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28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包括树穴,所述树穴的下半部分铺垫有可降解薄膜,所述可降解薄膜的内侧回填有第一种植土,所述第一种植土内均匀施撒有第一保水剂;所述苗木的下部栽入所述第一种植土内15~20cm,所述第一种植土上方回填有第二种植土,所述第二种植土与所述苗木的土球之间均匀施撒有第二保水剂;所述第二种植土的回填高度不高于地面并与所述土球的上部形成起伏结构;所述第二种植土的四周设有围水堰,所述围水堰内预施浇有水层;本树穴保水防渗结构能够起到新植苗木底部保水、周边防渗的效果,大大减少了养护施水频次、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根本提高了苗木一次性种植成活率。高了苗木一次性种植成活率。高了苗木一次性种植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到园林绿化
,具体涉及到一种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北方广大农村蔬菜种植等劳作中历来采取播撒种子后覆盖塑料薄膜应对早春温差和水分蒸发改善立地条件,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此传统方法在广大地区造成大量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与国家生态大保护政策相悖。
[0003]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2893796A)在2013年公开了一种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的浇灌保水护树法,首先在已成活的树根周围将地面整理成以树木为圆心的漏斗状斜坡,在斜坡的外缘筑起一道土埂,将面积大小相当的黑色不透明高强度耐老化塑料薄膜的中心剪出一个孔,在薄膜的边缘向中心剪出一道开放的裂口,将薄膜套住树苗,铺在斜坡上,包住土埂,埋紧压实。下口处用砂子埋压;如此形成以树苗为中心的黑膜漏斗,虽然能够收集雨水、减少水分外渗,但是该塑料薄膜不能够被降解,长期使用后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0004]其他园林施工企业在北方砂性土壤种植过程中,照搬传统手法,将塑料薄膜换为环保可降解薄膜,苗木成活效果并不理想。
[0005]根据实地观察及分析,农田地势平坦且长年反复的耕作,每年都有补充一定的有机质用于养地,表层为熟土氮磷钾含量高于贫瘠土地,已具备一定的保水能力,故仅需覆盖薄膜降低蒸发量,即可维持生长所需的水分;而线型绿化施工部位基本为中分带、填方边坡和挖方碎落台,回填的松散沙质土壤,根本不具备农田的地势、土壤结构和小环境,如此复制过来,不能达到绿化苗木一次性种植成活的基本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包括树穴,所述树穴内栽植有苗木,所述树穴的下半部分铺垫有可降解薄膜,所述可降解薄膜的内侧回填有第一种植土,所述第一种植土内均匀施撒有第一保水剂;所述苗木的下部栽入所述第一种植土内15~20cm,所述第一种植土上方回填有第二种植土,所述第二种植土与所述苗木的土球之间均匀施撒有第二保水剂;所述第二种植土的回填高度不高于地面并与所述土球的上部形成起伏结构;所述第二种植土的四周设有围水堰,所述围水堰内预施浇有水层。
[0009]本树穴保水防渗结构针对北方各项立地条件不利因素,采用绿化种植施工,树穴完成挖掘后,先行垫下所述可降解薄膜,并在种植苗木覆土的同时,施撒一定量的高分子保水剂,从而起到新植苗木底部保水、周边防渗的效果,大大减少了养护施水频次、合理利用
有限的水资源、根本提高了苗木一次性种植成活率。
[0010]采用本树穴保水防渗结构,虽然增加了可降解生态薄膜、保水剂的材料费和少量人工费用,但可以有效提高树穴保水能力,减少浇水频次、提高苗木成活率,综合情况来看是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用水、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如解决了高速公路绿化工程中因水源稀缺、节假日不能养护作业、抢工期浇水频次无法保证、浇水质量不可控等弊端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大大降低了养护作业带来的交通安全风险。
[0011]将所述第一保水剂均匀混合在所述第一种植土中,并回填到所述可降解薄膜覆盖的区域,能够有效的确保底部的水分,并减少水分的迁移和外渗;在所述第二种植土与所述土球之间施撒第二保水剂,能够确保土球附近的水分充足,有利于苗木在移栽后根系能够快速吸收水分,确保一次种植存活率。
[0012]所述第二种植土与所述土球的上部形成起伏结构,能够让上方施浇的水向种植土的区域集中并向下渗透,并被所述第二保水剂和所述第一保水剂吸收存储,为根系提供持续的水分,避免首次施浇的水集中在土球和树干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土球的底部距离所述可降解薄膜之间的竖向距离为10~20cm。也就是说挖掘所述树穴时,所述树穴的深度比通常情况下的树穴深10~20cm,一方面便于铺垫所述可降解薄膜,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底部的保水空间,因为根系会生长,确保新生长的根系也能够处于具有保水剂的种植土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薄膜为底盘状,四周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种植土处;所述可降解薄膜的降解速度为30天~45天。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种植土与所述第二种植土交汇处的外周设有阶梯结构,所述可降解薄膜的外边沿设置在所述阶梯结构上并被所述第二种植土压住。
[0016]所述阶梯结构的设置便于所述可降解薄膜的固定和完全展开,避免在回填种植土时,所述可降解薄膜产生较大的位移。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水剂和所述第二保水剂施撒的量均为22~28g;所述第一保水剂和所述第二保水剂的吸水保水倍率不低于150倍。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种植土内还插设有若干倾斜设置的注水管道,所述注水管道露出地面并可拆卸的连接有外部水管。便于向所述第二种植土内注水,确保浇水效果,避免后期在地面上方施水,水分快速蒸发流失。
[0019]进一步的,所述土球的顶部高度高于四周的所述第二种植土的回填高度,并低于所述围水堰的垅高。
[0020]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薄膜为光降解薄膜、光生物降解薄膜、光氧化生物降解薄膜、高淀粉含量型生物降解薄膜、高碳酸钙填充型光氧降解薄膜、全生物降解薄膜中的一种。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种植土与所述第二种植土的土壤类型相同。也就是说采用本树穴保水防渗结构,不用专门调配种植土,可以直接使用与周围环境相同的土壤进行种植,降低种植成本。
[0022]进一步的,所述树穴的下半部为半球形、上半部为上大下小的截锥形;所述可降解薄膜的底部扎有若干透气孔,在确保防水性能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土壤下方的透气效果,有利于苗木的生长。
[0023]本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的一种施工流程(工艺)为:挖所述树穴(比正常树穴加深10

20cm)

铺垫所述可降解薄膜(呈盘底状)

回填所述第一种植土的同时均匀施撒保水剂25g

栽植苗木

回填所述第二种植土培植时,在苗木土球周边再次均匀施撒25g保水剂(1:150)

设置所述围水堰

施浇定根水养护。
[0024]本工艺采用可降解(生态)薄膜,寿命恰好维持在确保苗木成活时期,苗木存活后薄膜自然降解,根系加快自由生长,符合国家现行保护生态、杜绝白色污染的要求。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北方地区面临的历史难题,无比珍贵的水资源更是要最大化使用,本工艺不仅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减少施工过程中各项资源投入,响应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新时代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树穴保水防渗结构针对北方各项立地条件不利因素,采用绿化种植施工,树穴完成挖掘后,先行垫下所述可降解薄膜,并在种植苗木覆土的同时,施撒一定量的高分子保水剂,从而起到新植苗木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包括树穴,所述树穴内栽植有苗木,其特征在于,所述树穴的下半部分铺垫有可降解薄膜,所述可降解薄膜的内侧回填有第一种植土,所述第一种植土内均匀施撒有第一保水剂;所述苗木的下部栽入所述第一种植土内15~20cm,所述第一种植土上方回填有第二种植土,所述第二种植土与所述苗木的土球之间均匀施撒有第二保水剂;所述第二种植土的回填高度不高于地面并与所述土球的上部形成起伏结构;所述第二种植土的四周设有围水堰,所述围水堰内预施浇有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球的底部距离所述可降解薄膜之间的竖向距离为10~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薄膜为底盘状,四周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种植土处;所述可降解薄膜的降解速度为30天~45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苗木种植树穴保水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土与所述第二种植土交汇处的外周设有阶梯结构,所述可降解薄膜的外边沿设置在所述阶梯结构上并被所述第二种植土压住。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军胡强红冯园黄萍黄川高国顺丁昭漆辉夏舒沛周成文邹博文王建雄张璞李彦毅李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葛洲坝集团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