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薄板自动进出料的校平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10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薄板自动进出料的校平设备,包括多辊式校平机本体等,通过升降平台的设置,能够将薄板叠放在升降平台上,通过升降的方式升降到与下料平台表面的位置,通过推送气缸将升降平台顶部第一块薄板推向下料平台处,下料平台在第一升降气缸等作用下进行旋转至倾斜状,下料平台上的薄板在重力作用下滑向过渡输送辊组,再滑向进料平台表面,然后被咬入多辊式校平机本体的上下两列交叉排列辊子实现校平,经校平后的薄板则被推入出料平台,再被推入下料滑道,最终滑入装料车上,由装料车进行转运至下一道工序中。本申请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也增加了安全性。也增加了安全性。也增加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薄板自动进出料的校平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校平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大薄板自动进出料的校平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校平机也称矫正机,用于板材加工中修正板材缺陷的,尤其是薄板,容易因多种原因而发生弯曲变形,在购买回来后、加工前,需要对其进行校平。现有技术中,大薄板的校平一般是由多辊式校平机进行校平的,板料在上下两列交叉排列的辊子之间通过,经反复多次弯曲从而实现校平,在实际操作中,待校平的薄板是堆放在地面上,再由人工抬至或是使用桁吊等将薄板一块块从堆放区吊入校平机的入口处,人工辅助喂料入校平机内,而且最后校平的钢板再由人工搬运或是使用桁吊一块块吊至下一道工序,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为合理的大薄板自动进出料的校平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薄板自动进出料的校平设备,包括多辊式校平机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平台、推送气缸、下料平台、过渡输送辊组、进料平台、出料平台,所述升降平台是由升降机构支撑,在升降平台的一侧通过支架固定有推送气缸,推送气缸的伸缩杆向升降平台的另一侧伸展,在推送气缸的伸缩杆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的底部位于升降平台的上方;在升降平台的另一侧通过第一机架固定有卧倒状L型下料支撑板,在下料支撑板上设置有下料平台,下料平台一侧与下料平台相对应侧之间铰接,下料平台的底部由至少两个第一升降气缸的伸缩杆支撑,下料平台支撑在下料支撑板上方,下料平台顶部且位于升降平台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且下料平台底部开设有导向槽,在导向槽内卡设且滑动配合有滑块,滑块与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端铰接;在下料平台降至最低位置时其表面与升降平台升至最大位置时的表面等高;在下料支撑板与进料平台之间由倾斜设置的过渡输送辊组进行衔接,进料平台的一侧与多辊式校平机本体的进料端连接,多辊式校平机本体的出料端与出料平台连接。
[0005]进一步,在进料平台的一侧且位于多辊式校平机本体的相对侧处固定有第二辅助气缸,第二辅助气缸的伸缩杆伸向多辊式校平机本体侧且在第二辅助气缸的伸缩杆端固定连接有辅助喂料板,所述辅助喂料板的底部位于进料平台顶部的上方。
[0006]进一步,在进料平台上且远离下料平台铰接侧处固定有竖向挡板。
[0007]进一步,上述大薄板自动进出料的校平设备还包括下料滑道、装料车,其中出料平台的出料端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下料滑道,所述下料滑道倾斜角度不超过20
°
,下料滑道的底部搁置在装料车的顶部。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技术通过升降平台的设置,能够将薄板叠放在升降平台上,通过升降的方式升降到与下料平台表面的位置,通过推送气缸将升降平台顶部第一块薄板推向下料平台
处,下料平台在第一升降气缸等作用下进行旋转至倾斜状,下料平台上的薄板在重力作用下滑向过渡输送辊组,再滑向进料平台表面,然后被咬入多辊式校平机本体的上下两列交叉排列辊子实现校平,经校平后的薄板则被推入出料平台,再被推入下料滑道,最终滑入装料车上,由装料车进行转运至下一道工序中。
[0010]本申请与现有的人工搬运相比而言,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与桁吊一块块吊运相比而言,增加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所述下料平台被第一升降气缸顶至最大倾斜状时、与倾斜设置的过渡输送辊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多辊式校平机本体,2、升降平台,3、推送气缸,4、下料平台,4.1、导向槽,4.2、挡板,5、过渡输送辊组,6、进料平台,7、出料平台,8、下料滑道,9、装料车,10、第二升降气缸,11、推板,12、下料支撑板,13、第一升降气缸,13.1、滑块,14、第二辅助气缸,15、辅助喂料板,16、竖向挡板,17、薄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

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大薄板自动进出料的校平设备,包括多辊式校平机本体1、升降平台2、推送气缸3、下料平台4、过渡输送辊组5、进料平台6、出料平台7、下料滑道8、装料车9。其中多辊式校平机本体1为常规技术,即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多辊式校平机。
[0015]升降平台2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同步伸缩的第二升降气缸10的伸缩杆,升降平台2由多个升降机构(即多个第二升降气缸)支撑,在升降平台2的右侧地面上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支架,该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送气缸3,推送气缸3的伸缩杆向升降平台2的左侧伸展,在推送气缸3的伸缩杆端固定连接有推板11,推板11的底部位于升降平台2的上方;在升降平台2的左侧地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机架(实质上就是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腿),在第一机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呈卧倒状L型下料支撑板12,在下料支撑板12上设置有下料平台4,下料平台4的后侧与下料支撑板12的后侧之间铰接,下料平台4上且靠近前侧的底部由至少两个第一升降气缸13的伸缩杆支撑,在下料支撑板12上且对应于第一升降气缸13的位置开有上下贯通的安装孔,第一升降气缸13的缸筒通过横向支架固定连接在第一机架上,第一升降气缸13的缸筒有部分穿过下料支撑板12上开有的安装孔且每个第一升降气缸13的伸缩杆端铰接有一滑块13.1,对应地,在下料平台4的底部开设有数量与滑块13.1数量一致、四周封闭且沿前后方向伸展的导向槽4.1,滑块13.1卡在对应的导向槽4.1内且两者滑动配合,下料平台4支撑在下料支撑板12上方;下料平台4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挡板4.2;在下料平台4降至水平状时其表面与升降平台2升至最大位置时的表面等高;
[0016]在下料支撑板12与进料平台6之间由倾斜设置的过渡输送辊组5进行衔接,过渡输送辊组5包括左右两块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左右两块安装板之间的多个辊轴、套设在多个辊轴上的多个输送辊,其中每块安装板一端固定连接在进料平台6的前侧、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料支撑板12的后侧,安装板呈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不超过30
°
。在下料平台4旋转至倾斜
状时其表面与过渡输送辊组5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0017]进料平台6也是由四个呈矩形分布的支腿支撑在地面上,该支腿与进料平台6底部固定连接,进料平台6的右侧与多辊式校平机本体1的进料端连接,多辊式校平机本体1的出料端与出料平台7连接;出料平台7的长度小于待校平的薄板长度、宽度可与薄板的宽度相等或略大,出料平台7的出料端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且表面光滑的下料滑道8,下料滑道8的前后两侧也可以固定连接有挡板,下料滑道8的宽度与薄板宽度相匹配,所述下料滑道倾斜8角度不超过20
°
,下料滑道8的底部搁置在装料车9的顶部左侧,装料车9包括上部的放置板和焊接固定在放置板底部的四个支腿、以及按常规方式固定在每个支腿上的滚轮,其中有两个滚轮为常规的带刹轮,根据需要,可在装料车9的放置板顶部前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薄板自动进出料的校平设备,包括多辊式校平机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平台、推送气缸、下料平台、过渡输送辊组、进料平台、出料平台,所述升降平台是由升降机构支撑,在升降平台的一侧通过支架固定有推送气缸,推送气缸的伸缩杆向升降平台的另一侧伸展,在推送气缸的伸缩杆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的底部位于升降平台的上方;在升降平台的另一侧通过第一机架固定有卧倒状L型下料支撑板,在下料支撑板上设置有下料平台,下料平台一侧与下料平台相对应侧之间铰接,下料平台的底部由至少两个第一升降气缸的伸缩杆支撑,下料平台支撑在下料支撑板上方,下料平台顶部且位于升降平台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且下料平台底部开设有导向槽,在导向槽内卡设且滑动配合有滑块,滑块与第一伸缩气缸的伸缩杆端铰接;在下料平台降至最低位置时其表面与升降平台升至最大位置时的表面等高;在下料支撑板与进料平台之间由倾斜设置的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银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擎达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