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小迎专利>正文

一种除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9213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面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除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除臭面料,包括:底层、面料层和抗菌除臭层;所述抗菌除臭层设于底层和面料层之间,所述抗菌除臭层为抗菌除臭纤维织造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溶胀剂可以使得纤维的孔隙扩大,浸渍溶液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阻力减小,缓冲剂对反应PH进行调节,使得反应更加充分,纤维上的硫代酰胺基通过其自身的还原性与过渡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过渡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金属,这种单质金属存在于纤维上,通过单质金属的抗菌性实现纤维抗菌除臭。通过单质金属的抗菌性实现纤维抗菌除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除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已经从最开始的追求保暖向注重舒适、美观、有益健康等方向发展,功能纺织品也应运而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能残留有苯、氨等有害物质,同时大量的细菌以汗水等人体排泄物为营养源,不断进行繁殖,同时排放出臭味很浓的氨气,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0003]目前为了提高面料的抗菌除臭效果,多是对纤维表面进行抗菌剂处理,将纤维浸渍于硝酸汞浸液中,或者是向纤维中加入有机镉盐,但是在其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离子含有生态毒性,长期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臭面料,包括:底层、面料层和抗菌除臭层;所述抗菌除臭层设于底层和面料层之间,所述抗菌除臭层为抗菌除臭纤维织造而成,所述抗菌除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6]腈纶纤维10

20份、溶胀剂100

200份、交联剂30

60份、硫化钠20

30份、二甲基甲酰胺15

25份、缓冲剂30

40份、除臭液10

20份、过渡金属离子溶液8

12份。<br/>[0007]优选地,所述溶胀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中的一种。
[0008]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对苯二胺中的一种。
[0009]优选地,所述缓冲剂为磷酸钠缓冲液和磷酸钾缓冲液中的一种。
[0010]优选地,所述除臭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茉莉、栀子花、米兰、桂花于水中煎煮5

8小时,过滤,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即可得到,所述茉莉、栀子花、米兰、桂花的重量比为(10

20):(15

25):(5

10):8。
[0011]优选地,所述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锌溶液中的一种。
[0012]优选地,包括以下步骤:
[0013]制备抗菌除臭层:将腈纶纤维放置在溶胀剂中进行溶胀,之后取出甩干,然后向溶胀后的腈纶纤维中加入交联剂和水,对其进行恒温加热,然后取出腈纶纤维并用水进行清洗,洗净后对其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腈纶纤维与硫化钠、二甲基甲酰胺、缓冲剂进行反应,腈纶纤维化学稳定性较低,在酸或碱的作用下,腈纶纤维中的氰基(

CN)经功能团转换反应转变成酰胺基,反应完成后,将腈纶纤维用水洗净后进行干燥,从而得到含硫代酰胺功能基的螯合纤维,将螯合纤维浸泡在除臭液中,然后取出干燥,然后将其浸泡在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中,之后取出干燥,得到抗菌除臭纤维,将抗菌除臭纤维织造成抗菌除臭层;
[0014]将抗菌除臭层固定在底层和面料层之间即可得到除臭面料。
[0015]一种基于上述一种除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除臭面料。
[00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溶胀剂可以使得纤维的孔隙扩大,浸渍溶液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阻力减小,缓冲剂对反应PH进行调节,腈纶纤维化学稳定性较低,在酸或碱的作用下,腈纶纤维中的氰基(

CN)经功能团转换反应转变成酰胺基,纤维上的硫代酰胺基具有还原性,过渡金属离子具有氧化性,纤维上的硫代酰胺基通过其自身的还原性与过渡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得过渡金属离子还原成单质金属,这种单质金属存在于纤维上,通过单质金属的抗菌性实现纤维抗菌除臭。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9]实施例1
[0020]制备除臭液:取10g茉莉、15g栀子花、8g米兰、8g桂花于水中煎煮5h,过滤,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即得。
[0021]制备抗菌除臭层:将10g腈纶纤维放置在100mL溶胀剂中进行溶胀,溶胀2h后取出甩干,然后向溶胀后的腈纶纤维中加入30g交联剂和100g水,在60℃恒温水浴锅中进行加热,5h后取出腈纶纤维并用清洗,洗净后,在70℃下对其进行干燥至恒重,将20g硫化钠溶解于30g缓冲剂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干燥后的腈纶纤维以及15g的二甲基甲酰胺进行反应,5h后,取出腈纶纤维并用水清洗,洗净后,在70℃下对其进行干燥至恒重,得到含硫代酰胺功能基的螯合纤维,将螯合纤维浸泡在除臭液中,12h后取出,在60℃下对其干燥至恒重,然后将其浸泡在10
‑8mol/L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中,24h后取出,于7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抗菌除臭纤维,将抗菌除臭纤维织造成抗菌除臭层;所述溶胀剂为二氯甲烷,所述交联剂为乙二胺,所述缓冲剂为0.2mol/L的磷酸钠缓冲液,所述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0022]将抗菌除臭层固定在底层和面料层之间,在8Mpa压力下处理10min,即可得到除臭面料。
[0023]实施例2
[0024]制备除臭液:取13g茉莉、18g栀子花、6g米兰、8g桂花于水中煎煮5h,过滤,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即得。
[0025]制备抗菌除臭层:将10g腈纶纤维放置在100mL溶胀剂中进行溶胀,溶胀2.5h后取出甩干,然后向溶胀后的腈纶纤维中加入30g交联剂和100g水,在65℃恒温水浴锅中进行加热,5h后取出腈纶纤维并用清洗,洗净后,在70℃下对其进行干燥至恒重,将20g硫化钠溶解于30g缓冲剂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干燥后的腈纶纤维以及15g的二甲基甲酰胺进行反应,5h后,取出腈纶纤维并用水清洗,洗净后,在70℃下对其进行干燥至恒重,得到含硫代酰胺功能基的螯合纤维,将螯合纤维浸泡在除臭液中,12h后取出,在60℃下对其干燥至恒重,然后将其浸泡在10
‑7mol/L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中,24h后取出,于7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抗菌除臭纤维,将抗菌除臭纤维织造成抗菌除臭层;所述溶胀剂为二氯甲烷,所述交联剂为乙二
胺,所述缓冲剂为0.2mol/L的磷酸钠缓冲液,所述过渡金属离子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0026]将抗菌除臭层固定在底层和面料层之间,在8Mpa压力下处理10min,即可得到除臭面料。
[0027]实施例3
[0028]制备除臭液:取10g茉莉、15g栀子花、5g米兰、8g桂花于水中煎煮6h,过滤,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即得。
[0029]制备抗菌除臭层:将15g腈纶纤维放置在150mL溶胀剂中进行溶胀,溶胀2.5h后取出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臭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面料层和抗菌除臭层;所述抗菌除臭层设于底层和面料层之间,所述抗菌除臭层为抗菌除臭纤维织造而成,所述抗菌除臭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腈纶纤维10

20份、溶胀剂100

200份、交联剂30

60份、硫化钠20

30份、二甲基甲酰胺15

25份、缓冲剂30

40份、除臭液10

20份、过渡金属离子溶液8

12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胀剂为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中的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对苯二胺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剂为磷酸钠缓冲液和磷酸钾缓冲液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茉莉、栀子花、米兰、桂花于水中煎煮5

8小时,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迎
申请(专利权)人:陈小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