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扩张胆道狭窄部的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093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扩张胆道狭窄部的引流管,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穿刺针、内套管、引流软管,引流软管的前端沿轴向开有若干个引流孔,引流软管的前端可形成盘圈,引流软管中段设置有球囊,球囊两侧均开有引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引流管带有可膨胀的球囊,使用时膨胀的球囊可对患者胆道狭窄处进行扩张,满足经PTCD途径、各种局限性胆道梗阻的引流和狭窄部位持续扩张,有利于胆管成形,改变目前介入胆管成形术引流管不能对狭窄部位提供长时间足够支撑,单纯球囊扩张又不能同时引流的局面。纯球囊扩张又不能同时引流的局面。纯球囊扩张又不能同时引流的局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扩张胆道狭窄部的引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扩张胆道狭窄部的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恶性梗阻性黄疸(m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MOJ)是指肝内外胆道因恶性肿瘤直接侵犯或间接、压迫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梗阻性黄疸的一系列疾病。常见的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包括: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管癌、肝癌、胆囊癌等。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并出现肝脏功能、凝血功能异常,导致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增加、肝衰竭风险增高。超声或介入下的经皮经肝胆道、胆囊穿刺引流,内镜下胆道引流,腹腔镜下姑息性胆肠吻合均可纳入微创减黄范畴,但腔镜下减黄方式对患者情况要求较高。
[0003]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及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是目前最有效、应用最广的术式,能有效减轻黄疸,促使肝功能恢复。
[0004]目前常用的PTBD、PTCD引流管(如图1所示)主要结构包括穿刺针、内套管和外部的引流软管,其中引流软管上开设有一排引流孔(如图2所示),在接近引流软管前端的一侧固定牵引线,在一排引流孔的另一侧设置有一个侧孔,牵引线的另一端通过该侧孔从引流软管内部延伸并穿出。使用时,将引流管导入到胆内指定位置后,退出穿刺针和内套管,在引流软管的另一端拉紧牵引线,在体内的引流软管前端逐渐向侧孔靠近,直至卷曲至如图3

2所示的α型(猪尾型)盘圈。
[0005]然而,目前的PTBD、PTCD等引流管结构均较为单一,其最基本功能就是实现胆汁引流作用,对于梗阻部位并无治疗作用。尤其是一些胆道狭窄的良性疾病,如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9.3%~27%),其主要为吻合口处狭窄,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生存期;如外科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常需要放置多根引流管起支撑及引流作用,预防胆管术后狭窄。临床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临时引流管植入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文献报道ERCP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在0.5%~10%不等,但对于严重胆道狭窄或闭塞患者而言ERCP很难实现胆道再通,不仅如此,ERCP必须切开ODDS括约肌,导致ODDS括约肌功能永久性丧失。可见,现有的引流管结构单一,对于患者常出现的胆道狭窄还需要多种器械配合,造成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引流管功能单一的问题,针对胆病患者常见的胆道狭窄问题,提供了一种兼具引流和扩张功能的引流管,可应用于多种存在胆道狭窄的治疗过程中,保证胆汁引流的同时,通过球囊扩张胆道狭窄部位,适用于经PTCD途径的各种原因导致的胆道狭窄或梗阻,能保证胆汁引流的同时,还有利于胆道塑形恢复。
[0007]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可扩张胆道狭窄部的引流管,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穿刺针1、内套管2、引流软管3,引流软管3的前端沿轴向开有若干个引流孔32,引流软管的前端可形成盘圈,引流软管中段设置有球囊36,球囊两侧均开有引流孔。
[0009]优选的,所述引流软管3还包括充气管37和气压阀38,充气管37一端连接球囊36另一端连接气压阀38。
[0010]优选的,所述充气管37设置在引流软管内部,穿过引流软管壁与球囊36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球囊36与充气管37之间至少设有两个充气孔。
[0012]优选的,所述引流软管可形成盘圈部分与球囊之间至少间隔一个引流孔。
[0013]优选的,所述球囊上设有放射线显影标记34。
[0014]优选的,所述球囊36为顺应性球囊。
[0015]优选的,所述球囊36膨胀后的最大直径不超过10mm。
[0016]优选的,所述球囊36的长度为2

4cm。
[0017]优选的,所述引流软管的管体31与球囊36一体成型。
[0018]优选的,所述引流软管3非引流孔沿线对侧的表面设置有沿轴向排列的多个打孔标记点33,所述孔标记点33附近标明打孔后引流软管盘圈的外径大小。
[0019]优选的,引流管还包括使引流软管形成盘圈的牵引线4,所述牵引线4的一端固定在距引流软管前端3mm内。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引流管带有可膨胀的球囊,使用时膨胀的球囊可对患者胆道狭窄处进行扩张,可满足各种原因如外科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肝脏肿瘤,肝移植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胆道狭窄胆汁淤积的经PTCD途径治疗,对胆汁淤积也有很好的引流作用,同时发挥胆道扩张成形作用。满足经PTCD途径、各种局限性胆道梗阻的引流和狭窄部位持续扩张,有利于胆管成形,改变目前介入胆管成形术引流管不能对狭窄部位提供长时间足够支撑,单纯球囊扩张又不能同时引流的局面。
[0022]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中,引流软管非引流孔沿线对侧的表面设置有沿轴向排列的多个打孔标记点,所述孔标记点附近标明打孔后引流软管盘圈的外径大小,以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需求进行剪孔并调节盘圈大小。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市售PTCD引流管的图片;
[0024]其中,1为穿刺针,2为内套管,3为引流软管;
[0025]图2为市售PTCD引流管的前端图片;
[0026]其中,4为牵引线,31为引流软管的管体,32为引流孔,35为牵引线固定位点,36为侧孔;
[0027]图3

1为市售PTCD引流管牵引线部分拉紧后的形状;
[0028]图3

2为市售PTCD引流管牵引线全部拉紧后的形状;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引流管的引流软管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4为牵引线,31为引流软管的管体,32为引流孔,33为侧孔/打孔标记点,35为牵引线连接处,36为球囊,37为充气管,38为气压阀,39为充气孔;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球囊未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4为牵引线,31为引流软管的管体,32为引流孔,33为侧孔/打孔标记点,34为放射线显影标记,35为牵引线连接处,36为球囊,37为充气管,38为气压阀,39为充气孔;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球囊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4]其中,4为牵引线,31为引流软管的管体,32为引流孔,33为侧孔/打孔标记点,34为放射线显影标记,35为牵引线连接处,36为球囊,37为充气管,38为气压阀,39为充气孔;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引流软管盘圈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4为牵引线,31为引流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扩张胆道狭窄部的引流管,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穿刺针、内套管、引流软管,引流软管的前端沿轴向开有若干个引流孔,引流软管的前端可形成盘圈,其特征在于,引流软管中段设置有球囊,球囊两侧均开有引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软管还包括充气管和气压阀,充气管一端连接球囊另一端连接气压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设置在引流软管内部,穿过引流软管壁与球囊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与充气管之间至少设有两个充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软管可形成盘圈部分与球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旭东张雯杜楠颜志平张巍杨国威王建华刘嵘钱晟张子寒李长煜杨敏捷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