缩杆(10),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0)设置在所述底座(9)上表面,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10)上端与所述支撑板(8)下表面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9)下表面四个角均设置第一滚轮(1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11)采用带有刹车的万向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靶向天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壳体(12),所述壳体(12)罩设在所述直杆(4)远离所述螺旋天线(5)一端,所述壳体(12)后端与所述固定板(1)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直杆(4)前端位于所述壳体(12)内;第二电动伸缩杆(13),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3)设置在所述壳体(12)内,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3)固定端与所述壳体(12)前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3)另一端设置第一齿条(14),所述第一齿条(14)左右两侧均带齿,所述第一齿条(14)远离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3)一端设置第二套管(15),所述第二套管(15)前端设置为封闭端,所述第二套管(15)前端与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3)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管(15)前端套设在所述直杆(4)外部,所述第二套管(15)内壁与所述直杆(4)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套管(15)内滑动设置活塞板(16),所述活塞板(16)位于所述直杆(4)前方,所述活塞板(16)与所述第二套管(15)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设置在所述第二套管(15)内,所述第一弹簧(17)一端与所述活塞板(16)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7)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15)前端内壁固定连接;
两个第二转轴(18),两个所述第二转轴(18)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条(14)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转轴(18)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2)上下两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8)上设置第一齿轮(19),所述第一齿轮(19)与所述第一齿条(14)啮合,所述第二转轴(18)上还设置转动杆(20),所述转动杆(20)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18)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20)另一端设置第二滚轮(21),所述第二滚轮(21)远离所述第一齿条(14)一侧设置挡板(22),所述挡板(22)设置在所述壳体(12)内,所述挡板(22)朝向第一齿条(14)一侧所述与所述第二滚轮(21)外壁接触,所述挡板(22)远离所述第二滚轮(21)一侧设置第一滑动杆(23),所述第一滑动杆(23)一端与所述挡板(22)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杆(23)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12)侧壁延伸至所述壳体(12)外部并设置连接杆(24),所述第一滑动杆(23)与所述壳体(12)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4)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杆(23);第二弹簧(25),所述第二弹簧(25)套设在所述第一滑动杆(23)上,所述第二弹簧(25)一端与所述壳体(1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5)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4)侧壁固定连接;第三套管(26),所述第三套管(26)设置在所述连接杆(24)远离所述第一滑动杆(23)一端,所述第三套管(26)垂直于所述连接杆(24),所述第三套管(26)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4)朝向所述直杆(4)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套管(26)内滑动设置第二滑动杆(27),所述第二滑动杆(27)靠近所述直杆(4)一端设置夹板(28),所述夹板(28)设置为半圆环状,所述夹板(28)采用橡胶材质;第三弹簧(30),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岚刘宣力齐晓龙于来强杨定华刘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极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