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8983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碳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在饱和盐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氯化盐或硝酸盐、糖类,一定量氰胺类化合物超声形成均匀溶液,然后液氮迅速冷冻,转移至冻干机中冷冻干燥,获得的固体在惰性气体下500℃~600℃热解0.5h~2h,再850℃~950℃热解2h~3h,冷却至室温获得黑色粉末。黑色粉末在室温下0.5M硫酸中刻蚀,水洗干燥后,再次850℃~950℃热解2h~3h,得到最终负载金属原子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该多孔碳材料的孔道连续性好,制备原料正本低廉,可负载金属原子种类多样等,可用于电催化和电极材料等领域。可用于电催化和电极材料等领域。可用于电催化和电极材料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碳材料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多孔材料具有优良的孔道结构、极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使其在识别分离、催化合成、军事工程、生物技术等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各类碳质材料中,多孔碳材料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并且制备多孔碳材料的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化、催化和大分子吸附等诸多领域。
[0003]金属单原子负载基体材料最初出现将催化研究的体系深入到了一个更加微观的尺度。其由于其超小的尺寸而具有许多独特的催化性能,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特别是通过将金属单原子负载于碳载体表面的方法,有效阻止了金属单原子的聚集,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金属单原子负载的多孔碳材料由于其金属组分尺寸远小于普通金属颗粒而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能:急剧增大的表面自由能、不饱和的配位环境、金属

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这些特性使金属单原子负载的多孔碳材料展现出了卓越的催化活性及选择性。然而,其性能决定应用远远不止于电催化领域,最近报道其可用于锂金属负极均匀沉积和锂硫电池硫正极催化等方面。制约其制备难点在于金属原子及其易聚集,所以选择可以加强与单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碳载体以防止单原子聚集是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不仅制备成本低,步骤简便,而且稳定性好,毒性小,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饱和盐溶液中加入金属盐、碳源前驱体、氮源前驱体,溶解后形成前驱体溶液;步骤S2,将所述前驱体溶液先使用液氮快速冷冻,再迅速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完全干燥成固体前驱体;步骤S3,将所述固体前驱体在惰性气体下于500℃~600℃热解0.5h~2h,再850℃~950℃热解2h~3h,冷却获得黑色固体;步骤S4,将所述黑色固体放入硫酸溶液中进行蚀刻,干燥后在850℃~950℃下热解2h~3h,得到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其中,所述金属盐与所述氮源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50

1:100。
[0006]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金属盐为金属氯化盐或金属硝酸盐。
[0007]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碳源前驱体为糖类化合物。
[0008]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
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糖类化合物为葡萄糖、蔗糖或琼脂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09]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氮源前驱体为氰胺类化合物。
[0010]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氰胺类化合物为双氰胺或三聚氰胺。
[0011]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金属盐为FeCl3·
6H2O、CoCl2·
6H2O、CuCl2·
2H2O、Ni(NO3)2·
6H2O或Mn(NO3)2·
6H2O中的任一种。
[0012]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饱和盐溶液为氯化钠、氯化钾或氯化锌中的任意一种的饱和溶液。
[0013]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步骤S2中,将前驱体溶液在冷冻干燥机中于≤

50℃干燥12小时~48小时干燥成固体前驱体。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具有这样的特征,由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15]专利技术的作用与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该多孔碳材料以糖类为碳源,氰胺类为氮源,盐为模板,金属氯化盐或硝酸盐水合物为金属原子源来制备。该多孔碳材料利用盐为模板进行使糖类进行组装成为连续的多孔结构,氰胺类热解形成的氮配位与金属原子进行配位,再经过去模板、酸刻蚀和二次热解的方法制备。该材料的优点在于:孔道连续性好,制备原料正本低廉,可负载金属原子种类多样等,可用于电催化和电极材料等领域。
[0017]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及突出性的技术效果:原料有糖类、氰胺类、常见金属盐类水合物均成本较低;制备方法简单,适用性广,适合大规模生产;溶剂采用水,具有毒性小、价格便宜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能提供的金属单原子负载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制备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应用范围涉及催化、超级电容器和电池等领域。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制备的钴单原子负载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SEM);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制备的钴单原子负载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区域元素扫描图(TEM

mapping);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制备的钴单原子负载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以及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制备的钴单原子负载的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超组装制备方法作具体阐述。
[00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0024]本专利技术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S0,饱和盐模板水溶液的配制:选用氯化钠、氯化钾或氯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盐类模板剂,然后将相应的盐类模板剂按照饱和溶解度计算出一定量的水需要的相应的盐的质量,配制成饱和盐溶液作为饱和盐模板水溶液。例如,44mL去离子水配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氯化钠用量为16g。由于氯化钠等盐模板为易于使用的模板,既环保又易于用水除去并可以通过重结晶回收。
[0026]步骤S1,前驱体溶液的配制:在饱和盐溶液中加入金属盐、碳源前驱体、氮源前驱体,溶解后形成前驱体溶液。其中,金属盐与氮源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50

1:1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饱和盐溶液中加入金属盐、碳源前驱体、氮源前驱体,溶解后形成前驱体溶液;步骤S2,将所述前驱体溶液先使用液氮快速冷冻,再迅速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完全干燥成固体前驱体;步骤S3,将所述固体前驱体在惰性气体下于500℃~600℃热解0.5h~2h,再850℃~950℃热解2h~3h,冷却获得黑色固体;步骤S4,将所述黑色固体放入硫酸溶液中进行蚀刻,干燥后在850℃~950℃下热解2h~3h,得到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其中,所述金属盐与所述氮源前驱体的摩尔比为1:50

1: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金属盐为金属氯化盐或金属硝酸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碳源前驱体为糖类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原子负载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超组装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糖类化合物为葡萄糖、蔗糖或琼脂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原子负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彪张润豪谢磊李勇乔利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