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仲纪专利>正文

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897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52
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包括拾取针、安装在针织机械上的织针,织针配合织物上的第一线圈,所述的拾取针配合织物上的第二线圈,所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为两个不同位置的线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拾取针与织针相互不进行对针,而采用插接不同线圈的技术结构,解决了因为拾取针与织针之间的对针错位而导致的漏针、脱圈现象,提高了织物拾取转移效率。提高了织物拾取转移效率。提高了织物拾取转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物拾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织物的拾取,特别是一体式袜机上对于袜子的拾取,是完成袜子制造的关键核心步骤。现有的一体式袜机上对于织物袜子的拾取是通过拾取针配合织针对针完成袜子的拾取功能。拾取针配合织针其核心的结构就是针槽,通过针槽对针完成拾取针与织针的配合,从现象上讲就是织针与拾取针必须穿刺同一个线圈上的线圈孔,由此导致了织针与拾取针极大的制造难度以及安装难度,特别是在针织不同针数的袜子时,针筒更换后需要同步更换匹配的拾取针盘,存在更换时间长,配件成本高等技术难题。
[0003]现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专利申请号:201920619854.6,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转移织物的转移针,其公开了一种用于转移织物的转移针,包括:转移针主体;转移部,转移部从转移针主体的头部偏移转移针主体的轴线向下一侧延伸,转移部成弧形。该种专利虽然没有针槽结构,但是还是采用了转移针与织针配合的方法将织物的线圈顺畅地转移到转移针上的技术方案,其并没有不进行对针配合的技术提示或者解决方案。如何降低拾取针的制造难度以及技术要求,增加袜子拾取的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拾取针与织针之间没有针槽配合,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
[0005]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包括拾取针、安装在针织机械上的织针,这里的针织机械主要是指袜机,织针配合织物上的第一线圈,第一线圈可以是织物上的任一线圈,优选是织物上的最后一圈线圈,所述的拾取针配合织物上的第二线圈,所述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为两个不同位置的线圈。该种装置由于采用了拾取针与织针分别对应插接织物或者袜子袜头上的不同线圈,避免传统结构中的针槽对针结构,大大提高了袜子或者织物的拾取效率。这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其解决了传统袜机中由于需要针织不同针数的袜子,需要对应更换不同针数的针筒,针筒更换了在现有技术针筒对应的织物拾取装置、转移针等均需要配套更换,而本专利技术在针织不同针数的袜子以及对应不同针数的针筒时仅仅需要同一个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即可,大大减少了配件制造成本以及配件更换时间。
[0006]所述的拾取针包括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共同配合织物上的一个线圈孔,或者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分别配合织物上的一个线圈孔。拾取针采用两个针尖结构共同配合一个线圈孔或者分别配合一个线圈孔达到双针尖锁孔的技术效果,防止线圈孔松脱引起的漏针、脱圈问题。
[0007]所述的拾取针为单个针尖结构,相互排列,一个拾取针针尖配合第二线圈上的第一线圈孔,另一个拾取针针尖配合第二线圈上的第二线圈孔。该种技术方案采用相互排列的单个针尖的拾取针,以其中一个针尖配合第一线圈孔,另一个针尖配合第二线圈孔,这里的第一线圈孔与第二线圈孔为相邻的两个主线圈孔和副线圈孔,这样两个线圈形成一个线
圈组合防止出现漏针、脱圈问题。
[0008]所述的第一针尖和第二针尖的伸出长短不同,第一针尖配合第二线圈上的第三线圈孔;所述的第二针尖配合第三线圈上的第四线圈孔。该种结构的拾取针采用两个针尖结构,前后分别配合一个线圈孔达到前后双针尖锁孔的技术效果,进一步防止线圈孔松脱引起的漏针、脱圈问题。
[0009]所述的拾取针安装于织袜机的拾取转移装置上,拾取转移装置包括上拾取转移装置和下拾取转移装置,上拾取转移装置包括主转移盘,主转移盘的针槽内安装拾取针,拾取针径向运动受控于上控制装置;下拾取转移装置包括副转移盘,副转移盘的针槽内安装副拾取针,副拾取针径向运动受控于下控制装置。上控制装置,下控制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控制装置,控制拾取针前后运动。该种拾取转移装置由于将拾取针安装后配合线圈结构,达到了可以适应不同针数的袜子拾取,也可以适应不同针数针筒,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应对不同针筒,更换拾取转移装置的技术弊端。
[0010]所述的拾取针配合有副拾取针,副拾取针包括第三针尖和第四针尖,第三针尖和第四针尖共同配合织物上的一个线圈孔,或者第三针尖和第四针尖分别配合织物上的一个线圈孔。拾取针配合副拾取针上下两个针完成对织物或者袜子上下夹持拾取的技术目的。
[0011]所述的副拾取针包括两个并列的针尖,两个针尖分别配合第二线圈上的第一线圈孔以及第二线圈上的第二线圈孔。这里的第一线圈孔与第二线圈孔为相邻的两个主线圈孔和副线圈孔,这样两个线圈形成一个线圈组合防止出现漏针、脱圈问题,进一步的完成对于拾取针相互配合性能达到上下夹持拾取的技术目的。
[0012]所述的第三针尖和第四针尖的伸出长短不同,第三针尖配合第二线圈上的第三线圈孔;所述的第四针尖配合第三线圈上的第四线圈孔。进一步的完成对于第三针尖和第四针尖相互配合性能达到上下夹持拾取的技术目的。
[0013]所述的拾取针的数量为织针数量的1.1

3倍之间,可以在拾取针配合不同针筒针数编织的袜90或织物时,通过多于线圈孔数量的方法拾取袜或织物,达到不会脱线漏针的技术目的。
[0014]所述的副拾取针的数量为织针数量的1.1

3倍之间,可以匹配拾取针配合不同针筒针数编织的袜或织物时,通过多于线圈孔数量的方法拾取袜或织物,达到不会脱线漏针的技术目的。
[0015]所述的拾取针配合有第一副拾取针,所述的第一副拾取针上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一般为弹簧,便于下控制装置推动第一副拾取针时产生缓冲力,同时在配合拾取针共同拾取织物的过程中产生弹簧力达到持续夹持锁紧的技术目的。
[0016]所述的第一副拾取针分为两种,一种与织针对应,另一种与织针不对应,不对应的第一副拾取针越过织针上托织物。与织针对应的第一副拾取针实现对织针上的线圈或者织物剥离的作用,而与织针不对应第一副拾取针上托线圈或者织物的技术目的,防止线圈或者织物下坠脱离拾取针。
[0017]所述的拾取针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拾取针和第二拾取针;所述的第二拾取针受控于上控制装置,所述的第一拾取针受控于另一个上控制装置。所述的第一拾取针和第二拾取针共同配合织物上的一个线圈孔或者两个线圈孔。第一拾取针和第二拾取针在两个上控制装置的驱动下可以实现相互位置的调节,由此实现对于一个线圈孔或者两个线圈孔的拉
伸夹持性能,进一步提高拾取针对于不同针数的袜子、针筒的综合适应能力。
[0018]所述的拾取针包括两个针尖,两个针尖之间的间距等于或则大于织物上相邻两个线圈孔之间的间距,以实现对两个线圈孔的锁紧性能。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拾取针与织针分别对应插接织物或者袜子袜头上的不同线圈,避免传统结构中的针槽对针结构,大大提高了袜子或者织物的拾取效率,同时可以实现在针织不同针数的袜子以及对应不同针数的针筒时仅仅需要同一个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即可,大大减少了配件制造成本以及配件更换时间。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包括拾取针、安装在针织机械上的织针(3),织针(3)配合织物(90)上的第一线圈(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取针(7,71,72,73)配合织物(90)上的第二线圈(102),所述的第一线圈(101)和第二线圈(102)为两个不同位置的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取针(7)包括第一针尖(701)和第二针尖(702),第一针尖(701)和第二针尖(702)共同配合织物(90)上的一个线圈孔,或者第一针尖(701)和第二针尖(702)分别配合织物(90)上的一个线圈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取针(72)为单个针尖结构,相互排列,一个拾取针针尖(705)配合第二线圈(102)上的第一线圈孔(1021),另一个拾取针针尖(706)配合第二线圈(102)上的第二线圈孔(102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针尖(701)和第二针尖(702)的伸出长短不同,第一针尖(701)配合第二线圈(102)上的第三线圈孔(1023);所述的第二针尖(702)配合第三线圈(103)上的第四线圈孔(10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取针(7,71,72,73)安装于织袜机的拾取转移装置(2)上,拾取转移装置(2)包括上拾取转移装置(201)和下拾取转移装置(202),上拾取转移装置(201)包括主转移盘(8),主转移盘(8)的针槽内安装拾取针,拾取针径向运动受控于上控制装置(9);下拾取转移装置(202)包括副转移盘(11),副转移盘(11)的针槽内安装副拾取针(10),副拾取针(10)径向运动受控于下控制装置(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针式织物拾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拾取针配合有副拾取针(10),副拾取针(10)包括第三针尖(1055)和第四针尖(1056),第三针尖(1055)和第四针尖(1056)共同配合织物(90)上的一个线圈孔,或者第三针尖(1055)和第四针尖(1056)分别配合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仲纪
申请(专利权)人:陈仲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