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8207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1:20
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包括外业阶段和内业阶段,所述外业阶段采用前后视棱镜组以及测站点的全站仪作业进行测量,通过照准所述前后视棱镜组以及旋转测站点的全站仪,获得多个角度测量值以及距离测量值;所述内业阶段用于使用记录表计算和处理所述角度测量值以及所述距离测量值,根据记录表内编辑的公式判断所述角度测量值以及所述距离测量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限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测量精密导线时节省时间并提高数据的正确率。导线时节省时间并提高数据的正确率。导线时节省时间并提高数据的正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用导线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测量中,做导线测量时,在外业测量的表格上需要大量的填写测角、测距数据,以及对读取数据处理后的结果,整张表格填写的最优时间约7分钟,且数据都必不可少,再考虑现场实际数据填写时间和数据计算时间,一个测站的要花45

60分钟,占用时间过长。记录员不断记录数据、计算数据、填写数据等等,难以保证不会出错,导致数据不能要或丢失。
[0003]导线测量一般发生在工程开工前期,且成果要得急。把导线做合格,定位放线才能精确。做导线的难点在于每站花费的时间过长。在测量数据产生和记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难的有:
[0004]①
气温影响测量:气温大于25℃,容易从全站仪物镜中看到空气中存在上升的水汽。光线在水汽折射阻碍了测量员判断是否照准了棱镜中心点。气温小于

10℃,仪器及支架受热胀冷缩的变形的比较大,影响仪器整平对中。因此,夏天做导线,过了早上9:30,基本就测不了。冬天出门前要先“预冷”支架、仪器15~30分钟。如果遇上冬天早上冷,中午出太阳,时不时的阵风,那么测量时会花大把时间在调仪器。
[0005]②
施工机械影响测量:精密导线测量一般范围大,测量过程中难免遇到施工机械(如渣土车、挖掘机、打桩机)阻挡视线,或者在控制点附近振动,或者尾气排放影响全站仪或棱镜组对中整平。
[0006]③
劣天气影响测量:大风、下雨都让导线测量时间中断或延长。下雨天,雨水还可能侵蚀笔记,导致数据丢失。
[0007]④
数据没有能即时判断合格:有时候是人手不够,只能同一个人测和记;有时候是为了抢在一天适宜的时间完成外业导线测量,尽早拿到成果表,没有计算2C较差、角度平均值及判断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没能计算及判断合格的主要在原因包括:心算、笔算角度的四则运算效率低;心算、笔算、科学计算器计算的次数多(每测站多达116次);花时间检查测角、测距是否满足规范限差要求;需要人为处理步骤流程多,效率低下。通过以上问题得出,做导线测量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是有外界因素干扰,二是笔算效率低,三是计算次数多。
[0008]基于上述问题,市面上有自动记录所测数据的全站仪或者外接设备,但这套设备一般超过38万人民币,一般项目不考虑使用。或不自动判断合格,或者只能在PC上运行,施测现场携带不便。
[0009]如徕卡TS50全站仪,能自动测量、自动记录盘左盘右的角度,前视、后视距离,加上外接设备更是智能,但是价格昂贵,得38万人民币以上。
[0010]如杨运英的导线测量平差软件,能计算盘左盘右平均值、计算2C值,但不计算2C较差及判断其是否满规范要求,且只能在PC上使用,施工现场携带不便。
[0011]如测量员手机软件,版本号10.9.6,虽然能测能记,但所测数据不能直接提炼并为
导线测量所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精密导线的测量效率,解决现场记录的后,角度计算效率低的问题,采用手机安装Excel表格程序,并在工作表中编辑相应公式,让表格一键处理测角、测距数据,一键判断测角、测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限差。
[00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4]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包括外业阶段和内业阶段,所述外业阶段采用前后视棱镜组以及测站点的全站仪作业进行测量,通过照准所述前后视棱镜组以及旋转测站点的全站仪,获得多个角度测量值以及距离测量值;所述内业阶段用于使用记录表计算和处理所述角度测量值以及所述距离测量值,根据记录表内编辑的公式判断所述角度测量值以及所述距离测量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限差。
[0015]优选的,所述外业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在后视、前视摆棱镜组,在测站点摆全站仪,
[0017]S2、将全站仪调整为测量左角状态;
[0018]S3、盘左照准后视棱镜,读取角度值,在记录表上记录角度值;
[0019]S4、测量测站点至后视点的距离,在记录表上记录距离值;
[0020]S5、顺时针旋转全站仪,并照准前视点棱镜,读取角度值,在记录表上记录角度值;
[0021]S6、测量测站点至后视点的距离,在记录表上记录盘左距离值;
[0022]S7、顺时针旋转全站仪至后视点棱镜方向;
[0023]S8、倒镜再照准后视,读取盘右角度值,在记录表上记录盘右角度值;
[0024]S9、测量测站点至后视点的距离,在记录表上记录盘右距离值;
[0025]S10、逆时针旋转全站仪,并照准前视点棱镜,读取盘右角度值,在记录表上记录角度值;
[0026]S11、测量测站点至后视点的距离,在记录表上记录盘左距离值;
[0027]S12、转入下一测回;
[0028]S13、转入下一测站;结束所述外业阶段,进入内业阶段。
[0029]优选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在全站仪中输入当地环境的气温和大气压力值
[0030]优选的,所述步骤S12中,若为1秒仪器,则对应四测回,若为2秒仪器,则对应六测回。
[0031]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全站仪还可以调整为测量右角状态,后续步骤S2

S11进行相应的换算。
[0032]优选的,所述内业阶段包括以下步骤:
[0033]S1

、利用记录表进行计算前视点与后视点的2C值,并显示在表格之中;
[0034]S2

、利用记录表计算每个测回的2C较差值;
[0035]S3

、利用记录表判断2C较差值是否满足规范,所述规范为导线严密平差,若符合规范则进入下一步,若不符合规范则返回外业阶段重新测量;
[0036]判断方法为:
[0037]提前输入规范值,并将规范值由秒转化为度,在记录表内设置公式为:=秒/3600;
[0038]再将规范值减去2C较差值得出判断值,若判断值≥0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在记录内设置公式为:=IF(OR(判断值>0,判断值=0),合格,不合格);
[0039]S4

、利用记录表计算每个测回盘左方向值和每个测回盘右方向值;
[0040]S5

、利用记录表计算每一测回的平均方向值;
[0041]在记录表内设置计算公式为:=(盘左方向值+盘右方向值)/2;
[0042]S6

、利用记录表判断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是否合格,若合格进入下一步骤,若不合格返回外业阶段;
[0043]计算方法为:取盘左方向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后,所得差值与合格标准值进行比较,若合格标准值大于差值,则为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业阶段和内业阶段,所述外业阶段采用前后视棱镜组以及测站点的全站仪作业进行测量,通过照准所述前后视棱镜组以及旋转测站点的全站仪,获得多个角度测量值以及距离测量值;所述内业阶段用于使用记录表计算和处理所述角度测量值以及所述距离测量值,根据记录表内编辑的公式判断所述角度测量值以及所述距离测量值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的限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业阶段包括以下步骤:S1、在后视、前视摆棱镜组,在测站点摆全站仪,S2、将全站仪调整为测量左角状态;S3、盘左照准后视棱镜,读取角度值,在记录表上记录角度值;S4、测量测站点至后视点的距离,在记录表上记录距离值;S5、顺时针旋转全站仪,并照准前视点棱镜,读取角度值,在记录表上记录角度值;S6、测量测站点至后视点的距离,在记录表上记录盘左距离值;S7、顺时针旋转全站仪至后视点棱镜方向;S8、倒镜再照准后视,读取盘右角度值,在记录表上记录盘右角度值;S9、测量测站点至后视点的距离,在记录表上记录盘右距离值;S10、逆时针旋转全站仪,并照准前视点棱镜,读取盘右角度值,在记录表上记录角度值;S11、测量测站点至后视点的距离,在记录表上记录盘左距离值;S12、转入下一测回;S13、转入下一测站;结束所述外业阶段,进入内业阶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在全站仪中输入当地环境的气温和大气压力值。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2中,若为1秒仪器,则对应四测回,若为2秒仪器,则对应六测回。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全站仪还可以调整为测量右角状态,后续步骤S2

S11进行相应的换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精密导线测量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业阶段包括以下步骤:S1

、利用记录表进行计算前视点与后视点的2C值,并显示在表格之中;S2

、利用记录表计算每个测回的2C较差值;S3

、利用记录表判断2C较差值是否满足规范,所述规范为导线严密平差,若符合规范则进入下一步,若不符合规范则返回外业阶段重新测量;判断方法为:提前输入规范值,并将规范值由秒转化为度,在记录表内设置公式为:=秒/3600;再将规范值减去2C较差值得出判断值,若判断值≥0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在记录内设置公式为:=IF(OR(判断值>0,判断值=0),合格,不合格);S4

、利用记录表计算每个测回盘左方向值和每个测回盘右方向值;S5

、利用记录表计算每一测回的平均方向值;
在记录表内设置计算公式为:=(盘左方向值+盘右方向值)/2;S6

、利用记录表判断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是否合格,若合格进入下一步骤,若不合格返回外业阶段;计算方法为:取盘左方向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后,所得差值与合格标准值进行比较,若合格标准值大于差值,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S7

、利用记录表计算所有测回左角平均方向值;计算方法为:将N个测回的平均方向值相加后除以N;S8

、利用记录表判断单程各测回间较差是否合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道成刘新乐刘志国徐亮郎晴周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北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