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运动部件驱动的超导冷却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低温与超导
,具体涉及到一种无运动部件驱动的超导冷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低温超导
,最常见的超导材料冷却方式是液氦浸泡,或是依靠大型低温制冷机,或是依赖直接采购液氦成品,然而需要昂贵的运行成本,尤其是无法进行液氦回收的情况下,更是极大的限制超导技术实验的开展。
[0003]在一些运行成本受到限制,以及一些液氦不便供给的场合,冷源的小型化、热负荷的严格控制是开展超导实验的发展方向,然而,在需要液氦流动冷却的情况时,液氦的驱动依靠专门的循环泵,这会带来冷源无法承载的热负荷,是低温装置不可接受的。
[0004]另外,在一些要求极低振动的情况下,运动部件的设置,比如循环泵,对精密实验的开展来说,是重要的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无运动部件驱动的超导冷却循环系统,用于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具体技术方案为:r/>[0007]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运动部件驱动的超导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真空腔(13),该真空腔(13)内设有一辐射屏(06),该辐射屏(06)内设有液位计(02)、储液池(03)、流量计(04)、供流管(05)、冷凝器(07)、回流管(09)、气体发生器(10)、加热器(11);其中,该储液池(03)上设有注液管(01),用于将真空腔外的冷液注入该储液池(03)内;该储液池(03)上设有排放管(08),用于将储液池(03)中的挥发气体排出真空腔(13),以及将储液池(03)中的液体排出真空腔(13);该储液池(03)上设有液位计(02),用于监测该储液池(03)内的液位;该储液池(03)上设有冷凝器(07),用于气体的液化和控制冷量的输出;供流管(05)的入口连接于该储液池(03)的底部,供流管(05)的出口用于与负载(12)的入口连接;供流管(05)上设有流量计(04),用于监控循环流量的大小;回流管(09)的入口用于与负载(12)的出口连接,回流管(09)的出口连接到储液池(03)的底部;其中,加热器(11)用于为气体发生器(10)提供热量,气体发生器(10)置于回流管(09)的入口处,用于对流经的流体进行气化,出现气液两相混合状态,从而使流经的流体密度出现变化,对循环产生驱动效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祥镇,徐妙富,杨啸辰,韩瑞雄,陆辉华,李煜辉,葛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