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滤清器及其消声结构、空压机消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00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滤清器及其消声结构、空压机消声结构,上端盖内插装隔盘,隔盘的中央通道连通上端盖的出气口;上端盖与隔盘之间设置有共振消声结构与扩张消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借用上端盖的内部空间集成共振消声结构与扩张消声结构,在不增加消声零部件的基础上实现消声,降低了成本;消声结构集成在上端盖内,不占用外部空间,在整车有限的布置空间内,可以将消声结构的体积设计得更大,提升消声容量,提高消声效果;而且,消声结构设置在发动机进气的主管道上,同时可以对发动机进气噪声源进行消声。行消声。行消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滤清器及其消声结构、空压机消声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空气滤清器消声
,尤其是一种空气滤清器及其消声结构、空压机消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滤清器作为发动机进气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引导气流流向,为发动机与及其它用气部件提供新鲜干净的空气,同时空气滤清器也具有一定的消声作用。
[0003]随着商用车驾驶员对车内噪声意识的提高,空气滤清器的消声量也逐渐成为空气滤清器的性能指标被关注,但是随着整车的管控越来越严格,空气滤清器的体积越来越小,使得原本并不富余的消声容量被不断降低,消声量被不断压缩,消声效果较差、达不到要求。另外空气滤清器与空压机连接,在车辆启动后,空压机的压缩齿轮会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齿轮啮合产生的噪声会通过连接管进入空气滤清器中,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空气滤清器与空压机之间增加一个消声装置,不但增加成本,由于整车的布置空间有限,现有的空压机消声器的体积通常较小,消声容量小,消声效果较差、达不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空气滤清器消声结构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空气滤清器及其消声结构、空压机消声结构,借用上端盖空间设置消声结构,提升消声容量,提高消声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气滤清器的消声结构,上端盖内插装隔盘,隔盘的中央通道连通上端盖的出气口;上端盖与隔盘之间设置有共振消声结构与扩张消声结构。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隔盘与上端盖之间设置有两块隔板,两块隔板将隔盘与上端盖之间的腔体分隔为共振腔与扩张腔;隔盘的壁面上,对应共振腔开设有共振孔,对应扩张腔开设扩张孔,共振孔、扩张孔连通中央通道;共振孔与共振腔构成共振消声结构,扩张孔与扩张腔构成扩张消声结构。
[0007]所述隔板一体成型在上端盖或隔盘上。
[0008]隔盘从上至下依次为上筒、底盘、下筒,底盘外周面贴紧在上端盖内周面上,上筒插装在上端盖的插槽内;隔板沿轴向设置在底盘、上筒与上端盖之间;共振孔、扩张孔开设在上筒。
[0009]扩张腔内填充消声棉。
[0010]一种空气滤清器,集成权利上述消声结构,包括壳体、上端盖、滤芯总成,所述消声结构设置在滤芯总成的出气端。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上端盖固定在壳体上端部,滤芯总成插装在壳体内,隔盘位于滤芯总成上侧,隔盘的中央通道连通滤芯总成的净气侧。
[0012]隔盘的下筒套设到滤芯总成的上端部。
[0013]壳体下端部设有下端盖,壳体上开设进气口。
[0014]一种空压机消声结构,包括上述消声结构,上端盖上设置有引气管,引气管连通扩张腔,引气管通过连接管连接到空压机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借用上端盖的内部空间集成共振消声结构与扩张消声结构,在不增加消声零部件的基础上实现消声,降低了成本;消声结构集成在上端盖内,不占用外部空间,在整车有限的布置空间内,可以将消声结构的体积设计得更大,提升消声容量,提高消声效果;而且,消声结构设置在发动机进气的主管道上,同时可以对发动机进气噪声源进行消声。
[0016]本专利技术的空压机通过集成在空气滤清器上的消声结构进行消声,取消了空压机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单独消声装置,降低了成本,同时也节约了空间,增加了空气滤清器消声元件,提高了空气滤清器消声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中A

A截面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实施例一的上端盖的立体图。
[0021]图5为实施例一的隔盘的立体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0023]图7为图6中B

B截面的剖视图。
[0024]图8为图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0025]图9为实施例二的上端盖的立体图。
[0026]图10为实施例二的隔盘的立体图。
[0027]图中:1、壳体;11、进气口;2、上端盖;21、出气口;22、插槽;23、第一隔板;24、引气管;3、下端盖;4、滤芯总成;5、隔盘;51、底盘;52、上筒;53、下筒;54、第二隔板;55、共振孔;56、扩张孔;57、中央通道;6、共振腔;7、扩张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空气滤清器包括壳体1、上端盖2、下端盖3及滤芯总成4,上端盖2、下端盖3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壳体1的上下端部,滤芯总成4插装在壳体1与下端盖3形成的内腔内,滤芯总成4外侧的空腔为脏气侧,滤芯总成4中央为净气侧;壳体1上
沿径向开设有进气口11,进气口11连通脏气侧,上端盖2上沿轴向开设有出气口21,出气口21连通净气侧。如图2、图3所示,上端盖2内、位于滤芯总成4上侧插装有隔盘5。
[0030]如图2至图4所示,上端盖2的出气口21底部开设有插槽22;上端盖2的内侧面沿轴向向下伸出有两块第一隔板23,两块第一隔板23沿径向分布、具有间距;第一隔板23一体成型在上端盖2上,第一隔板23的外侧面与上端盖2的内周面相连。
[0031]如图5所示,隔盘5具有贯通的中央通道57,中央通道57导通上端盖2的出气口21与滤芯总成4的净气侧。隔盘5从上至下依次为上筒52、底盘51、下筒53,底盘51的外径大于上筒52与下筒53的外径;如图3所示,底盘51外径与上端盖2内径相匹配,底盘51外周面贴紧在上端盖2内周面上;上筒52上端部插装到上端盖2的插槽22内,下筒53套设到滤芯总成4的上端部。如图2、图3所示,上端盖2的两块第一隔板23的内侧面贴紧在上筒52的外周面上,两块第一隔板23的底面贴紧在底盘51的上表面,两块第一隔板23将底盘51上方、上端盖2与上筒52之间的腔体分隔为共振腔6与扩张腔7两个腔体;如图2、图3、图5所示,上筒52圆周壁面上、位于共振腔6的区域开设有共振孔55,共振孔55连通共振腔6与中央通道57,共振孔55与共振腔6构成共振消声结构;上筒52圆周壁面上、位于扩张腔7的区域开设有若干扩张孔56,扩张孔56连通扩张腔7与中央通道57,扩张孔56与扩张腔7构成扩张消声结构;滤芯总成4净气侧的空气流的声波,一部分声波通过共振孔55进入共振腔6、在共振消声结构中进行共振消声,另一部声波通过若干扩张孔56进入扩张腔7、在扩张消声结构中进行扩张消声。本专利技术借用上端盖2的内部空间集成共振消声结构与扩张消声结构,在不增加消声零部件的基础上实现消声,降低了成本;消声结构集成在上端盖2内,不占用外部空间,在整车有限的布置空间内,可以将消声结构的体积设计得更大,提升消声容量,提高消声效果;而且,消声结构设置在发动机进气的主管道上,同时可以对发动机进气噪声源进行消声。
[0032]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滤清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端盖(2)内插装隔盘(5),隔盘(5)的中央通道(57)连通上端盖(2)的出气口(21);上端盖(2)与隔盘(5)之间设置有共振消声结构与扩张消声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隔盘(5)与上端盖(2)之间设置有两块隔板,两块隔板将隔盘(5)与上端盖(2)之间的腔体分隔为共振腔(6)与扩张腔(7);隔盘(5)的壁面上,对应共振腔(6)开设有共振孔(55),对应扩张腔(7)开设扩张孔(56),共振孔(55)、扩张孔(56)连通中央通道(57);共振孔(55)与共振腔(6)构成共振消声结构,扩张孔(56)与扩张腔(7)构成扩张消声结构。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一体成型在上端盖(2)或隔盘(5)上。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的消声结构,其特征在于:隔盘(5)从上至下依次为上筒(52)、底盘(51)、下筒(53),底盘(51)外周面贴紧在上端盖(2)内周面上,上筒(52)插装在上端盖(2)的插槽(22)内;隔板沿轴向设置在底盘(51)、上筒(52)与上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亿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