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气座、风机组件及抽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93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出气座、风机组件及抽油烟机,涉及厨房设备的技术领域,该出气座包括座体,座体内沿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的入风口至排风口以第一变化幅度逐渐平滑过渡,第二流体通道的入风口至排风口以第二变化幅度逐渐平滑过渡,使烟气在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内能够逐渐变化,减小烟气对出气座的冲击;第一流体通道的排风口与第二流体通道的入风口连接的位置在周向上形成过渡痕线,也即出气座沿烟气流动方向形成两段不同渐变幅度的流体通道,可以更好的适用于不同阶段的烟气的流动,降低烟气对出气座的冲击,改善排烟效果,提高了客户体验感受。提高了客户体验感受。提高了客户体验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气座、风机组件及抽油烟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出气座、风机组件及抽油烟机。

技术介绍

[0002]抽油烟机是一种常见的厨房电器设备,用户通过抽油烟机来去除烹饪时产生的烟气;抽油烟机包括机壳、蜗壳风机、集烟罩等部件,蜗壳风机安装在机壳内,机壳上开设有进烟口和排烟口,集烟罩安装在进烟口处;机壳的排烟口处连接有出气座,蜗壳风机的排烟口通过出气座与排烟管连通。
[0003]现有的侧吸式抽油烟机的蜗壳风机为倾斜放置,而出气座为竖直放置,并且蜗壳风机的排烟口为方形,排烟管的进烟口为圆形,这样烟气从蜗壳风机的方形口倾斜流出后就被强制转为竖向圆形流动。这种不顺畅的过渡,容易导致排气风阻较大,影响排烟效果,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气座、风机组件及抽油烟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气从蜗壳风机的方形口倾斜流出后被强制转为竖向圆形流动,容易导致排气风阻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出气座,用于连接在蜗壳的排烟口与排烟管之间,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内沿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
[0006]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入风口适用于蜗壳的方形的排烟口匹配,第一流体通道的截面沿烟气的流动方向,逐渐以第一变化幅度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入风口对应的截面向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排风口对应的截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排风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风口对齐连接并贯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截面沿烟气的流动方向,逐渐以第二变化幅度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入风口对应的截面向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排风口对应的截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排风口适用于与圆形的排烟管的入烟口匹配;
[0007]第一流体通道的排风口与第二流体通道的入风口连接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周向上形成过渡痕线。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侧壁包括依次首位连接的第一a侧面、第一b侧面、第一c侧面和第一d侧面,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侧壁包括依次首位连接的第二a侧面、第二b侧面、第二c侧面和第二d侧面;
[0009]所述第一a侧面对应设置在蜗壳的与蜗舌相对的围板的上方,所述第二a侧面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a侧面的上边沿对齐连接,并形成第一过渡痕线;
[0010]所述第一c侧面对应设置在蜗壳的设置有蜗舌的围板的上方,所述第二c侧面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c侧面的上边沿对齐连接,并形成第三过渡痕线;
[0011]所述第一b侧面和所述第一d侧面分别对应于蜗壳的两侧板的上方设置,所述第二b侧面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b侧面的上边沿对齐连接,并形成第二过渡痕线;所述第二d侧面
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d侧面的上边沿对齐连接,并形成第四过渡痕线。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a侧面沿从下到上的方向向内凹陷呈弧形设置,第二a侧面在上下方向上垂直于所述蜗壳的排烟口所在平面设置;
[0013]所述第一c侧面沿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向外凸出设置,所述第二c侧面沿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背离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中心向外倾斜设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沿从下到上的方向:所述第一a侧面、所述第二a侧面、所述第一c侧面和所述第二c侧面均平滑延伸,且所述第一a侧面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径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所述第二a侧面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径向上的变化幅度,所述第一c侧面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径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所述第二c侧面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径向上的变化幅度。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a侧面和所述第一c侧面为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周向向外凸出的弧形面,所述第二a侧面和所述第二c侧面为沿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周向向外凸出的弧形面。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b侧面、所述第二b侧面、所述第一d侧面和所述第二d侧面均为平面板,所述第一b侧面和所述第一d侧面均垂直于所述蜗壳的排烟口所在平面设置,所述第二b侧面和所述第二d侧面相互靠近内缩倾斜设置。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b侧面和/或所述第二d侧面的倾斜角度均不大于5度。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出气座的上端至下端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b侧面与所述第一d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b侧面与所述第一d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蜗壳的排烟口的最大宽度。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沿从下往上的方向:第二a侧面和第二c侧面沿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周向的长度均逐渐延长,所述第二b侧面和所述第二d侧面沿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周向的长度均逐渐缩短。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a侧面下端与所述蜗壳的蜗舌相对的围板的上方相切过渡连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a侧面、所述第一b侧面、所述第一c侧面和所述第一d侧面的下端依次围设成方形,以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的入风口呈与所述蜗壳的排烟口匹配的方形。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座体的下端的外周面连接有用于与蜗壳的顶板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座体的上端连接有圆形的出口接头。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连接在所述蜗壳的排烟口上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出气座。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进一步方案,所述蜗壳的围板的蜗舌位置安装有蜗舌组件;
[0025]所述蜗舌组件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的前导流面、消噪凹槽和后导流面,所述前导流面和所述后导流面面向所述蜗壳的烟气流道设置。
[0026]具体的,所述后导流面沿所述围板的宽度方向呈背离所述烟气流道凹陷的弧线设置,所述前导流面沿所述围板的宽度方向呈背离烟气流道凹陷的弧形设置。
[0027]具体的,所述前导流面沿上下方向呈面向烟气流道凸出的弧形设置,所述后导流
面沿上下方向呈背离所述烟气流道凹陷的弧形设置。
[0028]具体的,所述后导流面沿所述围板的宽度方向呈圆弧形设置,且后导流面的圆弧形的中点偏离所述围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
[0029]和/或;
[0030]所述前导流面呈马鞍面设置。
[0031]具体的,所述前导流面靠近所述后导流面的边沿为第一边沿,所述后导流面靠近所述前导流面的边沿为第二边沿;
[0032]所述消噪凹槽的相对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连接,所述消噪凹槽相对所述第一边沿和所述第二边沿背离所述烟气流道向外凹陷。
[0033]具体的,沿所述第一边沿的延伸方向,所述消噪凹槽贯通设置;
[0034]和/或;
[0035]所述消噪凹槽的截面呈V形设置。
[0036]具体的,所述蜗舌组件包括主体壳,所述主体壳呈开口的槽状设置,所述主体壳的底壁背离所述主体壳内部的一侧面向所述烟气流道设置,所述主体壳的底壁上形成有所述前导流面、所述消噪凹槽和所述后导流面;
[0037]所述主体壳的开口面向所述围板,所述主体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气座,用于连接在蜗壳(10)的排烟口(11)与排烟管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内沿烟气(50)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流体通道(33)和第二流体通道(35);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3)的入风口(31)适用于蜗壳(10)的方形的排烟口(11)匹配,第一流体通道(33)的截面沿烟气(50)的流动方向,逐渐以第一变化幅度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3)的入风口(31)对应的截面向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3)的排风口对应的截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3)的排风口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入风口对齐连接并贯通;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截面沿烟气(50)的流动方向,逐渐以第二变化幅度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入风口对应的截面向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排风口(32)对应的截面平滑过渡,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排风口(32)适用于与圆形的排烟管的入烟口匹配;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3)的排风口与第二流体通道(35)的入风口连接的位置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周向上形成过渡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3)的侧壁包括依次首位连接的第一a侧面(331)、第一b侧面(332)、第一c侧面(333)和第一d侧面(334),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侧壁包括依次首位连接的第二a侧面(351)、第二b侧面(352)、第二c侧面(353)和第二d侧面(354);所述第一a侧面(331)对应设置在蜗壳(10)的与蜗舌相对的围板(12)的上方,所述第二a侧面(351)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a侧面(331)的上边沿对齐连接,并形成第一过渡痕线(371);所述第一c侧面(333)对应设置在蜗壳(10)的设置有蜗舌的围板(12)的上方,所述第二c侧面(353)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c侧面(333)的上边沿对齐连接,并形成第三过渡痕线(373);所述第一b侧面(332)和所述第一d侧面(334)分别对应于蜗壳(10)的两侧板(13)的上方设置,所述第二b侧面(352)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b侧面(332)的上边沿对齐连接,并形成第二过渡痕线(372);所述第二d侧面(354)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d侧面(334)的上边沿对齐连接,并形成第四过渡痕线(37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侧面(331)沿从下到上的方向向内凹陷呈弧形设置,第二a侧面(351)在上下方向上垂直于所述蜗壳(10)的排烟口(11)所在平面设置;所述第一c侧面(333)沿从下到上的方向向外凸出设置,所述第二c侧面(353)沿从下到上的方向逐渐背离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中心向外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气座,其特征在于,沿从下到上的方向:所述第一a侧面(331)、所述第二a侧面(351)、所述第一c侧面(333)和所述第二c侧面(353)均平滑延伸,且所述第一a侧面(331)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3)的径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所述第二a侧面(351)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径向上的变化幅度,所述第一c侧面(333)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3)的径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所述第二c侧面(353)在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径向上的变化幅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a侧面(331)和所述第一c侧面(333)为沿所述第一流体通道(33)的周向向外凸出的弧形面,所述第二a侧面(351)和所述
第二c侧面(353)为沿所述第二流体通道(35)的周向向外凸出的弧形面。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出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b侧面(332)、所述第二b侧面(352)、所述第一d侧面(334)和所述第二d侧面(354)均为平面板,所述第一b侧面(332)和所述第一d侧面(334)均垂直于所述蜗壳(10)的排烟口(11)所在平面设置,所述第二b侧面(352)和所述第二d侧面(354)相互靠近内缩倾斜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b侧面(352)和/或所述第二d侧面(354)的倾斜角度均不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李智宝于巍巍周海昕余国成马晓阳温俊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