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291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7
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包括载料结构,该结构位于输料轨道下方的第一轨道上,用于放置并固定从输料轨道输送的铸造件料架;顶断动力结构,该结构位于载料结构后方,固定于第一轨道上,与所述载料结构连接,用于驱动载料结构在第一轨道上滑动;顶紧结构,该结构位于载料结构前方,包括感应系统和顶紧滑块,所述感应系统用于定位及监测物料;当所述感应系统监测到铸造件时,所述顶紧滑块顶紧该铸造件,所述顶断动力结构推动所述载料结构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朝向顶紧结构一端滑动以使铸造件从料架上被顶断。通过设置载料结构,顶断动力结构及顶紧结构,实现大型铸造件的高效安全自动化顶断工作,解决了人力环境恶劣,粉尘大效率低的问题。率低的问题。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属于机械自动化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消失模铸造原理是是通过可熔的塑料或泡沫等定型模,然后通过定型沙等将模架固定,向内部浇铸造件的熔融金属水,由于高温,塑料或定型模被烧尽,而铸造出一模多件的铸造件,但是铸造时由于都是整体连接的,也就是说存在铸造件与模架整体“焊”在一起,也就是浇口处需要顶断,换句话说,就是铸造件需要一个一个的从模架上敲下来。
[0003]对于一个模架而言,一次可成型数百件产品,由于金属构造,重量较重,搬运极不方便。多数情况下,浇铸成型后,工人们通过外力敲击的方式将铸造件从模架上的浇口处断开,该方式耗费人力,而且工作环境恶劣,主要表现在一般工人采取用锤子敲击撞掉浇口断裂,劳动强度大,同时噪音大,效率低,甚至造成断口不理想,导致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本自动化设备为了更广泛的应用至不同的消失模铸造件或者不同的铸造工艺而需要断浇口的情况。
[0005]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包括
[0006]载料结构,该结构位于输料轨道下方的第一轨道上,用于放置并固定从输料轨道输送的铸造件料架;
[0007]顶断动力结构,该结构位于载料结构后方,固定于第一轨道上,与所述载料结构连接,用于驱动载料结构在第一轨道上滑动;
[0008]顶紧结构,该结构位于载料结构前方,包括感应系统和顶紧滑块,所述感应系统用于定位及监测物料;
[0009]当所述感应系统监测到铸造件时,所述顶紧滑块顶紧该铸造件,所述顶断动力结构推动所述载料结构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朝向顶紧结构一端滑动以使铸造件从料架上被顶断。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紧滑块包括第一前驱顶板和第二前驱顶板,所述第二前驱顶板通过固定导柱与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块与位于第三滑轨上的第三滑块连接;
[0011]所述第一前驱顶板与所述第二前驱顶板通过直线轴承连接,所述直线轴承通过轴承套固定设于第二前驱顶板,该直线轴承的导向轴一端与所述第一前驱顶板连接,且,在该导向轴与所述第一前驱顶板之间套设有回复弹簧;
[0012]所述感应系统包括第一光电应器、第二光电感应器及若干个用于定位物料所处某列的定位感应器;
[0013]所述导向轴穿出轴承套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一定距离的间隙,在该间隙的底端两侧设有一对第一光电感应器;
[0014]当所述顶断动力结构驱动所述载料结构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滑动至接触所述第一
前驱顶板,第一前驱顶板受力压缩回复弹簧,并,将所述导向轴作直线运动而使该导向轴向间隙发生位移以遮挡两侧第一光电感应器,该结果表示该列有物料,并发出信号执行顶断命令。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位于料架与滑动块两侧的固定支架上;
[0016]当所述顶断动力结构驱动所述载料结构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滑动至未接触所述第一前驱顶板时,所述物料遮挡两侧第二光电感应器,该结果表示某定位列无物料,并发出信号执行所述顶紧结构重新定位列。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滑块后侧设有用于与定位感应器配合的触控挡片。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滑轨固定于固定横梁,在固定横梁两端设有限位感应器。
[0019]进一步地,所述载料结构包括四个载料平台,该四个载料平台与铸造件料架横杆前后端预留悬挂位相对应,该载料平台设有锁紧结构,该锁紧结构用于将铸造件锁定于载料平台上。
[002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载料平台还包括固定架、位于固定架一侧的载料支脚、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架的前后移动的第一驱动气缸和用于驱动所述载料支脚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气缸。
[0021]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与固定架连接的连接块和位于固定块一侧的锁紧螺杆,该锁紧螺杆与所述载料平台保持一定间隔齐平,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腰形孔。
[002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通过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位于所述固定架两侧面,所述载料支脚位于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滑块位于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通过链条与第二滑块连接,所述第二滑轨位于固定架另一侧面上。
[0023]进一步地,所述动力驱动结构包括伺服电机和与之连接的伺服推杆。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5]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通过设置载料结构,顶断动力结构及顶紧结构,实现大型铸造件的高效安全自动化顶断工作,解决了人力环境恶劣,粉尘大效率低的问题。
[0026]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前驱顶板、第二前驱顶板、第一光电感应器及第二光电感应器等结构特征,实现对物料检测控制,顶断过程有效得到控制,防止了无料时动力驱动机构无效持续推动,撞击横梁的安全性风险。
[0027]3、通过载料结构设置,一方面通过对载料支脚设置前后和上下的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气缸,能够有效的固定物料,给的安全的顶断操作带来极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整体结构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顶紧结构整体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顶紧结构局部放大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载料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载料结构俯视图。
[0033]图中:1

载料结构
[0034]11

载料平台;12

第一轨道;13

滑动撑板;
[0035]111

锁紧结构;1111

锁紧螺杆;1112

固定块;112

固定架;113

载料支脚;114

第一滑块;115

第一滑轨;116

第一驱动气缸;117

第二驱动气缸;118

第二滑块;
[0036]119

第二滑轨;
[0037]2‑
动力驱动结构;21

伺服电机;22

伺服推杆;
[0038]3‑
顶紧结构
[0039]31

感应系统;311

第一光电感应器;312

第二光电感应器;313

定位感应器;
[0040]314

限位感应器;
[0041]32

顶紧滑块;321

第一前驱顶板;322

第二前驱顶板;323

固定导柱;324

固定块;32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料结构,该结构位于输料轨道下方的第一轨道上,用于放置并固定从输料轨道输送的铸造件料架;顶断动力结构,该结构位于载料结构后方,固定于第一轨道上,与所述载料结构连接,用于驱动载料结构在第一轨道上滑动;顶紧结构,该结构位于载料结构前方,包括感应系统和顶紧滑块,所述感应系统用于定位及监测物料;当所述感应系统监测到铸造件时,所述顶紧滑块顶紧该铸造件,所述顶断动力结构推动所述载料结构在所述第一轨道上朝向顶紧结构一端滑动以使铸造件从料架上被顶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滑块包括第一前驱顶板和第二前驱顶板,所述第二前驱顶板通过固定导柱与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块与位于第三滑轨上的第三滑块连接;所述第一前驱顶板与所述第二前驱顶板通过直线轴承连接,所述直线轴承通过轴承套固定设于第二前驱顶板,该直线轴承的导向轴一端与所述第一前驱顶板连接,且,在该导向轴与所述第一前驱顶板之间套设有回复弹簧;所述感应系统包括第一光电应器、第二光电感应器及若干个用于定位物料所处某列的定位感应器;所述导向轴穿出轴承套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之间设有一定距离的间隙,在该间隙的底端两侧设有一对第一光电感应器;当所述顶断动力结构驱动所述载料结构在所述第一滑道上滑动至接触所述第一前驱顶板,第一前驱顶板受力压缩回复弹簧,并,将所述导向轴作直线运动而使该导向轴向间隙发生位移以遮挡两侧第一光电感应器,该结果表示该列有物料,并发出信号执行顶断命令。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铸造件自动化顶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感应器位于料架与滑动块两侧的固定支架上;当所述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竹科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