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菌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抗菌面料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应用在医疗领域或工业领域内等,抗菌面料一般是采用含有纳米银离子的纤维或通过浸泡有抗菌液的纤维通过编织制作而成。
[0003]现有的抗菌面料在使用时,内部的纤维与外界物体或纤维与纤维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容易出现磨损断裂的问题,缩短了抗菌面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抗菌面料,所述抗菌面料由抗菌纤维编织而成,抗菌纤维是经抗菌处理液进行处理的纤维丝;
[0007]抗菌处理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成分: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20
‑
30份、乳化石蜡4
‑
10份和抑菌溶液55
‑
69份;
[0008]所述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由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链段中加入羧酸基团进行改性反应得到。
[0009]抑菌溶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成分:聚乙烯20
‑
30份、丙烯酸乙酯50
‑
80份、过氧化锌10
‑
20份、纳米蒙脱土5
‑
10份、丙烯酸甲酯20
‑
30份、表面活性剂10
‑
20份。 />[0010]所述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羧酸基团溶液倒入浓度为30%的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溶液中,在50
‑
7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后,加入NAOH粉末进行中和,通过搅拌得到改性丙烯酸甲酯聚合物。
[0011]所述羧酸基团的浓度为8
‑
10%。
[0012]所述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羧酸基团和NAOH的重量份为5:(10
‑
30):(5
‑
10)。
[0013]所述抗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和乳化石蜡依次倒入抑菌溶液中,加热至40
‑
50℃,搅拌得到抗菌处理液。
[0014]抗菌处理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成分: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22
‑
28份、乳化石蜡3
‑
11份和抑菌溶液50
‑
74份;
[0015]抑菌溶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成分:聚乙烯22
‑
28份、丙烯酸乙酯45
‑
85份、过氧化锌5
‑
25份、纳米蒙脱土3
‑
12份、丙烯酸甲酯16
‑
34份、表面活性剂6
‑
24份。
[0016]一种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纤维丝浸入抗菌处理液中,升温至40
‑
50℃浸泡1
‑
1.5h,再于65
‑
75℃的温度下烘干5
‑
8min后得抗菌纤维,将抗菌纤维通过编织工艺制作成抗菌面料。
[0017]在抑菌溶液中加入的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黏合强度及持久性,黏合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能够增加纤维的韧性和舒适性,将纤维丝浸入抗菌处理液中一定时间后捞出烘干得到抗菌纤维,将抗菌纤维通过编织工艺制作成的抗菌面料具备较好的耐磨性能和抗菌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本专利技术中,在抗菌处理液中加入的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黏合强度及持久性,黏合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能够增加纤维的韧性和舒适性。
[0020]本专利技术中,抑菌溶液浸入纤维内起到抗菌的作用,此处方案比较常规,便不再进行赘述,纤维浸入抗菌处理液中并烘干后,会在抗菌纤维表面形成一层浆膜,浆膜表面不仅能贴服毛羽,还会使抗菌纤维变的光滑而耐磨;此外,耐磨浆液中的一部分还能浸入纤维的内部,使纤维与纤维之间形成能够相互粘结的作用力,增大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了抗菌纤维的抗断裂强度。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效果做进一步的说明,但这些实施例所提及的具体实施方法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列举解释,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是依据上述原理,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的改进、替代,都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2]实施例1
[0023]称取聚乙烯20克、丙烯酸乙酯50克、过氧化锌10克、纳米蒙脱土5克、丙烯酸甲酯20克、表面活性剂10克;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锌、纳米蒙脱土、、丙烯酸甲酯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倒入丙烯酸乙酯内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抑菌溶液;
[0024]称取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溶液10ml、NAOH粉末5克,量取30ml的浓度为8%的羧酸基团溶液,将羧酸基团溶液倒入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溶液中,在5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后,加入NAOH粉末进行中和,通过搅拌得到改性丙烯酸甲酯聚合物;
[0025]称取改性丙烯酸甲酯聚合物20克、乳化石蜡4克,将改性丙烯酸甲酯聚合物、乳化石蜡依次倒入抑菌溶液中,加热至40℃,搅拌得到抗菌处理液;
[0026]首先将纤维丝浸入抗菌处理液液中,然后升温至40℃,浸泡1h后将其捞出进行烘干,烘干时的温度为65℃,烘干时间为5min,得到抗菌纤维,通过编织将抗菌纤维制作成抗菌面料。
[0027]实施例2
[0028]称取聚乙烯22克、丙烯酸乙酯45克、过氧化锌5克、纳米蒙脱土3克、丙烯酸甲酯16克、表面活性剂6克;将过氧化苯甲酰、玻璃纤维、过氧化锌、纳米蒙脱土、醋酸乙烯、丙烯酸甲酯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倒入丙烯酸乙酯内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抑菌溶液;
[0029]称取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溶液8ml、NAOH粉末10克,量取24ml的浓度为10%的羧酸基团溶液,将羧酸基团溶液倒入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溶液中,在5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后,加入NAOH粉末进行中和,通过搅拌得到改性丙烯酸甲酯聚合物;
[0030]称取改性丙烯酸甲酯聚合物28克、乳化石蜡11克、,将改性丙烯酸甲酯聚合物、乳
化石蜡依次倒入抑菌溶液中,加热至50℃,搅搅拌得到抗菌处理液;
[0031]首先将纤维丝浸入抗菌处理液中,然后升温至50℃,浸泡1.5h后将其捞出进行烘干,烘干时的温度为75℃,烘干时间为8min,得到抗菌纤维,通过编织将抗菌纤维制作成抗菌面料。
[0032]实施例3
[0033]称取聚乙烯30克、丙烯酸乙酯80克、过氧化锌20克、纳米蒙脱土10克、丙烯酸甲酯30克、表面活性剂20克;将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锌、纳米蒙脱土、丙烯酸甲酯和表面活性剂依次倒入丙烯酸乙酯内充分搅拌均匀得到抑菌溶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面料由抗菌纤维编织而成,抗菌纤维是经抗菌处理液进行处理的纤维丝;抗菌处理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成分: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20
‑
30份、乳化石蜡4
‑
10份和抑菌溶液55
‑
69份;所述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由丙烯酸甲酯聚合物链段中加入羧酸基团进行改性反应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抑菌溶液包括以下按照重量份的成分:聚乙烯20
‑
30份、丙烯酸乙酯50
‑
80份、过氧化锌10
‑
20份、纳米蒙脱土5
‑
10份、丙烯酸甲酯20
‑
30份、表面活性剂10
‑
2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羧酸基团溶液倒入浓度为30%的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溶液中,在50
‑
70℃的温度下搅拌混合后,加入NAOH粉末进行中和,通过搅拌得到改性丙烯酸甲酯聚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羧酸基团的浓度为8
‑
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甲酯聚合物、羧酸基团和NAOH的重量份为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