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064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15
本申请涉及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涉及强夯机辅助设备的领域。其包括机架和定位组件,所述机架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连接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正对且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左支撑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右支撑架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左定位部件和右定位部件,所述左定位部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气缸壳体与左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朝向右支撑架,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与第一托板连接,所述右定位部件与左定位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右定位部件、左定位部件以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对称面对称设置。本申请具有提高夯锤锤体落锤位置的精度的效果。落锤位置的精度的效果。落锤位置的精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强夯机辅助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如中国西北部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需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有采用钻孔灌注桩法,但钻孔灌注桩需穿透湿陷性黄土层,工程造价过高。目前广泛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该工法特别适用于深厚湿陷性黄土和承载力要求较高时的地基处理,并具有造价低廉和施工工期短的突出优点。
[0003]相关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71613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一种孔内深层强夯机,包括底盘、平台、桅杆、操作台、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卷扬和夯锤,所述的桅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平台上,在所述的平台与所述的桅杆之间铰接有桅杆油缸,所述的卷扬上的钢丝绳绕过所述的桅杆上的鹅头滑轮与所述的夯锤固定连接;所述的平台采用回转装置与所述的底盘连接,所述的平台上设有料斗和料舌,所述的料斗的出口设有斗门与所述的料舌对接,所述的控制系统与所述的卷扬的操作系统和所述的斗门的操作系统采用通信连接。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强夯机在施工过程中,夯锤在空中会晃动,夯锤落锤位置的精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夯锤落锤位置的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包括机架和定位组件,所述机架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连接架,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正对且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左支撑架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与右支撑架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左定位部件和右定位部件,所述左定位部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气缸壳体与左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朝向右支撑架,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与第一托板连接,所述右定位部件与左定位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右定位部件、左定位部件以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对称面对称设置。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夯锤锤体设置在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当夯锤锤体被钢丝绳提升到下落的高度时,左定位部件和右定位部件相向运动,左定位部件和右定位部件将夯锤锤体抵紧,夯锤锤体停止晃动,左定位部件和右定位部件向相互远离的一侧收缩,夯锤锤体下落,夯锤锤体对基坑进行夯实,能够减少夯锤锤体在空中晃动的概率,提高夯锤锤体落锤位置的精度。
[0009]可选的,所述左支撑架设置有辅助第一气缸活塞杆运动的左导向组件,所述右支撑架设置有与左导向组件结构相同的右导向组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导向组件辅助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运动,减少第一气缸
活塞杆弯折的概率,提高左定位部件的稳定性,右导向组件用于提高右定位部件的稳定性,左导向组件和右导向组件配合能够降低左定位部件和右定位部件发生变形的概率,提高定位组件与夯锤锤体支撑位置的精度。
[0011]可选的,所述左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和左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设置于第一气缸周围,所述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气缸活塞杆运动方向相同,所述左导向板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左导向板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与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孔与第二导向杆滑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导向板在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上滑动,引导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朝向右支撑架运动,减少第一气缸活塞杆变形的概率,提高第一托板与夯锤锤体接触位置的精度,减少夯锤锤体落锤位置发生偏离的概率。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托板为弧形板,所述第一托板的凹面用于与夯锤锤体表面贴合,所述右定位部件包括与第一托板形状和结构相同的第二托板。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对夯锤锤体进行定位,降低夯锤锤体晃动的概率,提高夯锤锤体定位的精度。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托板朝向第二托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二托板朝向第一托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缓冲垫。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用来降低定位组件与夯锤锤体接触时损伤定位组件的概率,提高定位组件的使用时间,方便快速减小夯锤锤体的晃动幅度,提高夯锤锤体落锤位置的精度。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一托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垫和第二托板可拆卸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更换磨损的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提高更换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的便利性。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垫朝向第一托板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托板朝向第一缓冲垫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一定位槽弹性卡接,所述第二缓冲垫设置有与第一定位块结构相同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托板设置有与第一定位槽相同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块和第二定位槽弹性卡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缓冲垫和第一托板弹性卡接,方便更换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和第二托板弹性卡接,方便更换第二缓冲垫,提高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更换便利性。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托板靠近第一缓冲垫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缓冲垫和第一托板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二托板靠近第二缓冲垫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缓冲垫和第二托板通过螺栓固定。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松第一托板与第一缓冲垫连接的螺栓,取下第一缓冲垫,拧松第二托板与第二缓冲垫连接的螺栓,取下第二缓冲垫,方便更换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提高第一缓冲垫、第二缓冲垫更换的便利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定位组件,减少夯锤锤体在空中晃动的幅度,提高夯锤锤体
落锤位置的精度;
[0025]2.通过对左定位部件设置左导向组件,对右定位部件设置右导向组件,提高左定位部件和右定位部件夹持夯锤锤体的精度,降低夯锤锤体落锤位置发生偏离的概率;
[0026]3.将第一托板表面设置第一缓冲垫,第二托板表面设置第二缓冲垫,减少第一托板与第二托板向夯锤锤体靠近时损坏的概率,方便快速减小夯锤锤体的晃动幅度,提高夯锤锤体落锤位置的精度。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部分立体剖视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部分立体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左支撑架;2、右支撑架;3、连接架;4、第一气缸;5、第一托板;6、第二气缸;7、第二托板;8、左导向组件;81、第一导向杆;82、第二导向杆;83、左导向板;9、右导向组件;91、第三导向杆;92、第四导向杆;93、右导向板;10、第一缓冲垫;11、第二缓冲垫;12、定滑轮;13、钢丝绳;14、夯锤锤体;15、第一定位块;16、第一定位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定位组件,所述机架包括左支撑架(1)、右支撑架(2)和连接架(3),所述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正对且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架(3)的一端与左支撑架(1)连接,所述连接架(3)的另一端与右支撑架(2)连接,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左定位部件和右定位部件,所述左定位部件包括第一气缸(4)和第一托板(5),所述第一气缸(4)壳体与左支撑架(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气缸(4)活塞杆朝向右支撑架(2),所述第一气缸(4)活塞杆与第一托板(5)连接,所述右定位部件与左定位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相同,所述右定位部件、左定位部件以左支撑架(1)和右支撑架(2)的对称面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架(1)设置有辅助第一气缸(4)活塞杆运动的左导向组件(8),所述右支撑架(2)设置有与左导向组件(8)结构相同的右导向组件(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夯机夯锤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向组件(8)包括第一导向杆(81)、第二导向杆(82)和左导向板(83),所述第一导向杆(81)和第二导向杆(82)设置于第一气缸(4)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杆(81)和第二导向杆(82)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气缸(4)活塞杆运动方向相同,所述左导向板(83)与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左导向板(83)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孔与第一导向杆(8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孔与第二导向杆(82)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园修张彦飞司建波高小军张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隆岳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