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硬度一次成型汽车座椅泡沫模具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座椅泡沫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多硬度一次成型汽车座椅泡沫模具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车辆座椅主要由骨架、泡沫和护面(面罩)组成,在现有泡沫成型工艺基础上,为了极大限度满足用户对座椅舒适性的需求,大多数座椅采用的是双硬度泡沫即侧翼和主面(芯部面)两个泡沫硬度,远远不能满足驾乘者对座椅舒适性提升方面的迫切需求。从人体感知工学的舒适性角度来看,驾乘者落座初期感知的柔软感和落座后支撑所需硬度不同,目前座椅生产厂家采用粘贴一层10~20mm较柔软泡沫的方式满足驾乘者对座椅表层的第一柔软感要求。为了满足客户造型需求,完成护面和泡沫的装配,大部分座椅需要将这层较柔软的泡沫裁剪成2~4片后再逐一粘贴,大大增加了座椅生产工序。此外,人体背上部、背下部、腰椎(部)、骶骨和髋骨、大腿等部位对座椅泡沫硬度的需求是不同的,常用的双硬度泡沫成型方法是双模腔分别添加异氰酸酯聚酯聚醚等化学成分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双硬度泡沫,但这种常规化学发泡成型方法遇到多硬度控制技术的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硬度一次成型汽车座椅泡沫模具,包括阳模(1)和阴模(2),其中阴模(2)与其承载体随形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模(1)包括阳模本体,阳模本体上设有多个同一种类的微元,同一种类的微元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阳模本体上;其中微元分为凸起(11)和凹槽(12)两类,且凸起(11)和凹槽(12)的形状为半圆形、1/4圆形或不规则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硬度一次成型汽车座椅泡沫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1)的直径或宽度为5~20mm,深度为所需制作泡沫厚度的1/6~1/2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硬度一次成型汽车座椅泡沫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凸起(11)的相邻边缘之间距离为5~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硬度一次成型汽车座椅泡沫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的直径或宽度为10~50mm,深度为所需制作泡沫厚度的1/12~1/2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硬度一次成型汽车座椅泡沫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凹槽(12)的相邻边缘之间距离为5~30mm。6.一种多硬度一次成型汽车座椅泡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座椅坐垫的阳模(1)上微元设计如下:当坐垫支撑区泡沫硬度为5kPa时,坐垫A面面积s和设计微元个数x之间的对应关系为:(Πa2(d2)x)/4s=40%;当所需支撑区泡沫硬度为6kPa时,坐垫A面面积s和设计微元个数x之间的对应关系为:(Πa2(d2)x)/4s=50%;当所需支撑区泡沫硬度为7kPa时,坐垫A面面积s和设计微元个数x之间的对应关系为:(Πa2(d2)x)/4s=65%;当所需支撑区泡沫硬度为8kPa时,坐垫A面面积s和设计微元个数x之间的对应关系为:(Πa2(d2)x)/4s=80%;再结合每个座椅的造型特点来设计用于制作坐垫的阳模(1)上微元直径和形状,进而控制坐垫触感区的硬度达到触感区和支撑区设计需要的硬度平衡点;其中a为阳模(1)上微元的直径或宽度,d为阳模(1)上相邻微元之间的距离,即相邻微元相对的两侧边缘之间的距离;步骤二,座椅靠背触感区的阳模(1)上微元设计如下:当所需靠背支撑区泡沫硬度为3.5kPa时,靠背A面面积s和设计微元个数x之间的对应关系为:(Πa2(d2)x)/4s=45%;当所需支撑区泡沫硬度为4.5kPa时,靠背A面面积s和设计微元个数x之间的对应关系为:(Πa2(d2)x)/4s=60%;当所需支撑区泡沫硬度为5.5kPa时,,靠背A面面积s和设计微元个数x之间的对应关系为:(Πa2(d2)x)/4s=80%;再结合每个座椅造型特点和需求来设计用于制作靠背的阳模(1)微元形状和大小,进而控制靠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飞,黄玉强,刘帅,魏凯,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富维安道拓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