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87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8
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的透镜定位精度和优异的光学性能的光学设备。所述光学设备包括:直进筒,其构造成沿光轴方向在透镜组上移动;以及引导筒,其具有引导槽部,所述引导槽部构造成引导所述直进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在所述引导槽部中,第一引导槽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形成为在外径侧具有底部,并且第二引导槽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形成为从所述外径侧到内径侧的通孔。所述第一引导槽部和所述第二引导槽部彼此连接,并且具有各自的使用区域,所述第一引导槽部的使用区域和所述第二引导槽部的使用区域被构造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彼此部分重叠。重叠。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诸如镜筒的光学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在日本特许第6381382号公报中公开的可更换镜筒构造有:布置于内周侧的凸轮筒、布置于其外周侧的引导筒以及进一步布置于其外周侧的变焦操作环。
[0003]在日本特许第6381382号公报的构造中,在引导筒的外周设置有具有变焦操作环的径嵌合部。变焦操作环通过该径嵌合部沿周向可旋转地安装于引导筒的外周。当该变焦操作环旋转时,直进筒沿光轴方向移动但不与该旋转连动地沿周向旋转,并且凸轮筒沿周向旋转。
[0004]在以上构造中,重要的是在引导筒和变焦环的定位中抑制引导筒和变焦操作环之间的径嵌合部的咔哒声。变焦环的定位在定位直进筒期间很重要,并且该定位很大程度上涉及光学设备的光学性能。为了抑制引导筒和变焦操作环之间的径嵌合部的咔哒声,重要的是,将引导筒的嵌合部形成为在其整周上嵌合而没有缺口部。缺口部在该缺口部所处的位置处引起咔哒声的增大。
[0005]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增大变焦透镜的放大倍率,通常需要增加各组的进给量。另外,为了在确保凸轮环的旋转量的情况下将各组的凸轮槽有效地布置于凸轮环,共用(共享)设置在引导筒中的各组的直进槽被认为是有效的。
[0006]然而,在共享各组的直进槽的情况下,直进槽的长度变长,因此存在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处与引导筒的径嵌合部重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贯通手段对引导筒设置直进槽,使引导筒的径嵌合部形成有缺口。由此,使利用变焦环进行的定位受到了不利的影响,结果,存在光学设备的光学性能劣化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例如具有良好的透镜定位精度和优异的光学性能的光学设备。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设备,其包括:直进筒,其构造成沿光轴方向在透镜组上移动;以及引导筒,其具有引导槽部,所述引导槽部构造成引导所述直进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其中,在所述引导槽部中,第一引导槽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形成为在外径侧具有底部,并且第二引导槽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形成为从所述外径侧到内径侧的通孔,并且所述第一引导槽部和所述第二引导槽部彼此连接,并且具有各自的使用区域,所述第一引导槽部的使用区域和所述第二引导槽部的使用区域被构造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彼此部分重叠。
[0009]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系统构造的图。
[0011]图2是实施例1的光学设备的截面图。
[0012]图3是从外周侧观察的实施例1的凸轮环的展开图。
[0013]图4A至图4C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1的引导筒的引导槽的构造的图。
[0014]图5A至图5C是实施例1的引导筒的引导槽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图。
[0015]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例1的引导筒的引导槽的加工的图。
[0016]图7A和图7B是实施例1的引导筒的引导槽的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加工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使用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同时,在每个附图中,相同的构件或要素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因此将省略或简化其重复说明。
[0018](第一实施方式)
[0019]图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镜筒(光学设备)101和相机201的系统构造的示例的图。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镜筒101和相机201的系统构造。
[0020]镜筒101可以包括第一组镜筒401、调焦镜筒404、光圈单元405、后组镜筒410、图像模糊校正单元411和第五组镜筒412。另外,镜筒还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106、镜头侧主CPU 107、图像模糊校正驱动源108、光圈驱动源109和调焦驱动源110。此外,在各镜筒中保持透镜组。
[0021]第一组镜筒401固定到相机201(它们之间隔着接口414),并且通过镜筒101内的光学成像系统通过在由相机201保持的成像元件202上形成像而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调焦镜筒404还用作保持后面将说明的第四组透镜454的保持件,该调焦镜筒404通过驱动机构相对于后组镜筒410在光轴方向(推力方向)上移动,并执行焦点调节。这里,术语“光轴方向”是指沿着光轴的方向(光学成像系统的光轴延伸的方向)。
[0022]光圈单元(光量调节单元)405调节入射于第一组透镜451并被引导至成像元件的光量。光圈驱动源109是光圈单元405的驱动源。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图像模糊校正装置)411校正例如由于相机抖动等引起的图像失真。图像模糊校正驱动源108是图像模糊校正单元411的驱动源。陀螺仪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106例如是检测由于相机抖动等引起的振动分量的传感器。另外,陀螺仪传感器106还用作检测这些抖动的抖动检测装置(检测单元)。
[0023]镜头侧主CPU 107用作全面控制整个镜头的驱动或进行计算的镜头侧控制装置(镜头侧控制单元)。另外,通过从镜头侧主CPU 107发出驱动命令(指令)来驱动光圈驱动源109、调焦镜筒404和光圈单元405。当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控制时,镜头侧主CPU 107使用陀螺仪传感器106的检测值来计算抖动校正量,并向图像模糊校正驱动源108发送指令。通过在与光轴x正交的y方向(平摇方向)和p方向(俯仰方向)上驱动图像模糊校正单元411来执行抖动校正。
[0024]图像模糊校正单元411和图像模糊校正驱动源108还用作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另外,镜头侧主CPU 107还用作根据陀螺仪传感器106的检测值来确定镜筒101或相机201的保持状态的确定装置(确定单元)。
[0025]相机201可以包括成像元件202、相机侧主CPU 203、释放钮204、主电源205和图像记录介质206。
[0026]成像元件202捕捉(光电转换)由已经通过光学成像系统的光通量形成的被摄体像。相机侧主CPU 203用作控制相机201内的各种装置的操作的相机侧控制装置(相机侧控制单元)。另外,通过设置于接口的触点块(未示出)将电力从相机侧主CPU 203供给至镜筒101,并与镜头侧主CPU 107交换其它摄像信息。
[0027]释放钮204是具有两阶段推动构造的操作构件。释放钮204的第一阶段称为SW1,第二阶段称为SW2。在SW1中,执行用于摄像开始准备的指令,诸如从摄像待机返回、开始相机抖动校正、开始自动调焦或开始测光。在SW2中,执行摄像并执行用于在图像记录介质206中记录图像的指令。
[0028]图2是镜筒101的截面图,该镜筒用于作为本实施例的光学设备的可更换镜头。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被摄体侧定义为待被摄像的被摄体的所在侧,并且被摄体侧是在图2的图面中的左侧。将像面侧定义为相机的成像元件的所在侧,并且像面侧是在图2的图面中的右侧。同时,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可更换镜头,但相同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诸如集成有镜头的数字相机或摄像机的摄像设备的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设备,其包括:直进筒,其构造成沿光轴方向在透镜组上移动;以及引导筒,其具有引导槽部,所述引导槽部构造成引导所述直进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槽部中,第一引导槽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形成为在外径侧具有底部,并且第二引导槽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形成为从所述外径侧到内径侧的通孔,并且所述第一引导槽部和所述第二引导槽部彼此连接,并且具有各自的使用区域,所述第一引导槽部的使用区域和所述第二引导槽部的使用区域被构造成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彼此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所述引导槽部具有第三引导槽部,所述第三引导槽部作为在比所述第二引导槽部的使用区域靠内侧的退避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当将所述第一引导槽部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定义为A,将所述第二引导槽部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所述方向上的宽度定义为B,并且将所述第三引导槽部在与所述光轴正交的所述方向上的宽度定义为C时,满足以下关系:B<C<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槽部和所述第二引导槽部位于相同相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设备,其中,所述引导筒在外周部具有径嵌合部,并且所述径嵌合部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形成在所述第二引导槽部的外径侧并且在与所述第一引导槽部不重叠的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设备,还包括变焦环,所述变焦环在其与所述引导筒之间介入有径嵌合部的情况下可旋转地由所述引导筒保持,其中,所述变焦环在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川诚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