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式吸附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8344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压式吸附平台,包括平台主体、皮带机构、若干负压发生器和气路切换机构;平台主体内设有若干气腔,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在气路通时,负压发生器在气腔内形成负压环境;皮带机构安装在平台主体上,皮带机构的皮带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平台主体上设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利用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进而控制处于负压状态的气腔的数量,最终调整吸附区域,以适配不同的打印介质;气腔内的负压通过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皮带机构的第一通气孔作用于打印介质,保持持续稳定的吸附力,将打印介质完全的吸附在皮带上,避免打印错乱。避免打印错乱。避免打印错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式吸附平台


[0001]本申请涉及打印机
,具体涉及负压式吸附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打印平台的作用是支撑打印介质,打印作业时,喷头作用于打印平台上的打印介质进而完成打印动作。现有技术中的打印平台有两种:一种是不设置皮带的静止平台,打印时,打印介质直接从打印平台上滑过;另一种是设置皮带的运动平台,打印时,皮带从打印平台上滑过,而打印介质保持与皮带相对静止。
[0003]现有技术中的部分静止平台,为了保证打印介质平整且稳定的从打印平台上经过,在打印平台上会设置负压吸附机构。对于运动平台,由于其结构较复杂,与之匹配的负压吸附机构的设计难度较大,因此,普遍不具备负压吸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压式吸附平台,解决了目前的运动平台不具备负压吸附功能的缺点。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负压式吸附平台,包括平台主体、皮带机构、若干负压发生器以及气路切换机构;所述平台主体内设有若干气腔,所述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在气路通时,负压发生器在气腔内形成负压环境;所述皮带机构安装在平台主体上,用于随打印介质一起相对平台主体运动,皮带机构的皮带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平台主体上设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体内设有一总气腔,所述总气腔被分割成相互隔离的子气腔;所述气路切换机构用于控制不同的子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通断。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气腔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负压发生器安装在气腔底部,所述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所述气路切换机构包括挡风板以及挡风板驱动机构,所述挡风板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挡风板上设有控制通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挡风板运动,进而调整控制通孔与进风口的位置关系,当控制通孔与进风口对齐时,进风口同与之对应的出风口连通。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总气腔被分割成位于中央的第一子气腔、对称分布在第一子气腔两侧的两个第二子气腔、分别分布在第二子气腔外侧的两个第三子气腔以及分别分布在第三子气腔外侧的两个第四子气腔;所述挡风板包括若干插板,所述插板安插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插板上设置控制通孔。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发生器包括第一负压发生器、两个第二负压发生器以及两个第三负压发生器,所述第一负压发生器与第一子气腔保持连通,所述第二负压发生器位于第二子气腔和第三子气腔的交接处,所述第二负压发生器位于第四子气腔的底部;所述挡风板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一插板和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用于与第二负压发生器配合,所述第二插板用于与第三负压发生器配合。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板上设有第一控制通孔、第二控制通孔以及第三控制通孔,所述第二插板上设有第四控制通孔;所述第一控制通孔为半圆形,所述第二控制通孔、第三控制通孔以及第四控制通孔为圆形;所述挡风板共用四个固定位置:
[0011]在第一固定位置上,所有的控制通孔均不与进风口对齐;此时,仅第一负压发生器与第一子气腔连通,第一子气腔内为负压环境;
[0012]在第二固定位置上,第一控制通孔与第二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对齐,利用第一控制通孔的半圆形形状,第二负压发生器仅能够与第二子气腔连通;此时,第一子气腔和第二子气腔内为负压环境;
[0013]在第三固定位置上,第二控制通孔与第二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对齐,第二负压发生器同时与第二子气腔和第三子气腔连通;此时,第一子气腔、第二子气腔以及第三子气腔内为负压环境;
[0014]在第四固定位置上,第三控制通孔与第二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对齐,第二负压发生器同时与第二子气腔和第三子气腔连通;第四控制通孔与第三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对齐,第三负压发生器与第四子气腔连通;此时,第一子气腔、第二子气腔、第三子气腔以及第四子气腔均为负压环境。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气孔为圆孔,所述第二通气孔为沉孔,沉孔的底部与所述气腔连通,所述沉孔在皮带运动方向上的长度至少是圆孔直径的两倍。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沉孔的底部设置2

3个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三通气孔与气腔连通。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一些沉孔同时与两个不同的气腔连通。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沉孔为腰型孔,所述沉孔在平台主体以多列分布;所述圆孔在平台主体以多列分布,每列中圆孔的间距相等;每列圆孔对应一列沉孔。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利用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进而控制处于负压状态的气腔的数量,最终调整吸附区域,以适配不同的打印介质;气腔内的负压通过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皮带机构的第一通气孔作用于打印介质,保持持续稳定的吸附力,将打印介质完全的吸附在皮带上,避免打印错乱。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式吸附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的剖面图;
[0022]图3为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台主体的俯视图;
[0024]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台主体的气腔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挡风板在第一固定位置上,挡风板与平台主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7]图8为挡风板在第二固定位置上,挡风板与平台主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8]图9为挡风板在第三固定位置上,挡风板与平台主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9]图10为挡风板在第四固定位置上,挡风板与平台主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
平台主体;2

皮带机构;3

负压发生器;4

气路切换机构;5

气腔;6
‑ꢀ
第一通气孔;7

第二通气孔;8

挡风板;9

第一插板;10

第二插板;11

第一控制通孔;12

第二控制通孔;13

第三控制通孔;14

第四控制通孔;15

第一负压发生器;16

第二负压发生器;17

第三负压发生器;18

第一子气腔; 19

第二子气腔;20

第三子气腔;21

第四子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主体、皮带机构、若干负压发生器以及气路切换机构;所述平台主体内设有若干气腔,所述气路切换机构能够分别控制不同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气路通断,在气路通时,负压发生器在气腔内形成负压环境;所述皮带机构安装在平台主体上,用于随打印介质一起相对平台主体运动,皮带机构的皮带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气孔;所述平台主体上设有若干与气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主体内设有一总气腔,所述总气腔被分割成相互隔离的子气腔;所述气路切换机构用于控制不同的子气腔与负压发生器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负压发生器安装在气腔底部,所述负压发生器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相对;所述气路切换机构包括挡风板以及挡风板驱动机构,所述挡风板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挡风板上设有控制通孔;所述挡风板驱动机构驱动挡风板运动,进而调整控制通孔与进风口的位置关系,当控制通孔与进风口对齐时,进风口同与之对应的出风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气腔被分割成位于中央的第一子气腔、对称分布在第一子气腔两侧的两个第二子气腔、分别分布在第二子气腔外侧的两个第三子气腔以及分别分布在第三子气腔外侧的两个第四子气腔;所述挡风板包括若干插板,所述插板安插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插板上设置控制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压式吸附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发生器包括第一负压发生器、两个第二负压发生器以及两个第三负压发生器,所述第一负压发生器与第一子气腔保持连通,所述第二负压发生器位于第二子气腔和第三子气腔的交接处,所述第二负压发生器位于第四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林杰徐诚角尤深浩樊业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平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