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件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26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泡件生产线,包括移载轨道;模具结构;移载驱动装置;模具状态驱动装置。在使用时,将移载轨道沿着工艺操作工位排布设置,然后移载驱动装置再驱动模具结构沿着移载轨道朝工艺操作工位移载,模具状态驱动装置根据模具结构所要经过的工艺操作工位所对应的工艺流程来开启或盖合模具结构,以便于工人或者机器人对模具结构进行相应的工艺操作;无需采用人力开启或盖合模具结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泡件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泡件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发泡件生产设备的模具都是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根据工艺操作工位所对应的工艺流程来开启或盖合模具结构,使得工人对模具结构进行相应的工艺操作;由于需要采用人力开启或盖合模具结构,操作过程费时费力,可见现有的发泡件生产设备存在着生产效率不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泡件生产线,其包括:移载轨道,在使用时设置成沿着工艺操作工位排布;模具结构;移载驱动装置,设置为用于驱动模具结构沿着移载轨道移载;模具状态驱动装置,设置成用于根据工艺操作工位所对应的工艺流程驱动模具结构开启或盖合。
[0004]在使用时,将移载轨道沿着工艺操作工位排布设置,然后移载驱动装置再驱动模具结构沿着移载轨道朝工艺操作工位移载,模具状态驱动装置根据模具结构所要经过的工艺操作工位所对应的工艺流程来开启或盖合模具结构,以便于工人或者机器人对模具结构进行相应的工艺操作;无需采用人力开启或盖合模具结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具结构包括配套设置的第一模和第二模;模具状态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动部、开启引导轨道以及盖合引导轨道,第一滑动部与第一模联动设置,盖合引导轨道沿着模具结构的移载方向设置在开启引导轨道的下游位置;以在模具结构经过开启引导轨道时,第一滑动部在开启引导轨道上滑动,开启引导轨道引导第一模相对于第二模逐渐背离打开;以在模具结构经过盖合引导轨道时,第一滑动部在盖合引导轨道上滑动,盖合引导轨道引导第一模相对于第二模逐渐靠拢盖合。
[0006]这样,在工作时,移载驱动装置驱动模具结构沿着移载轨道移动到开启引导轨道,随着模具结构继续移载,第一滑动部在开启引导轨道上滑动,开启引导轨道引导第一模相对于第二模逐渐背离打开,操作工将已经成型的发泡件从模具结构内取出;然后模具结构继续移载到下一个操作工位上进行相应工序(例如清理模具结构内的残渣;灌料等),然后再移动到盖合引导轨道,第一滑动部在盖合引导轨道上滑动,盖合引导轨道引导第一模相对于第二模逐渐靠拢盖合,将模具结构盖合;在这个过程中,移载驱动装置驱动模具结构沿着移载轨道移动到相应工序操作位上,同时开启引导轨道引导第一模打开,盖合引导轨道引导第一模盖合到第二模上,无需采用人力开启或盖合模具结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载驱动装置包括模具架和电动驱动结构;模具结构设置在模具架上,模具架可移动地设置在移载轨道上,电动驱动结构设置成用于驱动模具架在移载轨道上移载。
[0008]这样,电动驱动结构通过驱动模具架带着模具结构在移载轨道上移动,从而实现了“移载驱动装置驱动模具结构沿着移载轨道移载”。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具架包括第一调整架、第二调整架以及底座,第二调整架与第一调整架可枢转地连接设置,第二调整架设置在底座上;第一模设置在第一调整架上,第二模设置在第二调整架上,以在第一调整架转动盖合到第二调整架上时,第一模与第二模合模;第一滑动部设置在第一调整架上。
[0010]进一步详细地,在本实施例中,模具架包括第一调整架、第二调整架以及底座,第二调整架与第一调整架可枢转地连接设置,第二调整架设置在底座上;第一模设置在第一调整架上,第二模设置在第二调整架上,以在第一调整架转动盖合到第二调整架上时,第一模与第二模合模;第一滑动部设置在第一调整架上。这样,初始时,第一调整架是压盖在第二调整架上的,即第一模和第二模处于合模状态,使得发泡材料在模具结构内膨胀定型;然后电动驱动结构驱动模具架沿着移载轨道移动到开启引导轨道,随着模具架继续移载,第一滑动部在开启引导轨道上滑动,开启引导轨道引导第一调整架相对于第二调整架逐渐背离打开,即驱动第一模和第二模背离打开,操作工将已经成型的发泡件从模具结构内取出;然后模具架继续移载到下一个操作工位上进行相应工序(例如清理模具结构内的残渣、涂抹脱模剂、灌料等),然后再移动到盖合引导轨道,第一滑动部在盖合引导轨道上滑动,盖合引导轨道引导第一调整架相对于第二调整架逐渐靠拢盖合,将第一模和第二模盖合;在这个过程中,电动驱动结构驱动模具架沿着移载轨道移动到相应工序操作位上,同时开启引导轨道引导第一调整架带着第一模打开,盖合引导轨道引导第一调整架带着第一模盖合到第二模上,无需采用人力开启或盖合模具结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由于第一滑动部在开启引导轨道上滑动,开启引导轨道引导第一调整架带着第一模相对于第二模背离打开,即实现了“第一滑动部与第一模联动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调整架可枢转地设置底座上。
[0012]这样,当使用者需要调整模具结构的倾斜角度时(例如原料在密闭的模具结构内固化形成成品后,由于模具结构的位置离工人较远,而不便于工人取出成品,可以通过将模具结构朝工人所在位置倾斜靠近,以便于工人操作),为第二调整架施加驱动力,来驱动第二调整架带着整个模具结构在底座上按预定方向产生相对角度倾斜动作,以便于工人进行相应操作工序,为工人提供了便利,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具状态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动部和第三引导轨道;第二滑动部设置在第二调整架上,第二调整架在自然状态下,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第三引导轨道沿着模具结构的移载方向设置在开启引导轨道和盖合引导轨道之间,第三引导轨道设置为沿着模具架的移载方向逐渐上升,以在第二调整架经过第三引导轨道时,第二滑动部在第三引导轨道上滑动,第三引导轨道引导第二调整架相对于水平面由倾斜状态转动到平行状态。
[0014]这样,操作工人在取件工位上将发泡件从模具结构中取出后,然后模具架继续移载到第三引导轨道所在位置,然后随着模具架继续移载,第二调整架的第二滑动部在第三引导轨道上滑动,第三引导轨道引导第二调整架相对于水平面由倾斜状态转动到平行状态,那么第二调整架带着第二模调整到水平状态,以便于需要第二模处于水平位置时才能有效操作的工序进行实施(例如第三引导轨道的下游位置上设有用于向模具内加注发泡原
料的注料工位,将第二模调整到水平状态可以使得第二模能够容纳足够量的发泡材料,然后再将发泡材料加注到第二模内),无需采用人力驱动第二调整架转动到水平状态,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加料机器人,加料机器人沿着模具结构的移载方向设置在第三引导轨道的下游位置,以在第二调整架带着第二模相对于水平面由倾斜状态转动到平行状态后,加料机器人为模具结构的第二模加注发泡原料。
[0016]这样,通过采用加料机器人来为第二模加注发泡原料,提供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引导轨道衔接设置有保持部,保持部沿着模具结构的移载方向设置在第三引导轨道的下游位置,保持部与移载轨道平行设置。
[0018]这样,由于保持部与移载轨道平行设置,当第三引导轨道引导第二调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发泡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移载轨道(6),在使用时设置成沿着工艺操作工位排布;模具结构(3),可移载地设置在所述移载轨道(6);移载驱动装置,设置为用于驱动所述模具结构(3)沿着所述移载轨道(6)移载;模具状态驱动装置,设置成用于根据所述工艺操作工位所对应的工艺流程驱动所述模具结构(3)开启或盖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3)包括配套设置的第一模(31)和第二模(32);所述模具状态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动部(512)、开启引导轨道(71)以及盖合引导轨道(72),所述第一滑动部(512)与所述第一模(31)联动设置,所述盖合引导轨道(72)沿着所述模具结构(3)的移载方向设置在所述开启引导轨道(71)的下游位置;以在所述模具结构(3)经过所述开启引导轨道(71)时,所述第一滑动部(512)在所述开启引导轨道(71)上滑动,所述开启引导轨道(71)引导所述第一模(31)相对于所述第二模(32)逐渐背离打开;以在所述模具结构(3)经过所述盖合引导轨道(72)时,所述第一滑动部(512)在所述盖合引导轨道(72)上滑动,所述盖合引导轨道(72)引导所述第一模(31)相对于所述第二模(32)逐渐靠拢盖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驱动装置包括模具架(5)和电动驱动结构;所述模具结构(3)设置在所述模具架(5)上,所述模具架(5)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移载轨道(6)上,所述电动驱动结构设置成用于驱动所述模具架(5)在所述移载轨道(6)上移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泡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架(5)包括第一调整架(51)、第二调整架(52)以及底座(53),所述第二调整架(52)与所述第一调整架(51)可枢转地连接设置,所述第二调整架(52)设置在所述底座(53)上;所述第一模(31)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架(51)上,所述第二模(32)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整架(52)上,以在所述第一调整架(51)转动盖合到所述第二调整架(52)上时,所述第一模(31)与所述第二模(32)合模;所述第一滑动部(512)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架(5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泡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架(52)可枢转地设置所述底座(53)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泡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状态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滑动部(5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敏华家具制造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