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140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涉及精制釜技术领域,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釜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监测仪表,所述监测仪表的外表面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所述釜体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油体取样装置,所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凹槽块,所述凹槽块的外表面一侧与监测仪表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块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壳体,所述圆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圆壳体可以有效防护监测仪表不受油污侵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


[0001]本技术涉及精制釜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

技术介绍

[0002]齿轮油主要指变速器和后桥的润滑油,它和机油在使用条件、自身成分和使用性能上均存在着差异,齿轮油主要起润滑齿轮和轴承、防止磨损和锈蚀、帮助齿轮散热等作用,而在齿轮油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精制釜。
[0003]精制釜都带有监测内壁压强的监测仪表,而由于精制釜在进行制油时的油污难免会污染周边环境,一旦油污附着在监测仪表表面就会影响仪表的使用,长久下去还会缩短仪表的使用寿命,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釜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监测仪表,所述监测仪表的外表面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所述釜体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油体取样装置。
[0006]所述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凹槽块,所述凹槽块的外表面一侧与监测仪表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块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壳体,所述圆杆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所述监测仪表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壁一侧滑动连接有一号杆,所述一号杆的外表面远离圆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杆,所述一号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圆壳体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外表面一侧贯穿开设有圆孔。
[0007]优选的,所述油体取样装置包括圆形槽和取样管,所述圆形槽开设在釜体的外表面顶部,所述取样管的外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远离取样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柱形块,所述柱形块的外表面远离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圆形槽的内壁底部开设有螺纹孔。
[0008]优选的,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圆块的外表面一侧和凹槽块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二号杆的外表面一端和圆槽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二号杆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圆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圆形槽的内壁大小和形状与柱形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形状和大小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形状和大小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取样管一侧贯穿圆形槽和螺纹孔并延伸至釜体的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精制釜都带有监测内壁压强的监测仪
表,而由于精制釜在进行制油时的油污难免会污染周边环境,一旦油污附着在监测仪表表面就会影响仪表的使用,长久下去还会缩短仪表的使用寿命,十分不便,本装置在平时不使用监测仪表时,圆壳体会保护仪表外表面的玻璃面不受油污侵扰,当需要观看釜体内部压强时,向内按压二号杆,二号杆带动一号杆在圆槽内部滑动,一号杆滑动会压缩弹簧,当二号杆与圆孔分离时,此时在扭簧的反作用力下,圆块会在圆杆的外表面转动,进而将圆壳体打开,当不使用监测仪表时,合上圆壳体同理,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圆壳体可以有效防护监测仪表不受油污侵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4]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油体取样装置,传统的精制釜在齿轮油制备完成后,由于并不知道内部的齿轮油制备情况如何,经常因为质量未达到标准而回炉重炼,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当需要对油体精制完毕后的质量进行评估时,转动拉环,拉环带动柱形块转动,柱形块带动螺纹杆在螺纹孔内转动,当螺纹杆与螺纹孔分离时,此时可以通过检验取样管上的油体进而对精制釜内部的油体进行评估,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精制釜内的油体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观察评估,避免由于油体质量未达标而回炉重炼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1中C处的放大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图2中D处的放大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釜体;2、底座;3、监测仪表;4、安全防护装置;41、凹槽块;42、圆杆;43、圆块;44、圆壳体;45、扭簧;46、圆槽;47、一号杆;48、二号杆;49、弹簧;410、矩形块;411、圆孔;5、油体取样装置;51、圆形槽;52、取样管;53、螺纹杆;54、柱形块;55、拉环;56、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包括釜体1,釜体1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釜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监测仪表3,监测仪表3的外表面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4,釜体1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油体取样装置5,安全防护装置4包括凹槽块41,凹槽块41的外表面一侧与监测仪表3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凹槽块41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杆42,圆杆4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圆块43,圆块43的外
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壳体44,圆杆42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45,监测仪表3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圆槽46,圆槽46的内壁一侧滑动连接有一号杆47,一号杆47的外表面远离圆槽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杆48,一号杆47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49,圆壳体44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块410,矩形块410的外表面一侧贯穿开设有圆孔411。
[0026]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安全防护装置4,精制釜都带有监测内壁压强的监测仪表3,而由于精制釜在进行制油时的油污难免会污染周边环境,一旦油污附着在监测仪表3表面就会影响仪表的使用,长久下去还会缩短仪表的使用寿命,十分不便,本装置在平时不使用监测仪表3时,圆壳体44会保护仪表外表面的玻璃面不受油污侵扰,当需要观看釜体1内部压强时,向内按压二号杆48,二号杆48带动一号杆47在圆槽46内部滑动,一号杆47滑动会压缩弹簧49,当二号杆48与圆孔411分离时,此时在扭簧45的反作用力下,圆块43会在圆杆42的外表面转动,进而将圆壳体44打开,当不使用监测仪表3时,合上圆壳体44同理,整个装置通过各组件的相互作用,使得圆壳体44可以有效防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釜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监测仪表(3),所述监测仪表(3)的外表面设置有安全防护装置(4),所述釜体(1)的外表面顶部设置有油体取样装置(5);所述安全防护装置(4)包括凹槽块(41),所述凹槽块(41)的外表面一侧与监测仪表(3)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凹槽块(41)的内壁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圆杆(42),所述圆杆(4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圆块(43),所述圆块(4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壳体(44),所述圆杆(42)的外表面套设有扭簧(45),所述监测仪表(3)的外表面一侧开设有圆槽(46),所述圆槽(46)的内壁一侧滑动连接有一号杆(47),所述一号杆(47)的外表面远离圆槽(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号杆(48),所述一号杆(47)的外表面套设有弹簧(49),所述圆壳体(44)的外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块(410),所述矩形块(410)的外表面一侧贯穿开设有圆孔(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工业齿轮油精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油体取样装置(5)包括圆形槽(51)和取样管(52),所述圆形槽(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道明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