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光明专利>正文

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271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所述箱体内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箱体上固设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固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移动端固设有托盘,所述托盘上固设有限位槽所述托盘上固设有防水散热模块;所述箱体外设有出水孔,所述箱体内与托盘接触部位处设有漏水口,所述漏水口连通箱体内的储水腔,所述箱体内储水腔与第一空腔连接壁内设有轨道壳体,所述轨道壳体内滑动设有自干燥模块。能够可靠进行防水的同时保证通信基站内部的散热。的散热。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为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通信基站为追求良好的通信效果,且需要减少人员干扰,所以通信基站常常设立在空旷无人的高处,这在带来良好的通信效果的同时也使得通信基站更为容易受到雨水的渗入侵蚀,另外潮湿的空气也会对基站内部造成损害,通常基站的通风部分是最容易被雨水渗入的区域,而一旦基站内部渗入了雨水,就极易引发短路或电子元件烧伤的风险,从而对通信造成不良影响。
[0003]一般除湿设备内部均采用特殊吸水材料进行,而这些吸水材料使用完后需要经常更换,无法自主在基站内恢复其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能够在空气中湿度大时对基站内通入干燥空气,防止空气中水分对设备的侵扰,对设备内的干燥剂利用基站自热进行烘干循环长期使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底部箱体上固设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固设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移动端固设有托盘,所述托盘上固设有限位槽所述托盘上固设有防水散热模块;所述箱体外设有出水孔,所述箱体内与托盘接触部位处设有漏水口,所述漏水口连通箱体内的储水腔,所述箱体内储水腔与第一空腔连接壁内设有轨道壳体,所述轨道壳体内滑动设有自干燥模块。
[0006]优选的,所述箱体内的储水腔为沿箱体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轨道壳体为h形,所述限位槽为矩形设置在托板四周,所述防水散热模块上端面为人字形。
[0007]优选的,所述防水散热模块还包括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所述防水外壳两侧壁上固设有多个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下方外壁上固设有弹性挂钩,所述弹性挂钩连接的壁内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设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与弹性挂钩之间设通风口,所述防水外壳内上侧固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设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与出风口竖直设置,所述出风口内上部设有阻水网;所述防水外壳上端面固设有通风外壳,所述通风外壳侧壁上固设有多个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一风扇、挡水板、弹性挂钩、通风口均对称设置在另一侧的防水外壳壁上。
[0008]优选的,所述自干燥模块还包括圆形管,所述圆形管内设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中部设有第三风扇,所述第二空腔另一端设有弹性软管,所述弹性软管内固设有可分离式密封条,所述弹性软管另一端固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储水腔靠近箱体中心的内壁上固设有第一密封板。
[0009]优选的,所述圆形管通过弹簧连接在内壁上,所述第三风扇靠近箱体中心的一端
连接有第一通风管道,所述第一通风管道通至活性炭与弹性软管相通,所述圆形管中部上端固设有第二通风管道,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另一端连接着第四风扇,所述第四风扇的另一端固设有推杆。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内壁上与第二通风管道连接处固设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上连接有第二密封板,所述转动底座和第二密封板均对称设置在通风管道口两侧,所述内壁内设有安置腔,所述安置腔内设有电机。
[0011]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几点改进
[0012]1.对空气中的水分利用干燥剂进行干燥,并将干燥后的气体代替原本湿度大的空气,避免水分进入设备内并将设备自身发出的热量抽出对设备中干燥剂的烘干。
[0013]2.在天气恶劣,风很大时,设备能够自主下沉进入基站底部,防止大风对设备造成损害或使设备翻到在地,在雷雨天时能够通入干燥空气防止设备内部潮湿造成设备进水短路。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
[0016]图3为一种工作状态时图2中A

A处剖视图;
[0017]图4为另一种工作状态时图2中A

A处剖视图;
[0018]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0019]图中:箱体1、第一空腔108、支撑底座102、移动杆103、托盘104、限位槽105、防水散热模块3、出水孔101、漏水口106、储水腔107、轨道壳体2、防水外壳301、第一挡水板302、弹性挂钩307、卡槽306、第一风扇308、通风口311、安装架305、第二风扇304、防水网303、通风外壳309、第二挡水板310、圆形管201、第二空腔203、第三风扇204、弹性软管207、密封条209、第二限位板208、第一密封板214、弹簧201、第一通风管道212、活性炭206、第二通风管道213、第四风扇211、推杆215、转动底座109、第二密封板110、安置腔111、电机1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结合附图1

5,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包括箱体1,,箱体1内有第一空腔108,第一空腔108底部箱体1上固设有支撑底座102,支撑底座102上固设有移动杆103,移动杆103的移动端固设有托盘104,托盘104上固设有限位槽105托盘104上固设有防水散热模块3;箱体1外设有出水孔101,箱体1内与托盘104接触部位处设有漏水口106,漏水口106连通箱体1内的储水腔107,箱体1内储水腔107与第一空腔108连接壁内设有轨道壳体2,轨道
壳体2内滑动设有自干燥模块。
[0023]进一步的,箱体1内的储水腔107为沿箱体1中心对称设置,轨道壳体2为h形,限位槽105为矩形设置在托板四周,防水散热模块3上端面为人字形。
[0024]进一步的,防水散热模块3还包括防水外壳301,防水外壳301,防水外壳301两侧壁上固设有多个第一挡水板302,第一挡水板302下方外壁上固设有弹性挂钩307,弹性挂钩307连接的壁内设有卡槽306,卡槽306内设有第一风扇308,第一风扇308与弹性挂钩307之间设通风口311,防水外壳301内上侧固设有安装架305,安装架305上固设有第二风扇304,第二风扇304与出风口312竖直设置,出风口312内上部设有阻水网303;防水外壳301上端面固设有通风外壳309,通风外壳309侧壁上固设有多个第二挡水板310,第一风扇308、挡水板302、弹性挂钩307、通风口311均对称设置在另一侧的防水外壳301壁上。
[0025]进一步的,自干燥模块还包括圆形管201,圆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有第一空腔(108),所述第一空腔(108)底部箱体(1)上固设有支撑底座(102),所述支撑底座(102)上固设有移动杆(103),所述移动杆(103)的移动端固设有托盘(104),所述托盘(104)上固设有限位槽(105)所述托盘(104)上固设有防水散热模块(3);所述箱体(1)外设有出水孔(101),所述箱体(1)内与托盘(104)接触部位处设有漏水口(106),所述漏水口(106)连通箱体(1)内的储水腔(107),所述箱体(1)内储水腔(107)与第一空腔(108)连接壁内设有轨道壳体(2),所述轨道壳体(2)内滑动设有自干燥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的储水腔(107)为沿箱体(1)中心对称设置,所述轨道壳体(2)为h形,所述限位槽(105)为矩形设置在托板四周,所述防水散热模块(3)上端面为人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循环干燥散热通信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散热模块(3)还包括防水外壳(301),所述防水外壳(301),所述防水外壳(301)两侧壁上固设有多个第一挡水板(302),所述第一挡水板(302)下方外壁上固设有弹性挂钩(307),所述弹性挂钩(307)连接的壁内设有卡槽(306),所述卡槽(306)内设有第一风扇(308),所述第一风扇(308)与弹性挂钩(307)之间设通风口(311),所述防水外壳(301)内上侧固设有安装架(305),所述安装架(305)上固设有第二风扇(304),所述第二风扇(304)与出风口(312)竖直设置,所述出风口(312)内上部设有阻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H零四W八八零八
申请(专利权)人:段光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