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19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包括预制梁、预制板以及辅助导向装置,辅助导向装置设置有N个,N为整数且不小于1,辅助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安装座,导向杆通过安装座与预制梁宽度方向的侧壁连接,导向杆顶端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座上,预制板的下表面竖向贯通开设有导向孔,导向杆竖向穿设于导向孔内,导向杆与导向孔相适配;预制梁的上表面开设有加深槽,加深槽平行预制梁设置,预制板的侧向预留筋为弯折筋,弯折筋背离预制板的一端伸入至加深槽内,预制板上表面还连接有用于向加深槽灌注粘接浆液的灌浆装置。本申请具有在吊装时,提高预制板水平方向稳定性能的效果。稳定性能的效果。稳定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楼板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通常是连接于跨度较小的次梁上,次梁作为载体并将叠合楼板承受的荷载传递给跨度较大的主梁上。
[0003]叠合楼板其在施工前通常会采用BIM进行安装模拟,以确保预制板安装的可实施性。同时,BIM还能给各参见单位提供操作便利,例如造价单位便于计算造价、业主单位便于把控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等。
[0004]叠合楼板在施工前,根据施工图纸建立BIM模型,通过建模软件运算在现场吊装时预制板碰撞情况。
[0005]预制板的周侧壁上会固定连接侧向预留筋,预制梁的上表面会固定连接顶端预留筋。侧向预留筋均会沿预制板的侧壁间隔排布有若干根。顶端预留筋会沿预制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若干根。
[0006]在预制板安装时,需将侧向预留筋和顶端预留筋间隔设置。在位于预制梁宽度两侧的两预制板均吊运、调节完毕后,在预制梁的上表面绑扎叠合次梁的上部钢筋笼,在预制板上绑扎叠合楼板的上部钢筋网,然后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的板梁结构。
[0007]在BIM模拟过程中通常会忽视现场风荷载对吊装的影响,因此,预制板吊装时受到现场风荷载作用下,预制板易发生晃动,易降低安装精度以及安装安全性能。并且,由于预制板的晃动,还易造成预制板的侧向预留筋与预制梁上的顶端预留筋发生碰撞、干涉。
[0008]对于由碰撞而弯曲的侧向预留筋或是顶端预留筋均需要一根一根得进行纠正,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施工工作量,较为繁琐、不便。
[0009]因此,专利技术人认为:现有叠合楼板的吊装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便于安装连接叠合楼板和叠合梁,本申请提供一种叠合楼板与次梁连接的施工方法及连接节点,其方案如下: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包括预制梁、预制板以及辅助导向装置,所述辅助导向装置设置有N个,N为整数且不小于1,所述辅助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杆和安装座,所述导向杆通过安装座与预制梁宽度方向的侧壁连接,所述导向杆顶端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座上,所述预制板的下表面竖向贯通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竖向穿设于导向孔内,所述导向杆与导向孔相适配;所述预制梁的上表面开设有加深槽,所述加深槽平行预制梁设置,所述预制板的侧向预留筋为弯折筋,所述弯折筋背离预制板的一端伸入至加深槽内,所述预制板上表面还连接有用于向加深槽灌注粘接浆液的灌浆装置。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预先在预制梁上安装辅助导向装置,导向杆通过安装座与预制梁连接。在将预制板缓慢下放时,令导向杆穿设进入至导向孔内,导向杆和导向孔的插接配合,从而使得导向杆能够对预制板形成水平方向的约束,减少预制板吊装下放时受到自然风荷载作用带来的晃动,从而保障预制板下放的稳定性能,减少了预制板的侧向预留筋和预制梁的顶端预留筋发生碰撞、干涉的概率。
[0012]在下放过程中,弯折筋将伸入至加深槽内,从而使得预制板受到弯折经和加深槽槽壁抵接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提高对预制板靠近预制梁时的水平稳定性能。
[0013]灌浆装置将向加深槽内灌注粘接浆液,粘接浆液为水泥砂浆,使得弯折筋和预制梁形成固定连接,从而对预制梁和预制板之间的连接性能。
[0014]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顶端周侧壁固定连接有侧抵板,所述侧抵板的上表面贴合预制板的下表面,所述安装座上还连接有上升杆,所述上升杆平行导向杆,所述预制板上还竖向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升杆对应预制板上的通孔设置;所述导向杆与上升杆之间连接有用于驱使上升杆朝向通孔移动的联动部件。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的侧抵板与预制板相抵,从而在预制板下放且靠近预制梁时,导向杆随着预制板向下移动,同时通过联动组件使得上升杆向上移动并穿设进入至通孔内,以提高对于预制板的水平约束。在下放预制板时,先安装导向杆与导向孔,通孔和上升杆在下放过程中自动对应穿设。
[0016]在下放预制板靠近预制梁时,直接连接导向杆和导向孔,通孔和上升杆的施工步骤,操作难度难,较为不便。相较而言,本申请先对准导向杆和导向孔,通孔和上升杆在后续下放过程中自动穿设,减少了前期穿设上升杆和通孔的步骤,施工更为便捷。
[0017]优选的,所述上升杆和导向杆均为丝杆结构,所述联动部件包括安装平板、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限制上升杆转动的锁定部件,所述安装平板固定连接于安装座背离预制梁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连接于安装平板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导向杆和上升杆均安装平板上,所述导向杆与第一齿轮同轴且螺纹连接,所述上升杆与第二齿轮同轴且螺纹连接,所述锁定部件连接与上升杆的底端侧壁与安装座之间。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杆向下移动,通过导向杆和第一齿轮螺纹连接,驱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向转动,第二齿轮将在与上升杆的螺纹连接以及锁定部件限制上升杆转动的作用下,得以实现上升杆在导向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向上移动。
[0019]优选的,所述侧抵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与预制板下表面相抵。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片将提高侧抵板与预制板下表面之间的连接性能,同时在预制板与侧抵板的挤压作用下形成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对导向杆形成转动约束。
[0021]优选的,所述灌浆装置包括连接于预制板上的储液箱、连接于储液箱上用于出液的注浆管以及用于隔断储液箱内部和注浆管的开关组件,所述储液箱上设置有供粘接浆液进入至储液箱内的注入管,所述注浆管背离储液箱的一端朝向加深槽,所述开关组件包括挡板、联动杆、支撑杆以及推杆,所述挡板竖向滑动连接于储液箱内,所述挡板能够隔断储液箱和注浆管;所述联动杆穿设于储液箱的顶端箱壁上;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于储液箱的上表面,所述推杆铰接连接于支撑杆上,所述推杆和支撑杆的转动轴线与预制梁平行;所述联动杆的底端与挡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的顶端与推杆铰接连接,所述推杆和联
动杆之间还设置有转动补偿件。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浆管用于注浆,储液箱可以在预制板吊装前通过注入管注入粘接浆液。通过转动推杆,从而使得推杆一端下降,而连接有联动杆的一端箱上移动,在通过转动补偿件,使得联动杆和挡板能够向上移动,注浆管和储液箱形成连通,储液箱内的粘接浆液将通过注浆管进入至加深槽内。
[0023]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一组支撑杆和铰接与支撑杆上的推杆,该组支撑杆和推杆形成第一转向部件,与所述联动杆通过转动补偿件连接的推杆和支撑杆形成第二转向部件;第一转向部件的支撑杆的底端通过导液部件与储液箱连接,第一转向部件位于第二转向部件背离联动杆的一侧,第一转向部件的推杆靠近第二转向部件的一端转动轨迹与第二转向部件的推杆背离联动杆的一端的转动轨迹部分重合,所述第一转向部件推杆靠近第二转向部件的一端能够抵接于第二转向部件推杆背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梁(1)、预制板(2)以及辅助导向装置(3),所述辅助导向装置(3)设置有N个,N为整数且不小于1,所述辅助导向装置(3)包括导向杆(35)和安装座(36),所述导向杆(35)通过安装座(36)与预制梁(1)宽度方向的侧壁连接,所述导向杆(35)顶端竖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座(36)上,所述预制板(2)的下表面竖向贯通开设有导向孔(10),所述导向杆(35)竖向穿设于导向孔(10)内,所述导向杆(35)与导向孔(10)相适配;所述预制梁(1)的上表面开设有加深槽(5),所述加深槽(5)平行预制梁(1)设置,所述预制板(2)的侧向预留筋为弯折筋(6),所述弯折筋(6)背离预制板(2)的一端伸入至加深槽(5)内,所述预制板(2)上表面还连接有用于向加深槽(5)灌注粘接浆液的灌浆装置(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35)的顶端周侧壁固定连接有侧抵板(44),所述侧抵板(44)的上表面贴合预制板(2)的下表面,所述安装座(36)上还连接有上升杆(37),所述上升杆(37)平行导向杆(35),所述预制板(2)上还竖向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升杆(37)对应预制板(2)上的通孔设置;所述导向杆(35)与上升杆(37)之间连接有用于驱使上升杆(37)朝向通孔移动的联动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升杆(37)和导向杆(35)均为丝杆结构,所述联动部件包括安装平板(49)、第一齿轮(38)、第二齿轮(39)以及限制上升杆(37)转动的锁定部件,所述安装平板(49)固定连接于安装座(36)背离预制梁(1)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均转动连接于安装平板(49)上,第一齿轮(38)和第二齿轮(39)相互啮合,所述导向杆(35)和上升杆(37)均安装平板(49)上,所述导向杆(35)与第一齿轮(38)同轴且螺纹连接,所述上升杆(37)与第二齿轮(39)同轴且螺纹连接,所述锁定部件连接与上升杆(37)的底端侧壁与安装座(3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39)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38)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抵板(4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片(45),所述橡胶垫片(45)与预制板(2)下表面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叠合楼板与次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装置(4)包括连接于预制板(2)上的储液箱(11)、连接于储液箱(11)上用于出液的注浆管(12)以及用于隔断储液箱(11)内部和注浆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卓亚李昊谢霖军范奎涛李小君谢嘉成胡敏
申请(专利权)人:耀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