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60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0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被构造成将间隔开的两个外部设备电连接在一起,并且包括:两个接口件和耦接件。耦接件的内导体部和绝缘部通过彼此相对的凹凸配合部保持在一起,内导体部的凹凸配合部和绝缘部的凹凸配合部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允许内导体部相对于绝缘部发生径向位移;或者,耦接件的外导体部和绝缘部通过彼此相对的凹凸配合部保持在一起,外导体部的凹凸配合部和绝缘部的凹凸配合部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允许绝缘部相对于外导体部发生径向位移。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RL和PIM性能。连接器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RL和PIM性能。连接器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RL和PIM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


[0001]本公开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来说,本公开涉及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小型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用于将两个分开的设备连接在一起。所述设备可以例如是基站天线、滤波器、射频拉远单元(RRU)等。
[0003]由于设备安装位置的误差(例如基站天线与射频拉远单元(RRU) 之间的位置偏差,滤波器与基站天线之间的位置偏差)、以及设备部件的制造误差(例如电路板的平整度)等原因,两个待连接的设备可能存在无法轴向对齐和/或径向对齐的情况,这就需要连接器系统能够适应设备之间的轴向浮动和/或径向浮动。一般来说,连接器系统中的浮动对于可靠连接并确保整个连接矩阵中的RF信号的完整性至关重要。然而,连接器系统中的径向和轴向浮动(除接口结构外)会影响电气性能,从而导致较差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和低无源互调 (PIM)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能够克服现有产品上述缺陷中至少一个的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
[0005]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中,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被构造成将间隔开的两个外部设备电连接在一起,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包括:
[0006]两个接口件,每个接口件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接触部、绝缘层和外壳体,接口件的外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耦接件连接部和外部设备连接部,外部设备连接部被构造成连接至外部设备;和
[0007]耦接件,所述耦接件构造成将所述两个接口件连接在一起、并且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导体部、至少一个绝缘部和至少一个外导体部,内导体部在两端接收和保持两个接口件的内接触部的端部,绝缘部被构造成将内导体部和外导体部间隔开,外导体部的端部被接收和保持在接口件的外壳体的耦接件连接部中;
[0008]其中,耦接件的内导体部和绝缘部通过彼此相对的凹凸配合部保持在一起,内导体部的凹凸配合部和绝缘部的凹凸配合部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允许内导体部相对于绝缘部发生径向位移;或者,耦接件的外导体部和绝缘部通过彼此相对的凹凸配合部保持在一起,外导体部的凹凸配合部和绝缘部的凹凸配合部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允许绝缘部相对于外导体部发生径向位移。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耦接件连接部的内径大致等于或稍小于耦接件的外导体部的外径,并且耦接件的外导体部通过径向向外的弹性力被保持在耦接件连接部内。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耦接件连接部在其中空内部的自由端部处呈向外扩张的喇叭
状,以便于将耦接件的外导体部引导进入耦接件连接部内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耦接件连接部在其中空内部设有台阶部,以抵接耦接件的外导体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设备连接部在其中空内部固定接口件的绝缘层。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设备为基站天线、滤波器、和/或射频拉远单元。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设备连接部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压接将接口件连接至外部设备。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设备连接部包括从其自由端部轴向向外伸出的一个或多个伸长支腿,所述一个或多个伸长支腿被构造成穿过外部设备上的通孔并焊接到外部设备上。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设备连接部在其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被构造成连接至外部设备的内螺纹。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设备连接部通过过盈压接进入外部设备的腔体中。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接触部大致设置在接口件的外壳体的中心轴线上。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层被固定在外部设备连接部的中空内部,并且围绕和固定内接触部。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导体部的相对两个端部均具有凹槽,以分别接收两个接口件的内接触部,其中,内接触部能够在凹槽中发生轴向滑移。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导体部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绝缘部的至少一个凹部,并且所述第一间隙存在于凹部的表面和绝缘部的内表面之间。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部的轴向长度大致等于绝缘部的轴向长度,并且凹部的直径小于绝缘部的内径。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导体部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主体部两侧的两个接口件连接部,其中,接口件连接部被构造成连接至接口件的外壳体的耦接件连接部内。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耦接件包括两个所述绝缘部和两个所述外导体部、并且还包括外壳体,每个外导体部均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主体部外侧的一个接口件连接部,两个外导体部的主体部被分别接收和固定在耦接件的外壳体的两端内、并且内部分别保持两个绝缘部,两个接口件连接部分别被连接至两个接口件的外壳体的耦接件连接部内。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在其内表面设有接收绝缘部的凹部,并且所述第二间隙存在于凹部的表面和绝缘部的外表面之间。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凹部的轴向长度大致等于绝缘部的轴向长度,并且凹部的直径大于绝缘部的外径。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导体部与绝缘部一体成形、或者分开成形但固定在一起。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口件连接部包括从主体部轴向向外伸出的多个弹性爪状部,所述多个弹性爪状部周向均匀间隔开地或不均匀间隔地分布在主体部的轴向外表面上。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弹性爪状部中的每一个设有径向向外凸出的突起,所有突起形成的外轮廓的外径稍大于接口件的耦接件连接部的内径。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被构造成在接口件连接部插入耦接件连接部中时受到耦接件连接部的内表面的压迫而使弹性爪状部径向向内弹性变形,从而利用径向向外的弹性力
保持在耦接件连接部的内表面上。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突起能够在耦接件连接部的内表面上发生轴向滑移。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径向尺寸在0.05

0.5mm 之间。
[0033]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中,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被构造成将间隔开的两个外部设备电连接在一起,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包括:
[0034]两个接口件,每个接口件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接触部、绝缘层和外壳体,接口件的外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耦接件连接部和外部设备连接部,外部设备连接部被构造成连接至外部设备;和
[0035]耦接件,所述耦接件构造成将所述两个接口件连接在一起、并且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导体部、绝缘部、两个外导体部、以及外壳体,内导体部在两端接收和保持两个接口件的内接触部的端部,绝缘部被构造成将内导体部和外导体部间隔开,两个外导体部的端部被接收和保持在接口件的外壳体的耦接件连接部中,外壳体被构造成保持两个外导体部和绝缘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被构造成将间隔开的两个外部设备电连接在一起,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包括:两个接口件,每个接口件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接触部、绝缘层和外壳体,接口件的外壳体包括彼此相连的耦接件连接部和外部设备连接部,外部设备连接部被构造成连接至外部设备;和耦接件,所述耦接件构造成将所述两个接口件连接在一起、并且径向从内到外依次包括内导体部、至少一个绝缘部和至少一个外导体部,内导体部在两端接收和保持两个接口件的内接触部的端部,绝缘部被构造成将内导体部和外导体部间隔开,外导体部的端部被接收和保持在接口件的外壳体的耦接件连接部中;其中,耦接件的内导体部和绝缘部通过彼此相对的凹凸配合部保持在一起,内导体部的凹凸配合部和绝缘部的凹凸配合部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允许内导体部相对于绝缘部发生径向位移;或者,耦接件的外导体部和绝缘部通过彼此相对的凹凸配合部保持在一起,外导体部的凹凸配合部和绝缘部的凹凸配合部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允许绝缘部相对于外导体部发生径向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耦接件连接部的内径大致等于或稍小于耦接件的外导体部的外径,并且耦接件的外导体部通过径向向外的弹性力被保持在耦接件连接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耦接件连接部在其中空内部的自由端部处呈向外扩张的喇叭状,以便于将耦接件的外导体部引导进入耦接件连接部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耦接件连接部在其中空内部设有台阶部,以抵接耦接件的外导体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连接部在其中空内部固定接口件的绝缘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为基站天线、滤波器、和/或射频拉远单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连接部通过焊接、螺纹连接或压接将接口件连接至外部设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连接部包括从其自由端部轴向向外伸出的一个或多个伸长支腿,所述一个或多个伸长支腿被构造成穿过外部设备上的通孔并焊接到外部设备上。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连接部在其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被构造成连接至外部设备的内螺纹。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部设备连接部通过过盈压接进入外部设备的腔体中。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内接触部大致设置在接口件的外壳体的中心轴线上。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绝缘层被固定在
外部设备连接部的中空内部,并且围绕和固定内接触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内导体部的相对两个端部均具有凹槽,以分别接收两个接口件的内接触部,其中,内接触部能够在凹槽中发生轴向滑移。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内导体部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绝缘部的至少一个凹部,并且所述第一间隙存在于凹部的表面和绝缘部的内表面之间。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凹部的轴向长度大致等于绝缘部的轴向长度,并且凹部的直径小于绝缘部的内径。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外导体部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主体部两侧的两个接口件连接部,其中,接口件连接部被构造成连接至接口件的外壳体的耦接件连接部内。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耦接件包括两个所述绝缘部和两个所述外导体部、并且还包括外壳体,每个外导体部均包括主体部、以及位于主体部外侧的一个接口件连接部,两个外导体部的主体部被分别接收和固定在耦接件的外壳体的两端内、并且内部分别保持两个绝缘部,两个接口件连接部分别被连接至两个接口件的外壳体的耦接件连接部内。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主体部在其内表面设有接收绝缘部的凹部,并且所述第二间隙存在于凹部的表面和绝缘部的外表面之间。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凹部的轴向长度大致等于绝缘部的轴向长度,并且凹部的直径大于绝缘部的外径。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内导体部与绝缘部一体成形、或者分开成形但固定在一起。21.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接口件连接部包括从主体部轴向向外伸出的多个弹性爪状部,所述多个弹性爪状部周向均匀间隔开地或不均匀间隔地分布在主体部的轴向外表面上。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弹性爪状部中的每一个设有径向向外凸出的突起,所有突起形成的外轮廓的外径稍大于接口件的耦接件连接部的内径。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突起被构造成在接口件连接部插入耦接件连接部中时受到耦接件连接部的内表面的压迫而使弹性爪状部径向向内弹性变形,从而利用径向向外的弹性力保持在耦接件连接部的内表面上。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突起能够在耦接件连接部的内表面上发生轴向滑移。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部设备对外部设备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间隙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木兰张玉俊周元耀
申请(专利权)人: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