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253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原料如下: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溶剂、气凝胶、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与成品纳米隔热涂料;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通过制备出现原纳米隔热材料的膜层,通过将成品纳米微孔材料裁剪成与压膜后的膜层厚度相同,再通过将膜层和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交叉放置,经复合后,再喷涂上成品纳米隔热涂料,实现了三层隔热性能,利用成品纳米隔热涂料、成品纳米微孔材料和原纳米隔热材料组合成新的隔热材料,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材料的隔热性能,使其使用在纳米碳工业数字烘干系统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长时间隔热,从而降低系统作业时的热量流失,降低系统作业时所需要的成本。系统作业时所需要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
,具体为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一般定义的复合材料需满足以下条件,复合材料必须是人造的,是人们根据需要设计制造的材料,复合材料必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理性质不同的材料组分,以所设计的形式、比例、分布组合而成,各组分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存在,它具有结构可设计性,可进行复合结构设计,复合材料不仅保持各组分材料性能的优点,而且通过各组分性能的互补和关联可以获得单一组成材料所不能达到的综合性能。
[0003]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nm~100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
[0004]复合纳米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组分构成的纳米颗粒体系,各成分间具有相互接触的界面。
[0005]以上三种材料均存在隔热类型的材料,且三种材料均可使用在纳米碳工业数字烘干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含有电加热烘干环节的工业设备内部,如上光机、瓦楞纸机、大型食品烤箱、工业烘炉等应用场景,该系统使用上述三种材料时,因为系统需要长时间进行作业,以上三种材料配合系统使用只能达到短暂的保温效果,随着系统的长时间的不断高温运作,三种材料则会出现热量流失的情况,而随着热量的流失,系统所需要耗费的电能则不会增加,从而导致系统使用的成本增高。
[0006]为此提出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解决了目前的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复合纳米材料的隔热类型材料在配合纳米碳工业数字烘干系统时无法长时间进行隔热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原料如下:
[0009]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溶剂、气凝胶、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与成品纳米隔热涂料。
[0010]优选的,所述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气凝胶、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与成品纳米隔热涂料的总比例分别为,纳米材料20%

25%、陶瓷纤维10%

15%、二氧化硅1%

3%、抗氧剂1%

2%、消泡剂1%

2%、改性剂1%

3%、溶剂1%

2%、气凝胶3%

5%、成品纳米微孔材料20%

25%与成品纳米隔热涂料5%

10%。
[0011]优选的,所述纳米材料为纳米粉。
[0012]优选的,所述气凝胶具体为纳米气凝胶,气凝胶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与聚酰亚胺。
[0013]优选的,所述溶剂包括去离子水、污水乙醇与丁酮。
[0014]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1:原料准备:根据比例所需,准备所有需要的原料;
[0016]步骤2:制备气凝胶:根据气凝胶所需材料,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与聚酰亚胺,通过多个设备进行搅拌混合、加热、冷却和干燥步骤,得到气凝胶,得到气凝胶后,使用粉碎设备对气凝胶进行粉碎;
[0017]步骤3:混合物制备:气凝胶粉碎后,将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溶剂和粉碎后的气凝胶加入混合设备进行均匀混合,均匀混合后得到混合物;
[0018]步骤4:生成膜层:准备模具,将得到混合物加入模具内进行压膜,压膜完成后得到膜层,之后依照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压膜,直至多次压膜后的膜层厚度达到需要厚度,然后对成品纳米微孔材料进行裁剪,裁剪厚度与膜层厚度相同;
[0019]步骤5:完成制备:将成品纳米微孔材料放置,然后将膜层放置于成品纳米微孔材料顶部,随后在放置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之后依次将成品纳米微孔材料和膜层交叉放置,待达到需要厚度后,将交叉的成品纳米微孔材料和膜层置于复合装置进行加热融合,支撑复合材料,然后使用喷涂装置对加热融合后的复合材料喷涂成品纳米隔热涂料,之后进行烘干,得到复合纳米隔热材料。
[0020]优选的,所述在步骤2中,气凝胶制备后,进行冷却,冷却后使用粉碎装置进行粉碎,气凝胶粉碎后进行过滤筛选,过滤筛选后将大块气凝胶进行二次粉碎,直至气凝胶完全成为粉末状,气凝胶粉碎必须要达到粉末状。
[0021]优选的,所述在步骤3中,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溶剂和粉碎后的气凝胶混合时长为5分钟,5分钟后打开混合设备检查上述材料是否完全混合,若未完全混合则再次进行1分钟时长混合,随后打开混合设备检查,之后混合以此类推。
[0022]优选的,所述在步骤4中,膜层制作时,根据所需膜层厚度选择不同深度的模具,膜层的压膜压力为0.5~15MPa,压膜的速度为0.1~50mm/s,成品纳米微孔材料裁剪,裁剪的形状要与膜层形状相同。
[0023]优选的,所述在步骤5中,成品纳米微孔材料和膜层交叉放置时,要保证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位置和膜层位置相对应,不能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成品纳米微孔材料和膜层交叉放置时,也能选择两层成品纳米微孔材料和两层膜层交叉放置或者选择三层成品纳米微孔材料和三层膜层交叉放置。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专利通过制备出现原纳米隔热材料的膜层,通过将成品纳米微孔材料裁剪成与压膜后的膜层厚度相同,再通过将膜层和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交叉放置,经复合后,再喷涂上成品纳米隔热涂料,实现了三层隔热性能,利用成品纳米隔热涂料、成品纳米微孔材料和原纳米隔热材料组合成新的隔热材料,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材料的隔热性能,使其使用在纳米碳工业数字烘干系统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长时间隔热,从而降低系统作业时的热量流失,降低系统作业时所需要的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性的而没有任何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原料如下:
[0028]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溶剂、气凝胶、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与成品纳米隔热涂料。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气凝胶、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与成品纳米隔热涂料的总比例分别为,纳米材料20%

25%、陶瓷纤维10%

15%、二氧化硅1%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如下: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溶剂、气凝胶、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与成品纳米隔热涂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气凝胶、成品纳米微孔材料与成品纳米隔热涂料的总比例分别为,纳米材料20%

25%、陶瓷纤维10%

15%、二氧化硅1%

3%、抗氧剂1%

2%、消泡剂1%

2%、改性剂1%

3%、溶剂1%

2%、气凝胶3%

5%、成品纳米微孔材料20%

25%与成品纳米隔热涂料5%

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材料为纳米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具体为纳米气凝胶,气凝胶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与聚酰亚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去离子水、污水乙醇与丁酮。6.一种复合纳米隔热材料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原料准备:根据比例所需,准备所有需要的原料;步骤2:制备气凝胶:根据气凝胶所需材料,将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与聚酰亚胺,通过多个设备进行搅拌混合、加热、冷却和干燥步骤,得到气凝胶,得到气凝胶后,使用粉碎设备对气凝胶进行粉碎;步骤3:混合物制备:气凝胶粉碎后,将纳米材料、陶瓷纤维、二氧化硅、抗氧剂、消泡剂、改性剂、溶剂和粉碎后的气凝胶加入混合设备进行均匀混合,均匀混合后得到混合物;步骤4:生成膜层: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智胡庆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复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