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级节流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8647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四级节流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冷水制冷压缩机、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和片冰制冷压缩机均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高压储液器连接,高压储液器通过第二液体管路与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连接,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通过第四液体管路与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连接,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通过第六液体管路与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连接,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通过第八液体管路与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连接,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通过第九气体管路与片冰制冷压缩机连接,第二液体管路、第四液体管路、第六液体管路和第八液体管路上均设有节流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耗比高、容错率高、稳定性好、设备及构筑物较少、工艺简单的优点。工艺简单的优点。工艺简单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级节流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黏土或水泥与其他材料混合时配料的供料或配比,尤其涉及一种四级节流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弹性模量小,内外温差较大时,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是当前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最有效和最常见的措施之一。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的主要方式是对其原材料进行预冷,即在混凝土拌和前对其原材料进行冷却。
[0003]常用的预冷工艺主要包括粗骨料风冷以及加片冰、冷水拌和,粗骨料风冷又分为一次风冷和二次风冷。现有技术中,一次风冷、二次风冷、冷水生产和片冰生产采用四种不同的设计蒸发温度工况:一次风冷

15℃、二次风冷

20℃、冷水0~2℃、片冰

25℃。目前各预冷工艺一般均采用单级压缩式制冷,各工况之间温差较大,尤其是二次风冷和片冰生产工况,偏离单级系统经济运行区间较大,导致供液闪发蒸汽较多,压缩机排气温度较高,制冷效率较低,能耗比较低,设备使用寿命缩短、故障率高,不经济。各工况一般单独设置制冷系统,设备、管道及阀门附件数量多,相应的制冷车间等构筑物多,系统复杂,系统主要设备容量容错范围小,稳定性低,容错率和抗风险率低。少数预冷系统采用了带经济器的螺杆压缩机,或简单将一次风冷与制冷水的高压部分进行了合并,一定程度上简化了系统流程,但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耗比高、容错率高、稳定性好、设备及构筑物较少、工艺与结构简单的四级节流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四级节流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包括冷水制冷压缩机、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片冰制冷压缩机、冷凝器、高压储液器、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冷水蒸发器、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一次风冷空气冷却器、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二次风冷空气冷却器、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和片冰机,所述冷水制冷压缩机、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和片冰制冷压缩机均通过第一气体管路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凝器通过第一液体管路与高压储液器连接,所述高压储液器通过第二液体管路与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连接,所述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通过第三液体管路与冷水蒸发器连接、通过第四液体管路与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连接、通过第三气体管路与冷水制冷压缩机连接,所述冷水蒸发器通过第二气体管路与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连接,所述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通过第五液体管路与一次风冷空气冷却器连接、通过第六液体管路与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连接、通过第五气体管路与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连接,所述一次风冷空气冷却器通过第四气体管路与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连接,所述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通过第七
液体管路与二次风冷空气冷却器连接、通过第八液体管路与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连接、通过第七气体管路与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连接,所述二次风冷空气冷却器通过第六气体管路与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连接,所述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通过第九液体管路与片冰机连接、通过第九气体管路与片冰制冷压缩机连接,所述片冰机通过第八气体管路与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连接,所述第二液体管路、第四液体管路、第六液体管路和第八液体管路上均设有节流阀。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液体管路上设有一次风冷制冷剂泵。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七液体管路上设有二次风冷制冷剂泵。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九液体管路上设有片冰制冷剂泵。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气体管路分成四个支路,分别为主进气支路和三个补气支路,所述主进气支路与冷水制冷压缩机连接,三个补气支路分别与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片冰制冷压缩机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四个所述第一气体管路的出口合并在第十主气体管路上,由第十主气体管路与冷凝器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液体管路的入口和第四液体管路的入口在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上合并为一个入口。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五液体管路的入口和第六液体管路的入口在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上合并为一个入口。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七液体管路的入口和第八液体管路的入口在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上合并为一个入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专利技术的四级节流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将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相互串联连接,下一级容器可以兼做上一级容器的闪发经济器,四个节流阀进行四级降温降压,极大减少了节流闪发蒸汽,提高制冷效率和能耗比;将一次风冷、二次风冷、冷水及片冰低生产四个系统合并成一个系统,最大程度简化工艺流程和减少设备数量,减少制冷剂充注量:对氨制冷系统而言,大幅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重大危险源数量,对氟利昂系统而言,降低了环境破坏的风险概率和范围,具有能耗比高、容错率高、稳定性好、设备及构筑物较少、工艺与结构简单的优点。
[0017](2)本专利技术的四级节流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内一部分气体经补气支路流向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片冰制冷压缩机的补气口,另一部分气体流向冷水制冷压缩机进气口经压缩后进入下一次循环,充分利用冷水工况下蒸发温度与一次风冷、二次风冷、片冰生产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的关系,将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内气体作为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片冰制冷压缩机的补气,大幅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和压力,进一步提高制冷效率和能耗比。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各标号表示:
[0020]1、冷水制冷压缩机;2、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3、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4、片冰制冷压缩机;5、冷凝器;6、高压储液器;7、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8、冷水蒸发器;9、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10、一次风冷空气冷却器;11、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12、二次风冷空气冷却器;13、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14、片冰机;15、第一气体管路;16、第一液体管路;17、第二液体管路;18、第三液体管路;19、第四液体管路;20、第三气体管路;21、第二气体管路;22、第五液体管路;23、第六液体管路;24、第五气体管路;25、第四气体管路;26、第七液体管路;27、第八液体管路;28、第七气体管路;29、第六气体管路;30、第九液体管路;31、第九气体管路;32、第八气体管路;33、节流阀;34、一次风冷制冷剂泵;35、二次风冷制冷剂泵;36、片冰制冷剂泵;37、主进气支路;38、补气支路;39、第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级节流预冷混凝土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水制冷压缩机(1)、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2)、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3)、片冰制冷压缩机(4)、冷凝器(5)、高压储液器(6)、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7)、冷水蒸发器(8)、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9)、一次风冷空气冷却器(10)、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11)、二次风冷空气冷却器(12)、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13)和片冰机(14),所述冷水制冷压缩机(1)、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2)、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3)和片冰制冷压缩机(4)均通过第一气体管路(15)与冷凝器(5)连接,所述冷凝器(5)通过第一液体管路(16)与高压储液器(6)连接,所述高压储液器(6)通过第二液体管路(17)与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7)连接,所述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7)通过第三液体管路(18)与冷水蒸发器(8)连接、通过第四液体管路(19)与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9)连接、通过第三气体管路(20)与冷水制冷压缩机(1)连接,所述冷水蒸发器(8)通过第二气体管路(21)与冷水重力循环储液器(7)连接,所述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9)通过第五液体管路(22)与一次风冷空气冷却器(10)连接、通过第六液体管路(23)与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11)连接、通过第五气体管路(24)与一次风冷制冷压缩机(2)连接,所述一次风冷空气冷却器(10)通过第四气体管路(25)与一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9)连接,所述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11)通过第七液体管路(26)与二次风冷空气冷却器(12)连接、通过第八液体管路(27)与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13)连接、通过第七气体管路(28)与二次风冷制冷压缩机(3)连接,所述二次风冷空气冷却器(12)通过第六气体管路(29)与二次风冷低压循环储液器(11)连接,所述片冰低压循环储液器(13)通过第九液体管路(30)与片冰机(14)连接、通过第九气体管路(31)与片冰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笠于永军贺磊曾凡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