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901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3
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旨在提供一种方便拆装、连接稳固的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桥接件以及导电件,所述桥接件包括横档部,所述横档部的短边两端设置有主定位部,两个所述主定位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卡接在壳体上的卡口,所述横档部的长边两端设置有第二折弯臂,所述主定位部与第二折弯臂朝向水平方向垂直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折弯臂与主定位部之间形成有夹口,每个所述导电件上设置有固定部,每个桥接件通过夹口与固定部的配合将两个导电件之间连接并导通;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线端子技术领域。线端子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


[0001]本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组件之间经常需要进行传输线的接线动作,在各电子组件之间达到电性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等动作。其中,插拔式接线端子属于行业内常见的连接端子,其采用弹片连接器,通过在弹片连接器上插入或拔出端子给电路提供或断开电能,连接方便可靠。但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存在以下缺点,需要分别在桥接件的两端连接导电件(即两进两出),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生产制造,另外桥接件与壳体以及导电件通常采用固定的结构设计,不便于拆装以及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方便拆装、连接稳固的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桥接件,所述桥接件包括横档部,横档部的左右两侧通过向内折弯形成主定位部,所述主定位部上设置有卡口,所述壳体上延伸设置有与卡口配合的连接部,所述横档部的上端通过向内弯折于主定位部上端形成上弹性定位部,上弹性定位部与主定位部之间形成有上夹口,所述横档部的下端通过向内弯折于主定位部下端形成下弹性定位部,下弹性定位部与主定位部之间形成有下夹口,所述上夹口连接有第一导电件,所述下夹口连接有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之间通过桥接件连接并导通。
[0005]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在横档部的左右两侧上设置主定位部,主定位部上设置有卡口,壳体上设置有连接部,卡口与连接部卡接用于将桥接件卡接在壳体上,具有方便拆装、便于维护的特点;在横档部的上端设置上弹性定位部,其与主定位部之间形成有上夹口,下端设置下弹性定位部,其与主定位部之间形成有下夹口,安装时在上夹口连接第一导电件,下夹口连接第二导电件,使一个桥接件可以连接多个导电件,并且每个导电件均位于桥接件的同一侧(即两进一出),使结构简单布局更加合理,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减少多个桥接件的使用以降低成本;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桥接件以及壳体之间为分体式的可拆结构设计,具有便于拆装、方便维护的特点;采用卡口以及夹口用作连接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寿命长,连接稳定的特点。
[0006]作为本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定位部上对应上夹口的尾端以及下夹口的尾端分别设置有凸台,所述第一导电件与上夹口配合时以及第二导电件与下夹口配合时,所述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尾端分别与凸台相抵进而被限制移动。当在上夹口内装入第一导电件时以及在下夹口内装入第二导电件时,需使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尾端的
尾端与凸台的前端面相抵,限制配合位置,当从导电件处插入导线时,凸台与固定部配合能够限制导电件的移动,方便导线插入,使连接稳定可靠。
[0007]作为本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上弹性定位部朝向上夹口以及下弹性定位部朝向下夹口分别设置有凸部。设置凸部,当第一导电件位于上夹口内时以及第二导电件位于下夹口内时,通过凸起在弹性作用下向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施加作用力以夹紧,提升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与桥接件连接的稳固程度。
[0008]作为本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定位部对应上夹口以及下夹口分别设置有齿部,当所述第一导电件位于上夹口内,在上弹性定位部的作用下,第一导电件被抵紧在上夹口处的齿部上;当所述第二导电件位于下夹口内,在下弹性部的作用下,第二导电件被抵紧在下夹口处的齿部上。齿部设置于主定位部的上下两端,当第一导电件连接于上夹口内时、第二导电件连接于下夹口内时,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的端面与齿部保持接触,增多接触点,提升连接的稳定性,有效降低固定部脱落的概率。
[0009]作为本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接部垂直方向上的间距大于卡口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以使卡口在与连接部配合时,连接部将卡口胀大迫使卡口具有始终卡紧在连接部上的趋势。上述改进,使桥接件与连接部连接的稳固程度提升。
[0010]作为本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横档部两侧的主定位部之间形成有凹口。上述改进,在安装桥接件时,凹口连接于连接部的内侧的壳体上上,主定位部的内侧与壳体保持接触能够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0011]作为本本技术的一种改进,位于所述卡口、上夹口以及下夹口开口端的主定位部和夹持部分别形成有倾角用于增大开口端的间隙。上述改进,能够方便第一导电件放入上夹口内、第二导电件放入下夹口内,以及方便卡口与固定部配合。
[0012]作为本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导电件包括第一夹子,所述第二导电件包括第二夹子,所述第一夹子以及第二夹子上分别设置有弹片,所述上弹性定位部将第一夹子与弹片固定部的配合位置夹持于上夹口内,所述下弹性定位部将第二夹子与弹片固定部的配合位置夹持于下夹口内。上述结构改进,当第一导电件位于上夹口内、第二导电件位于下夹口内时,上夹口将第一导电件与弹片固定部夹持在内,下夹口将第二导电件与弹片固定端夹持在内,有效避免弹片脱落,使连接更稳定,同时减少了装配空间,利于装置的小型化。
[0013]作为本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夹子设置有夹持部。上述结构改进,使在桥接件上安装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时,第一导电件具有一个引入端,第二导电件具有一个引入端以及一个引出端,当连接有第一导电件以及第二导电件的桥接件装入壳体时,使壳体一侧上下具有两个引入端,另一侧下方具有一个引入端,使结构布局简单合理,降低装置的结构复杂程度,方便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本技术的桥接件与导电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本技术的桥接件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本技术的壳体上的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使本本技术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本技术的第二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所示:1、壳体;2、横档部;21、主定位部;211、卡口;22、上弹性定位部;222、上夹口;23、下弹性定位部;231、下夹口;3、连接部;4、第一导电件;41、第一夹子;5、第二导电件;51、第二夹子;511、夹持部;6、凸台;7、凸部;8、齿部;9、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请参阅图1

6所示,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桥接件,所述桥接件包括横档部2,横档部2的左右两侧通过向内折弯形成主定位部21,所述主定位部21上设置有卡口211,所述壳体1上延伸设置有与卡口211配合的连接部3,所述横档部2的上端通过向内弯折于主定位部21上端形成上弹性定位部22,上弹性定位部22与主定位部21之间形成有上夹口2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桥接件,所述桥接件包括横档部(2),横档部(2)的左右两侧通过向内折弯形成主定位部(21),所述主定位部(21)上设置有卡口(211),所述壳体(1)上延伸设置有与卡口(211)配合的连接部(3),所述横档部(2)的上端通过向内弯折于主定位部(21)上端形成上弹性定位部(22),上弹性定位部(22)与主定位部(21)之间形成有上夹口(222),所述横档部(2)的下端通过向内弯折于主定位部(21)下端形成下弹性定位部(23),下弹性定位部(23)与主定位部(21)之间形成有下夹口(231),所述上夹口(222)连接有第一导电件(4),所述下夹口(231)连接有第二导电件(5),所述第一导电件(4)与第二导电件(5)之间通过桥接件连接并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部(21)上对应上夹口(222)的尾端以及下夹口(231)的尾端分别设置有凸台(6),所述第一导电件(4)与上夹口(222)配合时以及第二导电件(5)与下夹口(231)配合时,所述第一导电件(4)以及第二导电件(5)尾端分别与凸台(6)相抵进而被限制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性定位部(22)朝向上夹口(222)以及下弹性定位部(23)朝向下夹口(231)分别设置有凸部(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内部连接功能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定位部(21)对应上夹口(222)以及下夹口(231)分别设置有齿部(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增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立电机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