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285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及系统,建立记忆效应、社会强化、非冗余接触、人类异质性、注意力衰退传播机制的信息传播模型;基于现实社交网络的数据,构建真实的社交网络;分析干预信息在不同发布时间和位置时,网络结构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更接近实际的信息传播模型,有利于深入分析各种与信息传播动力学相关的内容。通过基于真实的社交网络,大量模拟信息在网络中传播的过程,从而系统和全面地分析出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大小;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的影响信息传播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非常准确。信息传播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非常准确。信息传播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非常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
,尤其涉及一种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Wu等人在[1]中使用了一个动态模型来描述新闻增长与网站“注意力下降”机制之间的关系。在[2]中,L
ü
等人提出了一个信息传播模型,强调信息传播和流行病传播之间的本质区别,该模型包括三种机制:“记忆效应”、“社会强化”和“非冗余接触”。Zhu等人提出了“人类异质性”的概念[3],并提出了一个新的信息传播模型,该模型包括四种机制:“记忆效应”、“社会强化”、“非冗余接触”和“人类异质性”。同时,分析了人类异质性、社会强化和网络结构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因此,信息传播会受到“记忆效应”、“社会强化”、“注意衰退”和“人类异质性”的影响。Nematzadeh等人使用阈值模型作为动力学模型,发现社区结构对信息传播有显著影响[4]。Kitsak等人发现,对于单一信息源的传播模型,传播源在K

Shell(Ks)值最大的节点上的位置可以使传播范围更广[5]。
[0003][1]Fang Wu,Bernardo A.Huberman,Novelty and Collective Attenti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7,104:17599

17601
[0004][2]Linyuan L
ü
,Duan

Bing Chen,Tao Zhou,The small world yields the most effective information spreading,New Journal of Physics,2011,13:825

834
[0005][3]Zhiqiang Zhu,Chuanjian Liu,Jianliang Wu,Jin Xu,Bin Liu,The Influence of Human Heterogeneity to Information Spreading,Journal of Statistical Physics,2014,154:1569

1577
[0006][4]Azadeh Nematzadeh,Emilio Ferrara,Alessandro Flammini,Yong

Yeol Ahn,Optimal Network Modularity for Information Diffusion,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4,113:088701
[0007][5]Maksim Kitsak,Lazaros K.Gallos,Shlomo Havlin,Fredrik Liljeros,Lev Muchnik,H.Eugene Stanley,Hern
á
n A.Makse,Identification of influential spreaders in complex networks,Nature Physics,2011,6:888

893
[0008]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社交网络迅速兴起,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全面的信息网络时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口头交流、信件交流等。目前著名的社交网络,如Facebook、Twitter、Google等,允许用户发布和传输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用户对当今社会各种现象的看法和一些热点问题。
[0009]社交网络对信息传播有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也使一些谣言、舆论等信息迅速传播。因此,研究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传播的过程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0010]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种舆论信息在社会网络中传播,包括一些恐慌和煽动性的谣言。因此,在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对相关公众舆论信息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
的。
[0011]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0012](1)目前的技术主要是针对具体的社交网络分析突发事件发生时所带来的影响。目前的技术没有具体和系统地分析社交网络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包括网络的结构,突发事件发生的位置等影响因素;目前的技术大部分都不能重复进行试验分析,不利于系统地分析如何控制或促进舆论等信息的传播。
[0013](2)目前的技术不能分析多个干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时对原信息的影响,其中包括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的先后等对原信息的传播范围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或促进舆论等信息的传播。
[0014](3)目前的技术没有系统地分析信息干预策略对某一信息的影响大小,这样不利于政府等职能部分对社会舆论等信息加以有效控制。
[0015]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
[0016]需要深入了解影响信息传播的网络拓扑结构,这是复杂的工作,因为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有很多,包括:最短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社团结构、k核等。
[0017]需要系统地比较各种拓扑结构特征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大小,找到影响信息传播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以及不重要的因素。
[0018]需要研究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大小。
[0019]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1)建立更加接近真实情况的信息传播模型,以便于从理论上分析信息传播方面的研究内容;(2)通过分析多个干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时对原信息的影响,其中包括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的先后等对原信息的传播范围所带来的影响,从而通过在社交网络上投放干预信息来有效地控制或促进舆论等信息的传播,这样有利于政府等职能部分对社会舆论等信息加以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20]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
[0021]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第一步:建立具有记忆效应、社会强化、非冗余接触、人类异质性、注意力衰退这五个传播机制的信息传播模型(见图1):
[0023]首先,介绍一些与分析方法相关的基本概念。
[0024](1)个体状态:在每个时间步,每个个体都处于以下四种状态之一:
[0025](S1)“未知(Unknown)”:个人尚未接触信息。
[0026](S2)“已知(Known)”:个人已收到信息,但不愿意发送,可能是因为他怀疑信息的真实性。
[0027](S3)“接受(Accepted)”:个体接受信息,然后将其传播给所有邻居。
[0028](S4)“耗尽(Exhausted)”:将信息传播给邻居后,个人将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建立记忆效应、社会强化、非冗余接触、人类异质性、注意力衰退传播机制的信息传播模型;第二步:基于现实社交网络的数据,构建真实的社交网络;第三步:分析干预信息在不同发布时间和位置时,网络结构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大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信息传播模型的信息传播包括:步骤1,在传播开始时,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种子,其他节点处于未知状态;该种子节点将把信息A0传输到所有邻居,然后变为耗尽状态;步骤2,一旦单个节点v处于未知或已知状态,在t时间步至少接收一次A0,将根据以下原则判断是否属实;其中,t≥1;步骤3,如果没有新的信息进入网络进行传播,则流程将按照步骤2继续进行;否则,该过程将继续步骤4;步骤4,在时间t0t0=1,另一信息B0被传播到网络中。假设在时间t,个体v接收次A0和次B0,且信息B0的注意力下降因子为其中,t0=1;步骤5,如果没有新的个体接收信息并传播,传播过程将结束;否则,步骤4将继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将根据以下原则判断是否属实包括:假设v在时间t之前已经接受了A0共有次,信息A0的注意力衰减因子为c为常数;如果v将在时间t接受它,并在下一时间步将A0发送给所有邻居,并变成耗尽状态;否则,无论此人收到A0多少次,v都不做任何事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如果则v将在下一时间步接收A0并将A0传播给所有邻居,同时变为“耗尽”状态;否则v将什么都不做。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预信息的位置和干预时间影响信息传播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如果v将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