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2311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属于水文与水资源学中的水体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分离降解装置和多层净化装置,所述分离降解装置包括外桶电机,齿轮,进水口,外壁,外桶,内桶,底座,皮带和桶盖;所述多层净化装置为三层结构,第一层为进水层,第二层为泥沙、蓝藻过滤层,第三层为氮磷吸收层。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分离降解装置采用内外桶双重反向离心的方法,一方面可使桶内紊流剧烈,蓝藻细胞破碎,释放出藻毒素,另一方面湖水与催化剂充分混合,提高降解效率。分离后又经由多层净化装置净化过滤,既除去了水中蓝藻和其它杂质,又有效降解了藻毒素。又有效降解了藻毒素。又有效降解了藻毒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文与水资源学中的水体污染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2019年度的中国环境状况公告,2019年,全国地表水监测的1931个水质断面(点位)中,Ⅰ~Ⅲ类水质断面(点位)占74.9%,比2018年上升3.9个百分点;劣

类占3.4%,比2018年下降3.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9.1%,比2018年上升4.8个百分点;劣

类占3.0%,比2018年下降3.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我国部分淡水水体存在蓝藻水华爆发的风险。
[0003]国外,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蓝藻治理时期早,同时辅以严格的法律措施来规范公民,故蓝藻治理效果好。在我国,保护水体的法律体系不完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特别是长期以来人们为追求利益,肆意排放污染水体,造成水体污染不可逆现象;同时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降解装置和多层净化装置,所述分离降解装置与多层净化装置通过一根外接水管相互连接;所述分离降解装置包括:外桶电机(1),齿轮(2),进水口(3),外壁(4),外桶(5),内桶(6),底座(7),皮带(8)和桶盖(9);所述外桶电机(1)固定设置在桶盖(9)上方,所述齿轮(2)在外桶电机(1)的控制下可以实现顺逆两种方向旋转,两个齿轮(2)通过皮带(8)进行传动,其中一个齿轮(2)固定在外桶(5)上方;所述外壁(4)的上方设有桶盖(9);所述进水口(3)设置在电机(1)旁;所述内桶(6)设置在外桶(5)内部;所述底座(7)设置在外桶(5)的下方,与外壁(4)的底部相连;所述多层净化装置为由拼接外板(17)拼接形成的上方开口的敞口装置,包括滤板(13),格栅(18)和支架(19),所述滤板(13)上设置有格栅(18),两层滤板(13)通过支架(19)将其分别固定在多层净化装置的中部,使多层净化装置形成三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层为进水层(14),第二层为泥沙、蓝藻过滤层(15),第三层为氮磷吸收层(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6)包括传动轴(10),内桶桶壁(11),内桶电机(12);所述传动轴(10)与内桶桶壁(11)底部相连,内桶桶壁(11)在传动轴(10)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所述内桶电机(12)设置在桶盖(9)上方,控制传动轴(10)的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载式蓝藻及藻毒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锦成杜深文王鸿儒王启素李美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