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膜组件及应用该组件的垂直防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782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垂直防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渗膜组件,包括复合膜层,其中,复合膜层包括复合土工膜,复合土工膜包括一层防渗层和一层或两层无纺布层,无纺布层固定设置于防渗层一侧,复合膜层靠近两侧端的区域设置为搭接区,配重槽上设置有深度检测组件用以反馈复合膜层的下放深度,吸附磁体固定吸附于配重槽上。本装置的复合土工膜自重小便于施工,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渗性,另外还可以与膨润土防水毯(GCL)进行配合使用,此组合下的复合膜层非常适合使用在重污染环境中,同时,通过设置电磁铁在需要回收时可以通过断电消磁来将深度检测组件于配重槽分离,无需通过拉扯探测绳来进行分离,便于回收。便于回收。便于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膜组件及应用该组件的垂直防渗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垂直防渗
,具体涉及一种防渗膜组件及应用该组件的垂直防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当前存在大量的化工场地、矿山堆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等缺乏有效的防渗措施的污染地块,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和周围居民健康。污染物主要是通过场地内的水体向四周扩散,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为有效的管控污染物,当前主要的管控手段为建造竖向阻隔屏障,用物理的方式隔断阻隔污染物,阻断污染场地内的水体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来控制污染物迁移。竖向阻隔屏障不仅可以防止污染物向周围渗透,还具有阻止周围地下水流入污染场地的作用。
[0003]目前竖向阻隔屏障技术多为单一结构,由水利、矿山领域中堤坝防渗技术发展而来的,但其因墙体连接处易渗以及材料自身防渗性能差等问题不能满足环保防渗要求。另外,复合竖向阻隔技术进几年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常见的复合竖向阻隔屏障技术有HDPE垂直帷幕和GCL复合垂直防渗屏障。HDPE垂直帷幕技术是在竖向阻隔墙内加入HDPE复合土工膜,HDPE膜依靠锁扣连接,中间插入止水条密封,能够到达较好的防渗效果,但由于其技术难度较高,工程造价昂贵,HDPE膜连接部位以及HDPE膜与沟槽底部存在渗漏问题,耐侧向位移能力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缺陷。GCL复合垂直防渗屏障为在现有竖向阻隔墙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多层GCL,依靠GCL良好的防渗及吸附特性,解决了常规竖向阻隔屏障存在的防渗等级低、接头处易渗等缺点,但是由于GCL自身重量较大在进行施工时操作难度更大,且GCL材料的耐化学性和耐久性稍差,在特定环境下应用受限。同时在阻隔膜进行下放铺设时,通常需要对其下放深度进行实时监测反馈,而现有的监测组件操作较为繁琐不便于使用,本实用正是基于以上的不足而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膜组件,该系统自重小,耐化学性更高,防渗能力更高。
[0005]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渗膜组件,包括复合膜层,其中,所述复合膜层包括复合土工膜,所述复合土工膜包括一层防渗层和一层或两层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固定设置于防渗层一侧,当所述无纺布层为两层时,所述防渗层夹设于两组无纺布层之间,所述复合膜层靠近两侧端的区域设置为搭接区;
[0007]靠近所述复合膜层的下放端设置有至少一组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支撑板、配重槽及配重块,所述复合膜层夹设固定于支撑板及配重槽之间,多组所述配重块固定放置于配重槽内;
[0008]所述配重槽上设置有深度检测组件用以反馈复合膜层的下放深度,所述深度检测组件包括吸附磁体及探测绳,所述探测绳固定于吸附磁体上,所述吸附磁体固定吸附于配重槽上。本方案中的复合膜层的自重小且防渗能力也可满足要求,可降低大幅施工难度,同时通过设置配重组件可保证复合膜层下放时的平展性,另外通过设置吸附磁体及探测绳形式的深度检测组件来探测下放深度使得使用操作更加快捷方便。
[0009]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深度检测组件还包括壳体及绕卷部,所述吸附磁体及绕卷部均固定设置于壳体内,且保证深度检测组件的重心与壳体的几何中心重合,所述绕卷部用于收放深度探测绳。本方案可以实现深度探测组件的自动收线操作,可简化深度检测组件的回收过程。
[0010]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两组安装腔体、绕线筒及限位架,所述限位架连接于两组安装腔体之间,两组所述安装腔体分别转动设置于绕线筒两端部,所述吸附磁体及绕卷部分别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体内,所述绕卷部驱动绕线筒转动。本方案通过将壳体的进行分体式设置可便于拆装方便后期的维护检修。
[0011]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绕卷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传动轴、限位弹簧及传动齿圈,所述驱动齿轮滑动套设于传动轴上,所述限位弹簧夹设于传动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用于使驱动齿轮与传动齿圈相互啮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齿圈固定设置于绕线筒内部。
[0012]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磁体为电磁铁,所述驱动齿轮由磁性材质制成,远离所述吸附磁体一端的安装壳体上滑动设置有磁性压块用以抵压至绕线筒上以提高摩擦力,所述电磁铁工作时对驱动齿轮的磁力大于限位弹簧对驱动齿轮的弹力且方向相反。本方案可通过电磁铁的磁性吸附力可使磁性压块被吸附抵压在绕线筒的侧壁上进而增加摩擦力,由此在放线时可对绕线筒的转速进行限制,防止绕线筒造成探测绳过放的情况,同时通过磁性吸附力可对控制驱动齿轮与传动齿圈的啮合情况进行控制,以便于收放线操作。
[0013]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架上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检测探测绳的收放长度,所述吸附磁体为电磁铁。本方案通过设置传感器可通过传感器实时反馈下放深度更加准确。
[0014]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膜层还包括膨润土防水毯,所述膨润土防水毯贴设于复合土工膜的防渗层一侧,所述搭接区内涂设密封剂。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膨润土防水毯来提高复合膜层的吸附、阻隔性能,可拓宽其使用的领域,在一些具有重金属污染的区域依然具有防渗作用。
[0015]在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防渗系统,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渗膜组件。
[0016]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包括垂直形成于沟槽内的防渗墙及铺设于防渗墙至少一组侧壁上的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中无纺布层位于靠近防渗墙一侧设置,所述防渗墙的渗透系数不大于10

7cm/s。
[0017]在本技术中,进一步的,所述防渗墙包括阻挡部及压实部,所述压实部位于阻挡部的上端,所述复合膜层夹设于阻挡部及压实部之间。本方案通过设置压实部可将复合膜层更好的进行固定,且该方式并不需要再开挖锚固沟,可减少工程量,同时也可以解决在
不具备开挖锚固沟的场地条件下无法进行固定的施工的问题。另外,一般是通过水下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注填防渗墙,所以在注填防渗材料至沟槽顶部时,位于上部的土层几乎均为松散的泥沙,所以设置压实部一方面是在清除上层性能较差的浮浆,另一方面通过再次注填的防渗材料形成的墙体来压实下部墙体,保证墙体稳定。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技术的装置通过将复合膜层设置为一布一膜或两布一膜的复合土工膜,复合膜的自重小便于施工,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防渗性,再配合防渗墙后可满足大部分防渗要求,另外还可以将一布一膜形式的复合土工膜与膨润土防水毯(GCL)进行配合使用,由此可充分发挥复合土工膜优异的阻隔性能和耐化学性能以及GCL优异的吸附隔离性能,此组合下的复合膜层非常适合使用在重污染环境中。
[0020]并且,通过设置配重组件可保证复合膜层在进行下放时的平展性,以及配重块使用膨润土制成在浇筑防渗墙的时候配重块会在有限空间内膨胀,防止出现底部绕渗。
[0021]同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膜组件,包括复合膜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层包括复合土工膜(1),所述复合土工膜(1)包括一层防渗层和一层或两层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固定设置于防渗层一侧,当所述无纺布层为两层时,所述防渗层夹设于两组无纺布层之间,所述复合膜层靠近两侧端的区域设置为搭接区(9);靠近所述复合膜层的下放端设置有至少一组配重组件,所述配重组件包括支撑板(2)、配重槽(3)及配重块(4),所述复合膜层夹设固定于支撑板(2)及配重槽(3)之间,多组所述配重块(4)固定放置于配重槽(3)内;所述配重槽(3)上设置有深度检测组件(5)用以反馈复合膜层的下放深度,所述深度检测组件(5)包括吸附磁体及探测绳(51),所述探测绳(51)固定于吸附磁体上,所述吸附磁体固定吸附于配重槽(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检测组件(5)还包括壳体及绕卷部,所述吸附磁体及绕卷部均固定设置于壳体内,且保证深度检测组件(5)的重心与壳体的几何中心重合,所述绕卷部用于收放深度探测绳(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渗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两组安装腔体(52)、绕线筒(59)及限位架(55),所述限位架(55)连接于两组安装腔体(52)之间,两组所述安装腔体(52)分别转动设置于绕线筒(59)两端部,所述吸附磁体及绕卷部分别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体(52)内,所述绕卷部驱动绕线筒(59)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渗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卷部包括驱动电机(56)、驱动齿轮(58)、传动轴(561)、限位弹簧(53)及传动齿圈(591),所述驱动齿轮(58)滑动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世平何顺辉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联格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