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817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菱形换热器;菱形换热器包括若干个氨水放热通道,相邻的氨水放热通道之间设有水流吸热通道,氨水放热通道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开口,水流吸热通道的右上侧和左下侧开口,菱形换热器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分别设置有氨水喷淋箱和氨水收集箱,氨水喷淋箱内设置有氨水喷淋管,氨水收集箱的底部连接有氨水收集管;菱形换热器的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设置有水流喷淋箱和水流收集箱,水流喷淋箱内设置有水流喷淋管,水流收集箱的底部连接有水流收集管,通过菱形换热器实现了循环氨水与水流的换热,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完毕后,其温度得到降低,升温后的水流用于蒸汽锅炉补水或其他用途,有效节约能源。效节约能源。效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氨水余热回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焦化生产过程中常将循环氨水喷洒到集气管内以便将炼焦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荒煤气冷却至适当温度,由于氨水在焦炉桥管处循环喷洒、循环吸热,因此循环氨水余热存在较大的利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有效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菱形换热器;所述菱形换热器包括沿前后方向均匀设置的若干个氨水放热通道,相邻的氨水放热通道之间设置有水流吸热通道,所述氨水放热通道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开口,所述水流吸热通道的右上侧和左下侧开口,所述菱形换热器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分别设置有氨水喷淋箱和氨水收集箱,所述氨水喷淋箱内设置有朝向氨水放热通道左上侧开口的氨水喷淋管,所述氨水收集箱的底部连接有氨水收集管;所述菱形换热器的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设置有水流喷淋箱和水流收集箱,所述水流喷淋箱内设置有朝向水流吸热通道右上侧开口的水流喷淋管,所述水流收集箱的底部连接有水流收集管。
[0006]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包括内壳、外壳以及设置在内壳和外壳之间的真空夹层,真空夹层内设置有隔热支撑块,内壳和外壳上具有与隔热支撑块安装槽。
[0007]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支撑块的材质为陶瓷纤维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外侧包裹有隔热材料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材料层为气凝胶毡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菱形换热器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换热板片,相邻的换热板片之间形成所述氨水放热通道或水流吸热通道。
[0011]进一步的,所述换热板片的材质为不锈钢或PVC。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氨水放热通道的内侧右上角和水流吸热通道的内侧左上角分别设置有氨水喷淋补盲管和水流喷淋补盲管,所述氨水喷淋补盲管和水流喷淋补盲管分别与所述氨水喷淋管和水流喷淋管相连通。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中通过菱形换热器实现了循环氨水与水流的换热,循环氨水余热利用完毕后,其温度得到降低,这路降温的循环氨水再通过管道返回原有循环氨水管道中,与管道中原有的循环氨水混合,前往焦炉桥管处喷洒,为荒煤气降温,升温后的水流用于蒸汽锅
炉补水或其他用途,有效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氨水放热通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水流吸热通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以及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以及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以及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如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菱形换热器2,具体的,箱体内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十字架,十字架上固设有托板,菱形换热器2搭放在托板上;菱形换热器2包括沿前后方向均匀设置的若干个氨水放热通道3,相邻的氨水放热通道3之间设置有水流吸热通道4,氨水放热通道3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开口,氨水自左上方进入然后向右下方流动,水流吸热通道4的右上侧和左下侧开口,水流自右上方进入然后向左下方流动,菱形换热器2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分别设置有氨水喷淋箱5和氨水收集箱6,氨水喷淋箱5覆盖所有氨水放热通道3的左上侧开口,氨水收集箱6覆盖所有氨水放热通道3的右下侧开口,氨水喷淋箱5内设置有朝向氨水放热通道3左上侧开口的氨水喷淋管7,氨水喷淋管7沿前后方向设置多个,氨水收集箱6的底部连接有氨水收集管8;菱形换热器2的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设置有水流喷淋箱9和水流收集箱10,水流喷淋箱9覆盖所有水流吸热通道4的右上侧开口,水流收集箱10覆盖所有水流吸热通道4的左下侧开口,水流喷淋箱9内设置有朝向水流吸热通道4右上侧开口的水流喷淋管11,水流喷淋管11沿前后方向设置多个,水流收集箱10的底部连接有水流收集管12。
[0022]具体的,箱体1包括内壳13、外壳14以及设置在内壳13和外壳14之间的真空夹层15,真空夹层15内设置有隔热支撑块16,内壳13和外壳14上具有与隔热支撑块安装槽17,隔热支撑块16与真空夹层15相配合,使得箱体1具有了隔热能力,避免菱形换热器2的热量过多的逸出到外界环境中,保证循环氨水余热的充分利用,隔热支撑块16的材质为陶瓷纤维板,陶瓷纤维板即硅酸铝纤维板,其即使在加热后也保持良好的机械强度,是刚性并具有支撑强度的纤维隔热产品,外壳14的外侧还包裹有隔热材料层18,隔热材料层18的设置进一
步增强了箱体1的隔热保温能力,隔热材料层18为气凝胶毡层。
[0023]菱形换热器2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换热板片19,相邻的换热板片19之间的间距为2

3cm,相邻的换热板片19之间形成氨水放热通道3或水流吸热通道4,换热板片19的材质为不锈钢或PVC,其可以有效抵御氨水的腐蚀,保证菱形换热器2的正常工作;优选的氨水放热通道3和水流吸热通道4内的换热板片19立壁上分别均布有多条波浪形凹槽20,具体的,氨水放热通道3内的波浪形凹槽20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水流吸热通道4内的波浪形凹槽20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波浪形凹槽20的设置使得氨水和水流与换热板片19接触面积更大,更加有利于氨水的放热和水流的吸热,而且由于延伸方向的原因,波浪形凹槽20也不会阻挡氨水和水流在换热板片19上的分布和流动。
[0024]氨水放热通道3的内侧右上角和水流吸热通道4的内侧左上角分别设置有氨水喷淋补盲管21和水流喷淋补盲管22,氨水喷淋补盲管21和水流喷淋补盲管22分别与氨水喷淋管7和水流喷淋管11相连通,氨水喷淋补盲管21上的喷淋头靠近右下方设置,水流喷淋补盲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菱形换热器;所述菱形换热器包括沿前后方向均匀设置的若干个氨水放热通道,相邻的氨水放热通道之间设置有水流吸热通道,所述氨水放热通道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开口,所述水流吸热通道的右上侧和左下侧开口,所述菱形换热器的左上侧和右下侧分别设置有氨水喷淋箱和氨水收集箱,所述氨水喷淋箱内设置有朝向氨水放热通道左上侧开口的氨水喷淋管,所述氨水收集箱的底部连接有氨水收集管;所述菱形换热器的右上侧和左下侧分别设置有水流喷淋箱和水流收集箱,所述水流喷淋箱内设置有朝向水流吸热通道右上侧开口的水流喷淋管,所述水流收集箱的底部连接有水流收集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氨水余热回收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内壳、外壳以及设置在内壳和外壳之间的真空夹层,所述真空夹层内设置有隔热支撑块,所述内壳和外壳上具有与隔热支撑块安装槽。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烨张民强董良华段志钢张兴聚刘文良王钧祥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