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217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刀(3),包括基体(5)以及布置于基体(5)上的至少一个刀尖(1),其中刀尖(1)具有铰刀段(7),其中刀尖(1)在距铰刀段(7)的距离(A)处具有粗化段(9),该粗化段具有至少一个粗化刃(11),其中至少一个粗化刃(11)突出超过铰刀段(7)一定突起(D)。超过铰刀段(7)一定突起(D)。超过铰刀段(7)一定突起(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铰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刀。

技术介绍

[0002]铰刀通常用于生产具有非常精确限定的几何形状和高度表面质量的孔。事实表明,多刃铰刀的生产率极高,目前现有的孔无论是在铸造过程中形成还是由其他刀具(例如钻头)产生皆可非常快速地加工而成。然而,也有一些孔面不希望铰刀通常产生的高度光滑度。尤其是在活塞式发动机连杆上的销孔(又称小孔眼)的情况下,孔面应具备一定的表面粗糙度,这种粗糙度高于利用常规铰刀正常达到的粗糙度。通常稍后要将滑动轴承元件压入到这样的孔中,而这样的孔却无法保证太过光滑表面上的充分保持。
[0003]德国专利公布文本DE102005035140A1公开了一种铰刀,其中除了固定布置于基体上的铰刀之外,还设置有使表面粗化的刻刀。但经证实,这种刀具的使用寿命差强人意,特别是在仅设置单个刻刀的情况下。此外,为了对远离固定铰刀切削刃布置的刻刀的突起相对于铰刀切削刃进行精确的调整,进而实现限定的表面粗糙度,必须进行大量调整工作。因此,需要改进目前已知的铰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不会出现上述缺陷的铰刀。
[0005]上述目的的达成是通过提供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教导,尤其是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以及说明书中揭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教导。
[0006]本专利技术达成上述目的解决方案尤其是一种铰刀,该铰刀具有基体以及至少一个布置于基体上的刀尖。刀尖具有铰刀段和距铰刀段一定距离处的粗化段,该粗化段具有至少一个粗化刃。至少一个粗化刃突出超过铰刀段一定突起。以此方式,尤其是与现有技术相比,粗化段和铰刀段可以布置为彼此间隔很小的距离,并且粗化段还可以相对于基体、尤其是相对于铰刀段基体固定布置,从而尽量减少或甚至完全省去调整工作量。如果尤其是在多个刀尖上设置多个铰刀段,则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同时设置多个粗化段,从而有利地减少各个粗化段的磨损。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刀具,该刀具鲜少或甚至无需任何调整工作即可产生一定表面粗糙度,并且使用寿命很长。
[0007]铰刀段尤其是几何形状限定的铰刀段。特别地,铰刀段优选地布置于铰刀的端面上,尤其是基体的端面上。铰刀段优选地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几何形状限定的主切削刃,该主切削刃尤其是作为前刀面与后刀面、尤其是前刀面与主后刀面之间的切削刃。铰刀段还优选地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几何形状限定的副切削刃,该副切削刃尤其是作为前刀面与副后刀面之间的切削刃。铰刀段尤其是配置用于对工件的精密切削加工,尤其是对孔的精密切削加工。优选地,副后刀面局部呈圆弧倒角。在此情况下,配属于副后刀面的副切削刃后接着作为第一副后刀面区域的圆弧倒角,该圆弧倒角又后接着作为第二副后刀面区域的逆向于加工方向向下倾斜的区域。根据所用的术语,也可以将该第二副后刀面区域称为
实际副后刀面。
[0008]粗化段尤其是布置于距铰刀段的有限距离处,即不等于0。特别地,粗化段布置于距铰刀段一定轴向距离处,即沿轴向方向测得的距离处。这样,在铰刀的进给方向上,粗化段落后于铰刀段。
[0009]轴向方向尤其是在铰刀相对于由铰刀加工的工件的进给方向上延伸。轴向方向优选地对应于铰刀的对称轴线。当铰刀旋转加工工件时,轴向方向优选地对应于铰刀的旋转轴线。然而,为了加工工件,也可以是旋转工件,使铰刀相对于工件保持静止或额外地相对于工件旋转。在此情况下,轴向方向优选地与工件的旋转轴线重合。径向方向垂直于轴向方向。圆周方向同心地环绕轴向方向。
[0010]粗化刃优选地构造为几何形状限定的切削刃。特别地,它优选地形成为粗化前刀面与粗化后刀面的相交线。粗化后刀面也可以具有圆弧倒角,进而如上文结合主切削刃和副切削刃所所述,该粗化后刀面分为第一粗化后刀面区域和第二粗化后刀面区域。如上所述,加工方向优选地对应于铰刀相对于工件的旋转方向,逆向于加工方向,圆弧倒角后接着作为第二粗化后刀面区域的倾斜区域。
[0011]特别地,粗化刃在径向方向上突出超过铰刀段。该粗化刃即布置且配置为将一定粗糙度引入到通过铰刀段加工的材料表面中,即除了铰刀段之外也从工件表面上切除材料。
[0012]优选地,刀尖(具有铰刀段和粗化段)一体成型,尤其是由同种材料制成。这样就能特别有利地确定粗化段与铰刀段之间的几何相对位置。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粗化段突出超过铰刀段的一定突起为至少5μm到至多15μm,优选为至少6μm到至多12μm,更优选为8μm。这样尤其能够将一定表面粗糙度引入到通过铰刀段加工的材料表面中,在优选实施方案中,这特别适合作为用于小连杆孔表面的表面粗糙度。特别地,在本文定义的突起区域中可以产生的平均粗糙深度Rz优选为至少5μm到至多20μm,优选为至少7μm到至多12μm,优选为至少8μm到至多10μm,更优选为8μm。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铰刀段可直接布置于刀尖的端面上,其中粗化段与刀尖端面间隔布置的距离为至少3mm到至多4mm,优选为3.5mm。这些值既可优化铰刀段和粗化段的制造,又可优化表面处理。这一距离尤其是从端面到粗化段的第一粗化刃测得。这同时也是粗化段与铰刀段之间的距离。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粗化段具有至少一个粗化齿,粗化刃布置于该粗化齿上,优选地构造于该粗化齿上。借助粗化齿可以特别有效地实现了工件表面粗化。粗化齿优选地具有上述粗化刃的几何形状,其具有上述表面,即粗化前刀面、粗化后刀面和优选地圆弧倒角。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粗化段具有多个粗化刃,这些粗化刃以一定粗化距离彼此相对布置或错置。粗化距离尤其为有限距离,即大于0。它尤其是沿轴向方向测得的粗化距离。粗化刃尤其是成对地以一定粗化距离彼此间隔或彼此错置。从轴向方向上观察,它们就在粗化距离内先后相继。特别地,粗化段具有多个粗化齿,这些粗化齿以一定粗化距离彼此相对布置或错置。粗化段优选地每个粗化齿具有一个粗化刃。每个粗化齿上就布置或构造有正好一个粗化刃;反之,每个粗化刃均配属有正好一个粗化齿。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至少一个粗化齿的齿宽为至少0.08mm到至多0.2mm、优选
为至少0.09mm到至多0.15mm、更优选为0.1mm。齿宽优选是在粗化齿的径向最突出位置处沿轴向方向测得的宽度,即尤其是沿轴向方向测得的粗化刃长度。尤其是利用这里确定的齿宽值,在粗化工件表面时能够获得特别良好的结果。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所确定的粗化距离为至少0.4mm到至多0.8mm,优选为0.6mm。经证实,在这个粗化距离区域内,能够获得特别良好的加工结果。粗化距离优选地尤其是定义为铰刀每转相对于工件的预定进给量与粗化段的粗化齿数之比率。这样就能确保通过先导粗化齿产生的表面结构不会受损于后继粗化齿。特别地,然后以引入刀具中的螺旋线或粗化螺旋的形式进行粗化,螺距优选为每转0.4mm至0.8mm,更优选为每转0.6mm(mm/rev)。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粗化段的粗化齿、特别是粗化段的全部粗化齿具有相同、尤其是相等的几何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铰刀(3),包括:

基体(5);以及

至少一个刀尖(1),其布置于所述基体(5)上,其中,

所述刀尖(1)具有铰刀段(7),其中,

所述刀尖(1)在距所述铰刀段(7)的距离(A)处具有粗化段(9),所述粗化段(9)具有至少一个粗化刃(1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粗化刃(11)突出超过所述铰刀段(7)一定突起(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刀(3),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突起(D)为至少5μm到至多15μm,优选为至少6μm到至多12μm,更优选为8μm。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刀(3),其特征在于,所述铰刀段(7)直接布置于所述刀尖(1)的端面(13)处,其中,所述粗化段(9)布置为距所述端面(13)的距离(A)为至少3mm到至多4mm,优选为3.5mm。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刀(3),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化段(9)具有至少一个粗化齿(23),所述粗化刃(11)布置于所述粗化齿(23)上。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铰刀(3),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化段(9)具有多个粗化刃(11),尤其是多个粗化齿(23),其中,所述粗化刃(11)、尤其是所述粗化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琴
申请(专利权)人:玛波尔精密器具厂克雷斯博士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