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装置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835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装置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光纤连接1个主控器和多个分控器;S2.所述1个主控器和多个分控器之间进行串行通信;S3.上电时,主控器发送地址码检验命令进行地址码校验,各分控器的地址码保存在各分控器内部的通信控制芯片中;S4.地址码校验正确时,执行其它控制命令;地址码校验异常时,根据需要执行地址码重设置命令。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主控器和各分控器间使用光纤连接进行串行通信,可以应用在诸如高压变频器的单元旁路控制等需要高电压隔离的场合;各分控器都可以任意更换,且不需要管理各分控器的地址码,节省了人工设置地址码的成本,防止了地址码设置错误的异常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串行通信技术,是指通信双方按位进行,遵守时序的一种通信方式。串行通信中,将数据按位依次传输,每位数据占据固定的时间长度,即可使用少数几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完成系统间交换信息,特别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远距离通信。串行通信多用于系统间通信(多主控制系统)、设备间(主控设备与附属设备)、器件间(主控CPU与功能芯片)之间数据的串行传送,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
[0003]传统的串行通信方案多使用导线作为连接介质,在诸如高压变频器的单元旁路控制等使用中不具备高电压隔离要求;各分控器间通过拨码开关进行识别,且需要独立设置各分控器的地址码。这种方案的缺点是:1.不具备高电压隔离环境下的使用能力;2.地址码需要人工单独设置,容易出错,且分控器不方便随意互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传统串行通信不具备高电压隔离环境下的使用条件以及人工设置分控器地址码容易出错。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使用光纤连接1个主控器和多个分控器;
[0007]S2.所述1个主控器和多个分控器之间进行串行通信;
[0008]S3.上电时,主控器发送地址码检验命令进行地址码校验,各分控器的地址码保存在各分控器内部的通信控制芯片中;
[0009]S4.地址码校验正确时,执行其它控制命令;地址码校验异常时,根据需要执行地址码重设置命令。
[0010]优选地,所述串行通信共享1个串行数据通道,所述串行通信采用分时复用法进行通信。
[0011]优选地,所述串行通信以时间片为单位,1个时间片是数据包传输的时间与数据包间距的时间和。
[0012]优选地,所述其它控制命令包括用地址码识别各分控器,分控器根据主控器数据包的地址码来判断是否是对自己的控制命令。
[0013]优选地,所述主控器发送地址码检验命令进行地址码校验,各分控器的地址码保存在各分控器内部的通信控制芯片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4]S31.主控器发送地址码校验命令数据包,并延时,延时时间大于n+1个时间片,其中,n是分控器的个数,延时期间主控器只接收数据,不发送任何数据。
[0015]S32.主控器发送完地址码校验命令数据包后,全部分控器都同时接收到数据包,分控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执行数据校验和命令解析,当解析到是主控器发来的地址码校验命令后,全部分控器等待当前主控器数据包时间片完成。
[0016]S33.等主控器数据包时间片完成后,全部分控器都判断自己的地址码是否为1,为1则发送包含自己地址码信息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1#分控器不再发送数据,根据数据单向传输原理,1#分控器后面的分控器都能接收到1#分控器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保存地址码响应数据包的地址码,此时为1。
[0017]S34.等1#分控器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时间片完成后,1#分控器后面的全部分控器都将接收的最新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中的地址码+1,此时为2,与自己的地址码比较,如果相等,则发送包含此分控器地址码信息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2#分控器不再发送数据,此时2#分控器之后的分控器都能接收到此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保存地址码响应数据包的地址码,此时为2。
[0018]S35.等2#分控器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时间片完成后,2#分控器后面的全部分控器都将接收的最新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中的地址码+1,此时为3,与自己的地址码比较,如果相等,则发送包含此分控器地址码信息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3#分控器不再发送数据,此时3#分控器之后的分控器都能接收到此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保存地址码响应数据包的地址码,此时为3。
[0019]S36.以此类推,直到n#分控器完成地址码响应数据,且等待时间片完成,即全部分控器地址码响应操作完成。
[0020]S37.等待步骤S31中的主控器延时n+1个时间片完成,主控器判断最后一个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中的地址码与设置的分控器个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地址码校验正确;反之,则地址码校验错误。
[0021]优选地,所述地址码校验异常时,根据需要执行地址码重设置命令包括如下步骤:
[0022]S41.在第1个时间片内,主控器发送地址码重设置数据包,全部分控器接收到主控器的地址码重设置数据包后,从第2个时间片开始,全部分控器都发送干扰数据包,所述干扰数据包用于分控器在时间片数据发送期间,使自己的发送光模Tx常亮,用于屏蔽正常数据向后传输。
[0023]S42.第2个时间片,主控器发送地址码为0的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用于触发1#分控器设置自己的地址码,主控器发送完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后,直到全部分控器地址初始化完成都不会发送任何数据包,第2个时间片的数据包只有与主控器发送光模Tx连接的1#分控器才能正常接收,因为此时全部分控器都发送干扰数据包,1#分控器以后的全部分控器都只收到干扰数据包,包头和包尾以及各种校验码都无法正常校验,数据包会被抛弃且不响应,1#分控器根据接收到的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提取包内的地址码并加1处理后,作为自己的地址码保存起来,1#分控器地址码设置成功,此时为1。
[0024]S43.第3个时间片,1#分控器设置完自己的地址码后,停止向后发送干扰数据包,向后发送携带自己地址码的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这时只有物理位置与第1个分控器发送光模Tx连接的2#分控器才能接收到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2#分控器把接收到的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的地址码加1作为自己的地址码保存起来,2#分控器地址码设置成功,此时为2。
[0025]S44.第4个时间片,2#分控器设置完自己的地址码后,停止向后发送干扰数据包,向后发送携带自己地址码的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这时只有物理位置与第2个分控器发送光模Tx连接的3#分控器才能接收到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3#分控器把接收到的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的地址码加1作为自己的地址码保存起来,3#分控器地址码设置成功,此时为3。
[0026]S45.以此类推,直到第n个分控器发送完自己的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
[0027]S46.当第n个分控器发送完自己的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后,主控器检测最后一个分控器的地址码重设置响应数据包中携带的地址码与设置的分控器个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地址码重设置成功;反之,则地址码重设置失败。
[002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装置,其采用了如上所述的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0029]1个主控器,是执行地址码检验、地址码重设置、下发控制命令的主动器件;
[0030]多个分控器,是协助主控器完成地址码校验、地址码重设置、主控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光纤连接1个主控器和多个分控器;S2.所述1个主控器和多个分控器之间进行串行通信;S3.上电时,主控器发送地址码检验命令进行地址码校验,各分控器的地址码保存在各分控器内部的通信控制芯片中;S4.地址码校验正确时,执行其它控制命令;地址码校验异常时,根据需要执行地址码重设置命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通信共享1个串行数据通道,所述串行通信采用分时复用法进行通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行通信以时间片为单位,1个时间片是数据包传输的时间与数据包间距的时间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它控制命令包括用地址码识别各分控器,分控器根据主控器数据包的地址码来判断是否是对自己的控制命令。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器发送地址码检验命令进行地址码校验,各分控器的地址码保存在各分控器内部的通信控制芯片中包括如下步骤:S31.主控器发送地址码校验命令数据包,并延时,延时时间大于n+1个时间片,其中,n是分控器的个数,延时期间主控器只接收数据,不发送任何数据;S32.主控器发送完地址码校验命令数据包后,全部分控器都同时接收到数据包,分控器接收到数据包后,执行数据校验和命令解析,当解析到是主控器发来的地址码校验命令后,全部分控器等待当前主控器数据包时间片完成;S33.等主控器数据包时间片完成后,全部分控器都判断自己的地址码是否为1,为1则发送包含自己地址码信息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1#分控器不再发送数据,根据数据单向传输原理,1#分控器后面的分控器都能接收到1#分控器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保存地址码响应数据包的地址码,此时为1;S34.等1#分控器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时间片完成后,1#分控器后面的全部分控器都将接收的最新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中的地址码+1,此时为2,与自己的地址码比较,如果相等,则发送包含此分控器地址码信息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2#分控器不再发送数据,此时2#分控器之后的分控器都能接收到此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保存地址码响应数据包的地址码,此时为2;S35.等2#分控器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时间片完成后,2#分控器后面的全部分控器都将接收的最新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中的地址码+1,此时为3,与自己的地址码比较,如果相等,则发送包含此分控器地址码信息的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3#分控器不再发送数据,此时3#分控器之后的分控器都能接收到此地址码响应数据包,且保存地址码响应数据包的地址码,此时为3;S36.以此类推,直到n#分控器完成地址码响应数据,且等待时间片完成,即全部分控器地址码响应操作完成;S37.等待步骤S31中的主控器延时n+1个时间片完成,主控器判断最后一个地址码响应
数据包中的地址码与设置的分控器个数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地址码校验正确;反之,则地址码校验错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纤串行通信的地址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址码校验异常时,根据需要执行地址码重设置命令包括如下步骤:S41.在第1个时间片内,主控器发送地址码重设置数据包,全部分控器接收到主控器的地址码重设置数据包后,从第2个时间片开始,全部分控器都发送干扰数据包,所述干扰数据包用于分控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圣义赵珊杨培新余磊张昱科马静雄
申请(专利权)人: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