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275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属于消防灭火技术领域。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包括与消防超细干粉灭火器储罐组合系统连通的进料管,将超细干粉灭火器连通喷粉管与喷头,在火灾初期,由摄像机探测到0.4立方火源,自动发出信号,打开超细干粉灭火器储罐,喷粉管输出端设有弯管,在超细干粉灭火器有效平方内,安装有热成像火灾探侧器及压力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火灾初期最有效消防灭火全自动灭火系统,使得自动灭火系统在灭火初期即可达到快速响应及稳定输出。及稳定输出。及稳定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防灭火
,更具体地说,涉及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可以在公共各类场所,地下车库、仓库、居民小区电瓶车充电处、家庭橱房间、小型渔船机仓等场景使用,传统发生火灾时,需要人工手特灭火器灭火,较为不便,而且相应不及时,容易耽误灭火时机,进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或者是人员伤亡。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1797426A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智能抵近自动灭火系统,该装置采用由两组以上的动力瓶组及和一组以上的测试瓶组构成气体动力源系统,以向消防超细干粉灭火器储罐组合系统和选择阀组合系统提供动力气体。其中,动力瓶组依次通过动力瓶头阀、减压阀和动力气体注入口连通,并依次通过动力瓶头阀、减压阀、单向阀和选择阀组合系统中的气动驱动装置连通,其中的动力瓶头阀通过启动电磁阀与至少一启动瓶组连接,测试动力瓶组依次通过瓶头阀、减压阀、测试电磁阀与所述选择阀组合系统中的气动驱动装置连接。启动电磁阀、测试电磁阀的动作均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通过上述设置,可确保在火险发生时,不会因气体动力源系统中单组动力瓶组的故障造成本专利技术智能抵近自动灭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同时,利用测试动力瓶组还可方便高效的对选择阀组合系统中的气动驱动装置进行测试,以确保其运行性能。
[0004]虽然该装置的有益效果较多,但随着消防管道的延长,气体动力源系统给予的压力需要逐渐增大,在灭火初期,管道内为空管状态,此时对灭火的气体动力要求较高,现有气体动力源系统缺少气体补偿的功能,如果在火情初期不能有效扼制将会带来巨大损失及威胁人员安全,因此对设备本身来说如何能够在灭火初期提供稳定、压损小、经久耐用的气体动力源设备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提出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包括与消防超细干粉灭火器储罐组合系统连通的进料管和摄像头,所述进料管终端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输入端设有压力补偿机构,所述排料管输出端设有加速管,所述加速管输出端设有喷粉管,所述喷粉管上安装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工作面安装有热成像感温火灾探侧器及压力传感器,所述热成像感温火灾探侧器及压力传感器输出线均与外部控制系统应急引线连接,所述摄像头摄像面积与喷头喷洒面积适配;
[0009]所述压力补偿机构包括设于排料管输入端的给压组件及设于排料管一侧的变速
组件,所述给压组件用于补偿气体压差,所述变速组件用于调整给压功率。
[0010]优选地,所述进料管上安装有止回阀。
[0011]优选地,所述加速管为直管结构,并在所述加速管的管腔内对称开设有两排加速槽,两排所述加速槽呈线性交错设置,所述加速管输入端与排料管输出端连接处设有锥口,所述锥口小头端与加速管输入端连接,所述锥口大头端与排料管输出端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加速槽呈半球型水滴状,由一个半球槽及斜面槽组成,所述半球槽靠近加速管输入端,所述斜面槽靠近加速管输出端,所述加速槽内设有加速块,两个所述加速块及所述加速块与加速槽之间间隙配合形成加速腔。
[0013]优选地,所述排料管上靠近输入端的位置安装有进气单向阀。
[0014]优选地,所述给压组件包括滑动设于排料管输入端内部的活塞,所述活塞圆周外壁套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工作面与排料管输出端之间配合形成气压补偿腔,且所述活塞工作面的行程距离小于进气单向阀至排料管输入端的直线距离。
[0015]优选地,所述给压组件还包括设于排料管输入端外侧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呈C型结构,所述转动座的C型腔内呈水平结构平行设有两个凸轮,所述凸轮外壁通过转轴A与转动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凸轮之间叠设有活塞杆和调节杆,所述活塞杆一端及调节杆起端通过共轴与其中一个凸轮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活塞给压面转动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给压组件还包括设于转动座顶面的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上安装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低速轴与其中一个转轴A同轴连接,所述减速器高速轴同轴连接有伺服电机A。
[0017]优选地,所述变速组件包括垂直固定于排料管输入端外壁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通过转轴B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呈L型结构,所述调节板横板上安装有伺服电机B,所述伺服电机B输出端与转轴B输入端连接,所述转轴B输出端穿过连接板顶面延伸至下方并套接有锥齿轮A。
[0018]优选地,所述调节板纵板上水平转动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输入端套接有锥齿轮B,所述锥齿轮B与锥齿轮A垂直啮合,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一端与调节杆终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纹套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限位于螺纹杆下方的导向座内,所述导向座呈弧形结构。
[0019]3.有益效果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自动灭火系统的结构进行改进,在进行超细干粉喷洒灭火的排料管的一个输入端安装压力补偿机构,利用压力补偿机构中的给压组件进行气压补偿,使得在灭火初期,管道内为空管状态下,通过压力补偿机构提供气体补偿,使得超细干粉在气体动力源系统给予的压力作用下填充消防管道,降低气体动力源系统在初始状态上供压的损耗,使得自动灭火系统在灭火初期即可达到快速响应及稳定输出;另一方便通过压力补偿机构中的变速组件,利用热成像感温火灾探侧器及压力传感器监测数据的反馈,如火势初始即迅猛发展,可通过变速组件的调节,提高给压组件的响应速率及补偿量,使得自动灭火系统可根据火势状态节约超细干粉消耗,更加有利于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背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加速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给压组件及变速组件连接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说明:1、进料管;2、排料管;3、压力补偿机构;4、加速管; 5、喷粉管;6、喷头;7、给压组件;8、变速组件;
[0030]201、进气单向阀;
[0031]401、加速槽;402、锥口;403、加速块;
[0032]701、活塞;702、转动座;703、凸轮;704、转轴A;705、活塞杆;706、调节杆;707、电机安装座;708、减速器;709、伺服电机A;
[0033]801、连接板;802、调节板;803、伺服电机B;804、锥齿轮A;805、螺纹杆;806、锥齿轮B;807、螺纹套;808、滑块;809、导向座。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包括与消防超细干粉灭火器储罐组合系统连通的进料管(1)和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终端连通有排料管(2),所述排料管(2)输入端设有压力补偿机构(3),所述排料管(2)输出端设有加速管(4),所述加速管(4)输出端设有喷粉管(5),所述喷粉管(5)上安装有多个喷头(6),所述喷头(6)工作面安装有热成像感温火灾探侧器及压力传感器,所述热成像感温火灾探侧器及压力传感器输出线均与外部控制系统应急引线连接,所述摄像头摄像面积与喷头(6)喷洒面积适配;所述压力补偿机构(3)包括设于排料管(2)输入端的给压组件(7)及设于排料管(2)一侧的变速组件(8),所述给压组件(7)用于补偿气体压差,所述变速组件(8)用于调整给压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1)上安装有止回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管(4)为直管结构,并在所述加速管(4)的管腔内对称开设有两排加速槽(401),两排所述加速槽(401)呈线性交错设置,所述加速管(4)输入端与排料管(2)输出端连接处设有锥口(402),所述锥口(402)小头端与加速管(4)输入端连接,所述锥口(402)大头端与排料管(2)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槽(401)呈半球型水滴状,由一个半球槽及斜面槽组成,所述半球槽靠近加速管(4)输入端,所述斜面槽靠近加速管(4)输出端,所述加速槽(401)内设有加速块(403),两个所述加速块(403)及所述加速块(403)与加速槽(401)之间间隙配合形成加速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2)上靠近输入端的位置安装有进气单向阀(20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全自动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压组件(7)包括滑动设于排料管(2)输入端内部的活塞(701),所述活塞(701)圆周外壁套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701)工作面与排料管(2)输出端之间配合形成气压补偿腔,且所述活塞(7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顺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力祺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