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淳池专利>正文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2334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包括机架,机架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滑动组件一,且滑动组件一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滑动组件二,机架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操作台,且操作台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滑动组件三,操作台通过滑动组件三与机架前后活动连接,滑动组件二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钻头,且操作台的上端外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操作台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金属板材,利用固定机构实现金属板材于操作台面上的固定,并进一步通过滑动组件一、滑动组件二以及滑动组件三的相互配合实现钻头以及操作台的位移用于满足产品加工设计。该装置操作方式简单,且相较于传统螺纹卡件固定方式而言不易松动、脱落,具有优异的固定效果。具有优异的固定效果。具有优异的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
,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0002]CNC(数控机床)是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从而使机床动作并加工零件。CNC加工中心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按控制轴数可分为三轴、四轴和五轴加工中心。目前,大多情况下采用三轴加工中心即可满足要求;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尤其使针对于小型三轴数控机床而言,其体积小,操作简单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对于汽车模型爱好者而言,该装置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小型工件的加工设计,装置使用效率较高,然而传统小型三轴数控机床在对金属板材加工过程中,通常只是通过传统螺纹卡件对金属板材进行夹持固定,然而在三轴机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加工需要,机床需要频繁的携载金属板材更换位置以满足钻头加工需求,因此传统螺纹卡件固定效果不佳,且容易出现松动,造成加工精度出现不可逆转的偏差,残次品报废率高,增加消费者生产成本。
[0004]为此,提出一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滑动组件一,且滑动组件一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滑动组件二,所述机架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操作台,且操作台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滑动组件三,所述操作台通过滑动组件三与机架前后活动连接,所述滑动组件二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钻头,且操作台的上端外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操作台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金属板材,所述固定孔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为两组呈对角形式分布并卡合固定在金属板材边角处,利用固定机构实现金属板材于操作台面上的固定,并进一步通过滑动组件一、滑动组件二以及滑动组件三的相互配合实现钻头以及操作台的位移用于满足产品加工设计;
[0007]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夹持板、右夹持板、压片、螺纹筒、收缩盒、螺栓、螺母、螺纹杆、齿轮、固定片、左延伸片、上齿条、右延伸片、下齿条、活动腔、所述螺纹筒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矩形收缩盒,且其内部贯穿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下端延伸至螺纹筒下端并固定连接条状结构固定片,所述螺纹筒的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压片,且压片的数量为两组左右对称分布“八”字型结构设计,所述收缩盒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结构相同的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且其两侧均开设活动腔,所述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相邻面分别固定连接尺寸
与其相同的左延伸片与右延伸片,且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分别通过左延伸片与右延伸片插接至活动腔的内部,所述左延伸片与右延伸片相邻面对应位置分别固定连接上齿条与下齿条,且其两者之间设置齿轮,所述齿轮、上齿条以及下齿条三者啮合连接,所述收缩盒的前端外表面与齿轮中心位置对应设置螺栓,且螺栓外表面螺纹连接螺母,所述螺栓后端贯穿收缩盒并延伸至活动腔内部与齿轮中心连接,所述螺栓与收缩盒活动连接,通过螺纹杆配合螺纹筒利用压片以及固定片固定金属板材边角,并进一步通过拧转螺栓顺时针驱动齿轮,配合与之啮合传动的上齿条与下齿条相向运动,进一步通过左延伸片以及右延伸片拉伸左夹持板以及右夹持板相向运动对金属板材边角进一步夹持固定;
[0008]所述左延伸片、右延伸片的前后两端外表面与收缩盒内部活动腔内壁之间均设置有限位机构,且螺纹筒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卡合机构,用于辅助固定机构对金属板材边角的固定。
[0009]优选的,所述卡合机构包括气囊、弹性片、注气管、气塞、气室、活动槽、螺杆、内套筒,所述螺纹筒的后端固定连接八字形结构弹性片,且弹性片的内表面胶接气囊,所述收缩盒的内部开设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部设置弧形结构气塞,所述螺纹筒的前端外表面与气塞对应区域开设弧形结构气室,所述气室的两侧内部贯穿设置注气管,且注气管后端与气囊连接,所述气塞的前端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内套筒,且内套筒的内部螺纹连接螺杆,所述螺杆的前端与齿轮后端中心位置固定+++活动槽、外壁有孔,内套筒与活动槽内壁之间贯穿并密封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气囊由硅胶材质构成,且其后端外表面胶接有耐磨层,所述气囊的上端连接有输气管,且输气管的上端连接有气嘴,且气嘴为扁平状结构并胶接在压片的下端外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卡合条、拨片、卡合槽,所述活动腔内壁前后两侧均等距离开设至少三组卡合槽,且卡合槽的内部设置卡合条,所述卡合条与卡合槽之间设置拨片,所述拨片的后端通过转轴嵌入式转动连接于卡合槽内表面中部,转轴外表面套接扭转弹簧,所述拨片为弧形结构分布,高韧性金属构成,且其静默状态下翻折,压缩状态下贴合于卡合槽内壁右侧。
[0012]优选的,所述卡合条的后端外表面等距离开设至少三组与拨片自由端角度匹配的角槽,且卡合条的后端拐角处嵌入式连接有滚珠。
[0013]优选的,所述左延伸片与右延伸片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T型结构滑块,且活动腔内壁与T型滑块对应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相互匹配滑动连接,且上齿条与下齿条相邻端为弧形结构包裹于齿轮外表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在该装置中添加固定机构,通过螺纹杆配合螺纹筒利用压片以及固定片安装与操作台表面适宜位置并插接固定孔从而固定金属板材边角,并进一步通过拧转螺栓顺时针驱动齿轮,配合与之啮合传动的上齿条与下齿条相向运动,进一步通过左延伸片以及右延伸片拉伸左夹持板以及右夹持板相向运动对金属板材边角进一步夹持固定,该装置操作方式简单,且相较于传统螺纹卡件固定方式而言不易松动、脱落,具有优异的固定效果;
[0016]2.通过在该装置中添加卡合机构能够在固定机构的基础上配合固定机构进一步对金属板材边角处进行夹持固定并通过气囊膨胀贴合其边角表面,对加工过程中金属板材
对固定机构的轻微晃动及碰撞进行缓冲,避免其与固定机构硬性接触,降低金属板材固定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且加工完成后,松动固定机构即可通过气嘴对金属板材表面加工产生的金属粉末进行吹拂清理,减小粉尘残留附着金属板材表面的几率,进一步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0017]3.通过在添加限位机构能够对调节后的左夹持板与右夹持板位置进一步限定,防止操作过程中螺栓与螺母松动造成固定效果不佳,同时该限位机构具备自动卡合与复位的功能,使其能够反复使用,满足加工需求。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滑动组件一(11),且滑动组件一(1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滑动组件二(12),所述机架(1)的内部下端设置有操作台(14),且操作台(1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滑动组件三(13),所述操作台(14)通过滑动组件三(13)与机架(1)前后活动连接,所述滑动组件二(12)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钻头(2),且操作台(14)的上端外表面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固定孔(15),所述操作台(14)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金属板材(3),所述固定孔(1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机构(4),且固定机构(4)为两组呈对角形式分布并卡合固定在金属板材(3)边角处,利用固定机构(4)实现金属板材(3)于操作台(14)面上的固定,并进一步通过滑动组件一(11)、滑动组件二(12)以及滑动组件三(13)的相互配合实现钻头(2)以及操作台(14)的位移用于满足产品加工设计;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左夹持板(41)、右夹持板(42)、压片(43)、螺纹筒(44)、收缩盒(45)、螺栓(46)、螺母(47)、螺纹杆(48)、齿轮(49)、固定片(481)、左延伸片(411)、上齿条(412)、右延伸片(421)、下齿条(422)、活动腔(452)、所述螺纹筒(44)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矩形收缩盒(45),且其内部贯穿螺纹杆(48),所述螺纹杆(48)下端延伸至螺纹筒(44)下端并固定连接条状结构固定片(481),所述螺纹筒(44)的外表面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连接压片(43),且压片(43)的数量为两组左右对称分布“八”字型结构设计,所述收缩盒(45)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结构相同的左夹持板(41)与右夹持板(42),且其两侧均开设活动腔(452),所述左夹持板(41)与右夹持板(42)相邻面分别固定连接尺寸与其相同的左延伸片(411)与右延伸片(421),且左夹持板(41)与右夹持板(42)分别通过左延伸片(411)与右延伸片(421)插接至活动腔(452)的内部,所述左延伸片(411)与右延伸片(421)相邻面对应位置分别固定连接上齿条(412)与下齿条(422),且其两者之间设置齿轮(49),所述齿轮(49)、上齿条(412)以及下齿条(422)三者啮合连接,所述收缩盒(45)的前端外表面与齿轮(49)中心位置对应设置螺栓(46),且螺栓(46)外表面螺纹连接螺母(47),所述螺栓(46)后端贯穿收缩盒(45)并延伸至活动腔(452)内部与齿轮(49)中心连接,所述螺栓(46)与收缩盒(45)活动连接,通过螺纹杆(48)配合螺纹筒(44)利用压片(43)以及固定片(481)固定金属板材(3)边角,并进一步通过拧转螺栓(46)顺时针驱动齿轮(49),配合与之啮合传动的上齿条(412)与下齿条(422)相向运动,进一步通过左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淳池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汪淳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