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41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水槽,包括工作台、支撑腿、冷却槽、冷却腔、活塞板、支撑板、循环组件、调节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支撑腿对称设于工作台两端下方,所述冷却槽设于工作台上方,所述冷却槽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冷却腔设于冷却槽内,所述活塞板滑动设于冷却腔底壁上方,所述支撑板设于工作台下方且设于支撑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循环组件反复利用冷却水,节能环保,调节组件便于调节冷却腔的容积,方便根据电力设备的发热情况进行冷却,合理利用资源,辅助组件便于辅助活塞板升降,加强调节组件的稳定性,实用性高、操作简单、冷却效果好、结构简单、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的冷却水槽。安全可靠的冷却水槽。安全可靠的冷却水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水槽


[0001]本技术属于冷却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冷却水槽。

技术介绍

[0002]冷却水槽是一种用于将产品进行冷却的水槽,将水槽中倒入水,从而对产品放入水中进行冷却,达到降低产品的温度的一种设备。电力设备指的是供电和发电的两种装置,而现有电力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都会产生热量,因此就需要冷却装置对其冷却,从而能保护电力设备。
[0003]目前冷却水槽对冷却水往往为一次性使用,并未能对冷却水进行有效的循环利用,冷却水损耗量巨大,从而加大的增了冷却成本,并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内部的水可以循环使用的冷却装置,但是水在循环的过程中会有杂质产生,这些杂质不容易不过滤。所以,急需一种新型冷却水槽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组件反复利用冷却水,节能环保,调节组件便于调节冷却腔的容积,方便根据电力设备的发热情况进行冷却,合理利用资源,辅助组件便于辅助活塞板升降,加强调节组件的稳定性,实用性高、操作简单、冷却效果好、结构简单、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的冷却水槽。
[0005]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冷却水槽,包括工作台、支撑腿、冷却槽、冷却腔、活塞板、支撑板、循环组件、调节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支撑腿对称设于工作台两端下方,所述冷却槽设于工作台上方,所述冷却槽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冷却腔设于冷却槽内,所述活塞板滑动设于冷却腔底壁上方,所述支撑板设于工作台下方且设于支撑腿之间,所述循环组件设于支撑板上方,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阀、循环软管、循环水箱、净化腔、存水腔、单向阀和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阀设于冷却槽下方,所述循环软管设于循环水阀一端,所述循环软管一端与循环水阀连接,所述循环软管远离循环水阀的一端与活塞板连接,所述循环水箱设于工作台下方且设于支撑板上方,所述循环水阀远离循环软管的一端与循环水箱顶壁连接,所述净化腔设于循环水箱与循环水阀连接的一端,所述存水腔设于循环水箱内且设于净化腔一侧,所述单向阀设于净化腔与存水腔之间,所述单向阀两端分别与净化腔和存水腔下端侧壁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设于循环水箱一侧且设于支撑板上方,所述循环水泵输入端与存水腔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输出端与冷却腔侧壁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调节转动槽、调节电机、调节转轴、调节传动带、缠线转盘和牵引线,所述调节转动槽对称设于冷却腔顶壁两端,所述调节电机转动设于冷却槽内且设于冷却腔顶壁,所述调节转轴转动设于冷却腔顶壁且设于调节电机一侧,所述调节转轴两端分别转动设于调节转动槽内,所述调节传动带绕设于调节电机的输出端侧壁与调节转轴中心处侧壁,所述缠线转盘设于调节转轴两端且转动设于调节转动槽内,所述牵引线对称设于活塞板两端上方,所述牵引线绕设于缠线转盘侧壁,所述辅助组件设于冷却腔顶壁下方且设于
活塞板上方,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辅助伸缩杆、辅助套杆和辅助滑槽,所述辅助伸缩杆设于活塞板中心处上方,所述辅助套杆设于冷却腔顶壁中心处下方,所述辅助套杆设于辅助伸缩杆上方,所述辅助滑槽设于辅助套杆内,所述辅助套杆上端滑动设于辅助滑槽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伸缩杆远离活塞板的一端设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滑动设于辅助滑槽内,防脱块便于防止辅助伸缩杆脱离辅助滑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滑槽内设有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设于辅助伸缩杆远离活塞板的一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净化腔内设有过滤层,过滤层便于过滤水中的颗粒状杂物。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净化腔内设有吸附层,所述吸附层设于过滤层下方,吸附层便于吸附过滤后水中的其他杂物。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腿下方设有万向轮,万向轮便于带动冷却水槽移动。
[0011]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冷却水槽,循环组件反复利用冷却水,同时过滤净化冷却水,节能环保,调节组件通过调整活塞板的位置,调节冷却腔的容积,方便根据电力设备的发热情况进行冷却,合理利用资源,辅助组件便于辅助活塞板升降,加强调节组件的稳定性,实用性高、操作简单、冷却效果好、结构简单、功能丰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冷却水槽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冷却水槽辅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1、工作台,2、支撑腿,3、冷却槽,4、冷却腔,5、活塞板,6、支撑板,7、循环组件,8、调节组件,9、辅助组件,10、循环水阀,11、循环软管,12、循环水箱,13、净化腔,14、存水腔,15、单向阀,16、循环水泵,17、调节转动槽,18、调节电机,19、调节转轴,20、调节传动带,21、缠线转盘,22、牵引线,23、辅助伸缩杆,24、辅助套杆,25、辅助滑槽,26、防脱块,27、辅助弹簧,28、过滤层,29、吸附层,3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冷却水槽,包括工作台1、支撑腿2、冷却槽3、冷却腔4、活塞板5、支撑板6、循环组件7、调节组件8和辅助组件9,所述支撑腿2对称设于工作台1两端下方,所述冷却槽3设于工作台1上方,所述冷却槽3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冷却腔4设于冷却槽3内,所述活塞板5滑动设于冷却腔4底壁上方,所述支撑板6设于工作台1下方且设于支撑腿2之间,所述循环组件7设于支撑板6上方,所述循环组件7包括循环水阀10、循环软管11、循环水箱12、净化腔13、存水腔14、单向阀15和循环水泵16,所述循环水阀10设
于冷却槽3下方,所述循环软管11设于循环水阀10一端,所述循环软管11一端与循环水阀10连接,所述循环软管11远离循环水阀10的一端与活塞板5连接,所述循环水箱12设于工作台1下方且设于支撑板6上方,所述循环水阀10远离循环软管11的一端与循环水箱12顶壁连接,所述净化腔13设于循环水箱12与循环水阀10连接的一端,所述存水腔14设于循环水箱12内且设于净化腔13一侧,所述单向阀15设于净化腔13与存水腔14之间,所述单向阀15两端分别与净化腔13和存水腔14下端侧壁连接,所述循环水泵16设于循环水箱12一侧且设于支撑板6上方,所述循环水泵16输入端与存水腔14连接,所述循环水泵16输出端与冷却腔4侧壁连接,所述调节组件8调节转动槽17、调节电机18、调节转轴19、调节传动带20、缠线转盘21和牵引线22,所述调节转动槽17对称设于冷却腔4顶壁两端,所述调节电机18转动设于冷却槽3内且设于冷却腔4顶壁,所述调节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水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支撑腿、冷却槽、冷却腔、活塞板、支撑板、循环组件、调节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支撑腿对称设于工作台两端下方,所述冷却槽设于工作台上方,所述冷却槽呈上端开口的中空腔体设置,所述冷却腔设于冷却槽内,所述活塞板滑动设于冷却腔底壁上方,所述支撑板设于工作台下方且设于支撑腿之间,所述循环组件设于支撑板上方,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水阀、循环软管、循环水箱、净化腔、存水腔、单向阀和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阀设于冷却槽下方,所述循环软管设于循环水阀一端,所述循环软管一端与循环水阀连接,所述循环软管远离循环水阀的一端与活塞板连接,所述循环水箱设于工作台下方且设于支撑板上方,所述循环水阀远离循环软管的一端与循环水箱顶壁连接,所述净化腔设于循环水箱与循环水阀连接的一端,所述存水腔设于循环水箱内且设于净化腔一侧,所述单向阀设于净化腔与存水腔之间,所述单向阀两端分别与净化腔和存水腔下端侧壁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设于循环水箱一侧且设于支撑板上方,所述循环水泵输入端与存水腔连接,所述循环水泵输出端与冷却腔侧壁连接,所述调节组件调节转动槽、调节电机、调节转轴、调节传动带、缠线转盘和牵引线,所述调节转动槽对称设于冷却腔顶壁两端,所述调节电机转动设于冷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方蔚刘飞雄胡志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