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222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包括球囊本体、切割件、导向管及收束管,所述球囊本体具有第一连接段且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切割件沿所述球囊本体的外周面延伸且部分与所述球囊本体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与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一连接段相连通,所述收束管套设于所述导向管外表面,所述切割件的近端收束于所述收束管内并可相对所述收束管滑动。该修复球囊结构小巧巧妙,应用性强,能够减小在手术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使修复球囊顺利通过迂曲血管,到达病灶以实施切割,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上述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械技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械技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内介入治疗。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0003]当前,介入手术所使用的切割球囊主要有三种结构。其一为切割球囊,其结构特征为球囊表面每隔120
°
粘连一个刀片,通过充盈扩张球囊使刀片接触并撕裂难以扩张的、硬度较高的病变,它对支架内再狭窄、近端血管纤维比较多的狭窄作用较好,但这种切割球囊外尺寸较大,存在通过性差的问题,难以通过复杂的迂曲血管。此外,为了避免切割球囊在使用过程中对其他部分血管造成损伤,现有的刀体硬度一般较小,刀刃部分易变形;其二为双导丝球囊,其结构特征为普通球囊的囊壁外侧附加了一根导丝,通过充盈扩张球囊使导丝接触并挤压血管壁,留下一道纵槽,形成薄弱部分。其缺陷在于导丝需要经过球囊外表面,导丝和球囊导管接触长度大大减少,使球囊导管沿导丝跟踪能力降低,不宜进入严重闭塞病变;其三为棘突球囊,其设计上通过在球囊近端至远端增加3条间隔120
°
的特质尼龙棘突,这种球囊在导丝或者其他产品经过球囊时,容易发生棘突缠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该修复球囊结构小巧巧妙,应用性强,能够减小在手术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使修复球囊顺利通过迂曲血管,到达病灶以实施切割,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利于上述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在医疗器械
的推广及应用。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包括球囊本体、切割件、导向管及收束管,所述球囊本体具有第一连接段且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切割件沿所述球囊本体的外周面延伸且部分与所述球囊本体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与所述球囊本体的第一连接段相连通,所述收束管套设于所述导向管外表面,所述切割件的近端收束于所述收束管内并可相对所述收束管滑动。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囊本体的外周面沿轴向设有多个第一导槽,至少部分所述切割件可沿所述第一导槽滑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管与所述收束管同轴设置,所述导向管朝向所述收束管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导槽,部分所述切割件可沿所述第二导槽滑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束管的内侧面与所述切割件固连,所述收束管的近端与外部手柄固定连接,以通过外部手柄调节所述切割件与所述球囊本体的结合
力。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切割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修复段、延伸段及收束段,至少所述修复段背向所述球囊本体的一侧设有刀刃;所述球囊本体为充盈状态时,所述修复段与所述球囊本体具有的切割支撑段接触,所述收束段位于所述收束管内部;所述切割件背向所述球囊本体的一侧,至少所述修复段形成切割部,以切除体内的钙化病变或血栓。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修复段与所述延伸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收束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朝向所述球囊本体,所述第二缺口背向所述球囊本体。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修复球囊还包括穿刺导管,所述穿刺导管贯穿所述球囊本体与所述导向管并伸出所述球囊本体的远端,作为外部导丝的通道。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修复球囊还设有至少一个显影环,所述显影环套设于所述穿刺导管上且与所述修复段对应,以标记可修复位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球囊本体具有多个褶皱部,所述球囊本体可沿所述褶皱部收拢;收拢状态时,所述切割件的至少所述修复段被包裹于所述褶皱部内。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切割件的外表面设有由硅油制成的亲水涂层。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将常规切割片改为金属导丝,减小了球囊本体外凸出部分的尺寸,通过在球囊本体的表面轴向安装若干支切割件,且相邻两支导丝之间间隔一定间隙,使得该修复球囊具有很强的通过性,以减小在手术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的损伤,使修复球囊顺利通过迂曲血管,到达病灶以实施切割。
[0016]本专利技术中的切割件与球囊本体只有一端固定,其他部分均为活动连接的方式,使得切割件沿球囊本体轴向方向具有伸缩自由度,克服了由于切割件自身的硬度造成的球囊本体香蕉形变形效应。
[0017]切割件与球囊本体、收束管接触长度没有改变,在球囊本体充盈或收拢的过程中,切割件改变的只是在球囊本体、收束管的长度分布,使切割件与球囊本体、收束管更加贴合。另外,由于切割件与收束管为固定连接,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收束管的轴向移动,以精确控制切割件随球囊本体一起收缩或展开,可操作性强。
[0018]在球囊本体未到达病变之前,切割件被紧密包绕在经过折叠的球囊本体褶皱内,不会在进入或回拉修复球囊的过程中损伤血管。到达病变后,在球囊本体充盈状态时,切割件伸出球囊外表面,向血栓或钙化病变等待修复部位挤压球囊本体,切割件在待修复部位形成纵形切口,降低对其他部位的损伤,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利于上述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在医疗器械
的推广及应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中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实施中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Ⅰ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实施中切割件、球囊和穿刺导管的组装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的组装示意图与导向管组装后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6为实施中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中修复球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实施中修复球囊部分收拢状态示意图;
[0026]图8为实施中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中切割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球囊本体;2、切割件;3、收束管;4、导向管;5、穿刺导管;6、显影环;11、切割支撑段;12、第一过渡段;13、第一连接段;14、第二过渡段;15、第二连接段;21、修复段;22、延伸段;23、收束段;24、第一缺口;25、第二缺口;41、导向管主体;42、嵌入管段;51、锥形头;52、导丝腔主体;53、显影点;111、第一导槽;112、褶皱部;411、第二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囊本体(1)、切割件(2)、导向管(4)及收束管(3),所述球囊本体(1)具有第一连接段(13)且两端开口设置,所述切割件(2)沿所述球囊本体(1)的外周面延伸且部分与所述球囊本体(1)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管(4)与所述球囊本体(1)的第一连接段(13)相连通,所述收束管(3)套设于所述导向管(4)外表面,所述切割件(2)的近端收束于所述收束管(3)内并可相对所述收束管(3)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本体(1)的外周面沿轴向设有多个第一导槽(111),至少部分所述切割件(2)可沿所述第一导槽(111)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4)与所述收束管(3)同轴设置,所述导向管(4)朝向所述收束管(3)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导槽(411),部分所述切割件(2)可沿所述第二导槽(411)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管(3)的内侧面与所述切割件(2)固连,所述收束管(3)的近端与外部手柄固定连接,以通过外部手柄调节所述切割件(2)与所述球囊本体(1)的结合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血栓和钙化病变的修复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件(2)包括依次连接的修复段(21)、延伸段(22)及收束段(23),至少所述修复段(21)背向所述球囊本体(1)的一侧设有刀刃;所述球囊本体(1)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明陈大凯程筒
申请(专利权)人: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